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稿>正文

重慶市城口縣:“三業”融合發展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2020-05-27 14:44:12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馮鈺穎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近年來,重慶市城口縣堅持把發展扶貧産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主渠道,把就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主動力,把創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主引擎,推動産業、就業、創業“三業”融合發展,不斷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取得了初步成效。

  發展山地特色效益農業

  近年來,城口縣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發揮山地、生態、特色農業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效益農業,走生態強農、特色興農、品牌富農之路,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夯實産業基礎。

  其中,城口縣大力發展道地中藥材、食用菌、核桃等經濟效益好、市場需求旺、産品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形成了“山上中藥材、林下山地雞,坡上核桃樹、中蜂百花蜜,香菌巴掌田、雜糧雞窩地,火炕老臘肉、冷水生態魚”的立體産業格局。

  同時,城口縣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産品,“三品一標一名牌”有效認證達到125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成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區4個、示範村17個,鄉村旅遊集群片區3個,帶動2萬餘貧困戶戶均增收3萬餘元;推動農産品精深加工,培育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2家、農民合作社420個;大力推進電商扶貧,組織農特産品在“農村淘寶”、“網上村莊”線上銷售,累計實現交易額3.5億元;深化消費扶貧,與對口幫扶單位建立穩定的消費扶貧合作關係,推動農産品進市場、進商超、進食堂,實現訂單生産、精準採購,累計帶動1.1萬戶貧困戶戶均增收8000元左右。

  推動轉移就業與就近就業

  據了解,城口縣常年有6.8萬人在外務工,勞務收入佔貧困家庭收入來源的60%左右。2020年以來,城口縣通過做好就業信息精準、組織技能培訓、動員企業參與、實現人崗對接等工作,保障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就業、好就業、高品質就業,著力降低疫情對就業增收的影響。

  據了解,城口縣建立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建卡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勞務經紀人”4本信息臺賬,完善了勞動力基本信息數據庫,因人因需提供就業服務,促進了縣內用工與務工有效對接。

  截至目前,城口縣已實現縣外轉移就業58151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9671人,實現全部清零;促進2594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對無法到企業、工地務工的貧困勞動人口,統籌開發公益性崗位3495個。

  同時,城口縣還精細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先後邀請市內外專家講師開展技能培訓71期,完成技能培訓2500余人次;建立起縣鄉村三級農民工管理服務體系,在每個村配備專職勞務經濟服務員,打通農民工就業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推動返鄉創業 發展“歸雁經濟”

  城口縣大力發展“歸雁經濟”,支持各類群體創業興業、帶動就近就業,激發貧困鄉村發展動力活力。近幾年,城口縣已累計吸引20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帶著項目、帶著資金、帶著技術返鄉創業。

  2020年以來,城口縣全面落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25條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就業創業扶貧行動等系列政策措施,對從事山地特色農業、現代服務業、旅遊及健康産業創業主體,給予專門鼓勵扶持政策,充分讓返鄉創業者獲得政策紅利。

  同時,城口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持續優化法治環境,落實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有關措施,建立聯動執法檢查機制,防止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增加企業負擔;著力維護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秩序,嚴厲打擊非法阻工、惡意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目前,城口縣全縣返鄉創業人員經營規模較大的有500多人,成功創辦具有一定經營規模、一定帶動能力的市場主體50家,帶領全縣1.6萬農戶通過基地種養殖業、招錄企業就業、自主創業就業等渠道實現穩定增收致富。以返鄉農民工熊興桂創辦重慶天寶藥業有限公司為例,其與9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訂單合同,帶動藥農和建卡貧困戶6165戶增收,吸納就業170人,公司年産值突破億元。(文 肖紅光 編輯 胡明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