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隱沒在十年中的 傷痛改變 ——對話邱焰

2018-05-11 16:34:47|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隱沒在十年中的 傷痛改變 ——對話邱焰

邱焰

  記者:你到地震災區去了幾次?一共拍了多少照片?

  邱焰:一共去災區五次,每次大約15天,拍了上萬張照片。

  記者:第一次去是什麼時候,情形如何,當時感受如何?

  邱焰:第一次去災區是2008年5月21日。

  從時間上來説,是有些晚了,但是對於鏡頭來説,一切都是正在發生的真實。從業30多年,第一次,幾乎很少説話,常常手足無措,甚至數次淚流滿面地悄然離開採訪現場。那種從未見過的瘡痍,令人窒息和悲傷。

  記者:後來幾次去的感受有不同嗎?

  邱焰:後來再去,漸漸感受到災區人民的樂觀,以及對黨、國家和全國人民大力救援的感恩,災區的震後重建也日新月異。拍攝中最觸動我的,是災區人民樂觀、自強不息的精神。

  記者:你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契機萌發拍十年十人的想法和計劃?

  邱焰:差不多是一週年重返震區採訪的時候。一年過去,再訪故地,突然多了牽掛:這些不幸的幸運者,是否已經康復?他們的生活怎麼樣了?他們是如何面對這些不幸的呢?在坍塌的建築之上是否重新構築起了向上的內心?

  時間真是個奇怪的東西,它可以讓人遺忘,也可以讓人惦記。六週年的時候,我又去了。這次,進入鏡頭更多的,是那些時光寫在臉上的痕跡,那些傷痛之後難以隱藏的憂傷,那些重生之後的期望。

  人們説,時間能改變一切。它是怎樣改變的?時間到底能不能撫平創傷?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拍攝和記錄來尋找答案,從而來幫助他們。

  記者:這組拍攝中你最大的觸動是什麼?最難忘的拍攝故事是什麼?

  邱焰:讓我難忘的就是我一直跟蹤拍攝的一個男孩,他的眼神一直讓我難忘,也讓我很揪心。

  他叫姜劉,2008年地震後,因腦外傷送到武漢同濟醫院救治的時候,失語失憶,沒有親人陪護,也不知道他姓什麼,家在何處。考慮到他來自四川的什邡,醫院護士給他取了個名字叫“什邡小子”。後來,醫院通過互聯網找到了他的父親。

  姜劉被定性為地震二級傷殘。2013年7月職高畢業後,他獨自去上海打工。但打工的路不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只做了半個月就被辭退了。他想繼續留在上海,又被勞務仲介欺騙,丟了身份證和行李。最終在民政部門幫助下,回到了老家。從此,他很少説話,經常走失,被醫院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現在一直靠藥物維持。

  拍照片的時候,他瞪著眼睛對我説:“叔叔,我只想和平常人一樣,能在大城市找份工作。”

  記者:你一直跟蹤震區的變化,其間遇到過同道者嗎?對震區前後變化,以及受關注狀況有什麼感受?

  邱焰:沒有遇到過同道者。但是,在“5·12”紀念日的時候碰到過很多采訪的記者。

  從環境來看,災區的變化很大,到處都是鳥語花香。這次去汶川的感受是,如果你不刻意去尋找那些地震遺址的話,你會覺得這裡不曾發生過地震。現在,城鎮在廢墟上重新崛起,災區人民的生活也過得很安定祥和。

  記者:這組拍攝還會接著拍下去嗎?希望拍到什麼時候?

  邱焰:會繼續下去。希望再一個十年、二十年。

  記者:你想通過這組照片表達什麼,你覺得照片達到了你的初衷嗎?

  邱焰:照片所表達的信息是有局限的,作為攝影記者,我想讓我的照片能夠記錄時間的流逝,盡可能地增加照片的信息量。讓讀者從我的照片中,不僅看到而且能“聽到”時間的流逝。

  用畫中畫方式拍攝肖像,顛覆報道攝影時間和空間向度上“瞬間”的唯一性——時間向度上的輪迴和空間向度的進入。通過“疊套”翻拍來展示時空貫穿的累積,隱喻隱沒在10年時光中的傷痛與改變。

  我想用影像叩問:10年,傷痛抑或改變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累積。

  循著這一時光通道,我們除了回望,還可以前瞻。

  記者:你怎樣看待攝影師和時代的關係?怎麼看待攝影作品的客觀性和主觀性?

  邱焰:我借用中國十大策展人之一陳小波的一句話來回答:優秀的記錄攝影一定會在歷史中有其位置。歷史會站在那些用深情記錄、貢獻傑出影像的攝影人一邊。在那裏,影像將比我們活得更長久。

  長江日報記者 魯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