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重慶奉節縣天臺村産業扶貧成效初現

2019-12-23 17:24:44 | 來源:重慶日報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引進6家企業 明年産值上億 奉節縣天臺村産業扶貧成效初現

  “澳林牧業963.2元、巨吉農業818.1元、廣良山羊399.9元、秋之燚594元、澤超蔬菜208.1元、紅驕辣椒48.8元……”近日,奉節縣平安鄉天臺村貧困戶胡後然拿到分紅時十分開心。

  胡後然口中的巨吉、廣良等,是天臺村産業發展的6塊“金字招牌”。2017年8月平安鄉被列入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後,當地大力發展脫貧主導産業。在此背景下,天臺村引入了6家企業,今年試生産實現産值近4000萬元,預計明年産值將邁過億元臺階。

  政策吸引 6家企業進村辦廠

  深度貧困鄉鎮老小邊交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滯後,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發展産業殊為不易。

  “前些年,我們除了有一點土煙外,就只有養豬、種玉米、土豆等傳統産業,村民一年到頭收入很少。”天臺村支書張澤明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平安鄉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天臺村也跟上了這波紅利。

  6家企業裏,有兩家是回引的本村人才返鄉創業。巨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老闆名叫顏道明,在外做建築生意多年。2017年,張澤明找到顏道明:“明子,最近鄉里搞脫貧攻堅,政策比較好,你要回來創業,我們肯定大力支持。”

  正巧,顏道明也在考慮轉型,詢問有哪些優惠政策。“惠農政策,投資400萬元以上,國家各種綜合補助就有200萬元!”張澤明趕緊詳細介紹。

  一來二去,顏道明定下了回鄉創業的計劃。今年他投資的豬場試生産,出欄1100頭生豬,年産值達到700萬元以上。

  和顏道明相似的是,44歲的天臺村三社村民張廷康在外搞物流,一聽村裏要發展産業且有扶持,便將物流公司轉給了他人,返鄉辦起了廣良牲畜飼養有限公司,養殖山羊。

  “養羊,雖然利潤沒那麼多,但是細水長流,而且還有政策扶持。”他説,目前自己在圈舍、羊羔、土地流轉費上共投入300多萬元,政策扶持就達到100萬元。今年,張廷康的山羊已賣出600多只,每只羊約2500元,産值達到150萬元。

  兩年來,在扶貧政策的吸引下,養殖肉牛的澳林牧業、養殖能繁母豬的秋之燚、種植蔬菜的澤超和紅驕農業相繼進村,構成了天臺村脫貧攻堅的支柱産業。

  帶貧益貧 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6家企業的政策扶持不是白給的,村裏與其分別約定,建立健全帶貧益貧機制,帶動貧困群眾長效脫貧增收。

  例如,養殖安哥拉黑牛的澳林牧業採取“寄養代繁、借牛産犢”的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澳林牧業現場負責人顏昌忠介紹,公司給貧困戶提供一頭母牛,貧困戶將其養大,生下小牛後把小牛還給公司,母牛就歸貧困戶所有。這樣一來,貧困戶無需花錢買基礎母牛,便可繁育牛犢賺錢,而公司也從中獲益,等到這些牛犢長到4-6個月時,每頭賣5000元不成問題。

  顏道明的巨吉農業,則採取了另一種方式。“200萬元補助中,有一部分是股權化改革資金,每年生豬養殖的凈利潤,按照一定比例分發給貧困戶。”他説,今年11月18日公司首次分紅,每戶貧困戶獲得818.1元,胡後然的分紅正是來源於此。

  與此同時,村民還有土地流轉費和務工工資兩項收入。“每畝土地每年的流轉費是600元,一次性給了我們10年。”胡後然笑著説,自己還在養殖場打零工,每天150元,平均每個月做20天,“收入快趕上城裏人了。”

  在6家企業的帶動下,天臺村村民的收入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500元,而今年已漲至9887元,産業扶貧成效初現。

  擴大規模 億元産值明年達成

  天臺村的産業正發展得有聲有色,但張澤明還是略有遺憾,“要不是因為一些因素阻礙,本來今年就能達成‘億元村’的目標。”

  比如,按照計劃,巨吉農業的生豬年出欄量應達到7000頭左右,年産值預計可達4000萬元,但試養殖期間不敢盲目擴大生産規模,於是將出欄量控制在1100頭。

  “我們已經著手再新建一個養殖場。”巨吉農業一名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兩個養殖場加起來,年出欄生豬可達1.4萬頭,即使價格回落,明年的産值規模也將超過6000萬元。

  談起明年的打算,張廷康頗有信心:“今年我們只是試生産,明年羊子出欄量將達到3000隻以上,毛收入應該有750萬元左右。”

  明年,秋之燚的能繁母豬也將加大生産,按照一頭母豬一年兩次産仔、每次10頭、每只豬仔1000元計算,目前存欄的170多頭母豬,預計産值將達350余萬元。澤超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澤超則表示,明年合作社計劃帶動農戶種植辣椒1000畝,辣椒産量約2000噸,將為農戶增收700余萬元。錦上添花的是,村裏早前發展的1700畝脆李也將在明年迎來盛産,按畝産值1萬元計算,又將為村裏帶來1700萬元産值,加上澳林牧業、紅驕辣椒兩家企業的産值,明年天臺村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億元村”。

  “村裏將繼續實施股權化分紅、‘合作社購牛、貧困戶領養’、借羊還羊等,想盡辦法讓老百姓長效增收。”張澤明表示。(記者 顏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