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兩會聚焦 | 在危機中育新機 于變局中開新局
原標題:兩會聚焦 | 在危機中育新機 于變局中開新局
在危機中育新機 于變局中開新局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的主動權
——代表委員熱議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經濟如何謀發展增動力
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下,如何科學分析形勢、把握髮展大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加快經濟恢復性增長,實現高品質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全國政協委員、市工商聯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華,全國人大代表、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全國政協委員、市文化旅遊委主任劉旗就此談了切身體會和獨到見解。
陳金山
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步入常態化階段,産業復工達産、經濟全面提振迫在眉睫,必須全力以赴保障産業鏈供應鏈穩定。
陳金山表示,下大力氣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重慶在疫情發生之初就已展開。重慶工業以製造加工為主,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等産業鏈相對較長。産業鏈、供應鏈一個環節連著一個環節,某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産生巨大影響。疫情發生後不久,重慶就將産業鏈協同復工作為一項十分緊要的工作,為此市裏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及時調度指揮。
疫情開始在全球肆虐後,重慶在海外的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受到威脅。陳金山説,重慶專門成立了海外産業鏈保供小組,根據重慶的龍頭企業,梳理産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名單、供應鏈産品和庫存,加強實時調度。“這項工作做得很細、很實,有時候一家龍頭企業梳理到了三級、四級配套企業,一個組裝産品梳理到六七百家企業的配套關聯産品。”如果海外配套企業沒有恢復生産,就把庫存産品提前購買回來,或者在國內和其他地區尋找替代産品,積極引導配套企業向重慶轉移部分産能。同時著力引進一些緊缺零部件生産企業來渝落戶,作長遠打算。
正是通過這樣的艱苦努力,3月以來,重慶工業産業鏈供應鏈總體保持穩定,産能恢復很快,電子信息産業在3月增長28%的基礎上,4月又增長了18%,汽車産業在4月份也實現了正增長。陳金山認為:“這都是産業鏈供應鏈保供,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保障産業鏈供應鏈持續穩定,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慶加快恢復性增長、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經驗之一。”陳金山説,重慶充分用好了已有機制,始終把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加強工作調度和要素保障,爭分奪秒把疫情帶來的損失補回來。同時,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疫情催生的市場機遇,進一步加強創新要素集聚和研發投入,大力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對實現今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我們充滿信心和期待。”
涂建華
曾經適者生存,如今變者生存
熱情擁抱數字化變革
疫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企業最有體會。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重慶民企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對此,涂建華認為,疫情改變了競爭法則,倒逼民企由“適者生存”到“變者生存”,重慶民營企業家要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堅定的決心、更堅韌的毅力去實現自我變革。
涂建華説,復工復産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出臺了系列幫扶措施,解燃眉之急。重慶市工商聯也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紓困暖企系列行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堅信,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重慶民企保持戰略定力,強化危機管控,維護好核心團隊,凝聚員工士氣,一定能共渡難關。
“大危機必有大機遇,甚至蘊含無限商機。”涂建華認為,誰能儘早看清形勢、找準機遇,誰就能儘快趨利避害、轉危為機。在此次疫情中,一些成功轉型的企業損失較小,有的還實現了增長,正是得益於之前的産業佈局和經營模式調整。“這場疫情讓重慶民企看到內練功夫的重要性。”
疫情催生的市場機遇,使得傳統産業向數字經濟、智慧製造轉型的步伐加快。疫情中,許多傳統製造企業通過電商平臺採購物料、銷售産品,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業務融合,越來越多的製造廠家提高了生産的柔性化程度,更加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如隆鑫通用,運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大排量摩托車整車製造應用平臺,精準服務産品研發設計、物流供應、生産製造、售後運維等全生命週期,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還整體帶動了供應商向智慧工廠轉型升級。
涂建華認為,重慶民企要“以變求存”,熱情擁抱數字化變革,建好用好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數字化+智慧化”貫穿企業生産方式、商業模式和組織運行中去。要目光長遠,把握好新基建、健康醫療、優質農牧産品、社區服務等疫情催生的新商機,積極投身到國家戰略發展中去,進一步確立抱團發展的共利模式,倡導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重振重慶民企的雄風,再創輝煌。
黃玉林
聚焦數字經濟、健康醫療産業
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
如何搶抓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的經濟發展機遇?作為重慶的母城,渝中區將産業發展的重點投向了現代服務業,聚焦數字經濟、健康醫療等産業,積極主動擁抱未來。
黃玉林表示,渝中區將加快做大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特別是適應後疫情時代的市場需求,加快發展以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為內容的新業態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渝中區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努力減小疫情帶來的損失。統計數據顯示,渝中區一季度地區生産總值約311億元,同比下降幅度小于全市平均水準,經濟恢復性增長總體平穩。復工復産以來,渝中“雲簽約”28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金額總計211億元。
黃玉林表示,未來,渝中區將搶抓疫情帶來的市場機遇,進一步鞏固提升現代金融和高端商貿産業的支柱地位。全面投入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斷提升金融業規模和能級,發揮解放碑、時代天街兩大“百億級”商圈的“極核”帶動作用,以“三線”提檔升級傳統專業市場,乘勢發展“平臺經濟”,繁榮發展“四首經濟”“夜間經濟”,在全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體現渝中作為,力爭在3年內商品銷售總額突破4500億元。
渝中對發展數字經濟寄予厚望。黃玉林介紹,渝中區將深入推動區塊鏈産業創新基地建設,加快構建區塊鏈應用生態圈,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5G融合應用行動計劃,佈局線上未來。力爭在3年內,培育和發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企業達到150余家,實現産值500億元左右。
“渝中將用好用足現有優勢資源,借勢發展健康醫療産業。”黃玉林表示,此次疫情的發生,讓人們重新看到了醫療健康産業的光明未來,渝中區將高標準打造環重醫創新生態圈,以重慶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為核心,全面推進資源整合、資産盤活、資本運作,佈局建設醫療創新轉化走廊,抓住前端研發和後端産業化兩個關鍵環節,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國內領先的醫學創新産業高地,形成500億級産業園區。
劉旗
把握髮展大勢,在危機中育新機
打造擁有“頂級流量”的旅遊景點
“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行業影響很大,但危中有機,發展潛力仍然很大。”劉旗説,旅遊行業就是要借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東風,唱好“雙城記”,充分發展兩地文化旅遊交流合作項目,打造擁有“頂級流量”的旅遊景點,幫助旅遊行業回暖復蘇。
劉旗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重慶與四川的文化旅遊合作邁入了提速升級的快車道。4月29日,重慶市文化旅遊委與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簽訂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拉開了兩地深度合作的序幕。5月16日,兩地又攜手啟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活動,邀請百萬川渝市民免費互遊百家景區。
“強強聯手共同打造這場文化旅遊的盛宴,備受矚目。”劉旗説,接下來,川渝兩地將促進文化旅遊資源開放共享,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共同培育巴蜀文化旅遊品牌。在具體合作方式上,將構建成渝互通互送的遊客集散中心體系,推出川渝旅遊“一卡通”,打造雙城經濟圈中央景觀大道和川渝區域文旅環線。可以讓全國乃至全球遊客對川渝兩地的特色景區、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特色品牌有全面了解和體驗,進一步推動成都、重慶及更多旅遊城市的資源聯動。
旅遊項目和載體也在積極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重慶將加快推進198個文旅重點在建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康養旅遊産業發展,持續引入世界級品牌,加快打造世界溫泉谷,建設世界一流的溫泉療養勝地,全力打造以渝東南和渝東北為重點的立體氣候四季康養項目集群。
另外,重慶市文化旅遊委開發了雲遊重慶平臺、“惠遊碼”服務平臺、搭建線上文旅館銷售文旅産品等,還將大力發展“互聯網+文旅”。
劉旗表示,重慶還將推出以“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産品”為主題的大型文旅推介活動,重點圍繞重慶最美的自然風光、最讚的文創産品、最佳的銷售服務、最好的旅遊享受,發展文化旅遊産品創意、生産、宣傳、銷售全産業鏈條,打造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推介模式升級版。
(稿件由記者張珺、戴娟、周尤、顏若雯,實習生何春陽采寫,本組圖片由記者巨建兵、萬難攝/視覺重慶)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