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致敬湖北工匠丨細紗工唐玲玲:28年優一品率始終100%

2018-05-16 17:22:32|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優一品率始終保持100%,細紗工唐玲玲——一雙手佈滿傷痕,28年挑紗捋線一絲不亂。

致敬湖北工匠丨細紗工唐玲玲:28年優一品率始終100%

圖為:唐玲玲在生産車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朋 攝)

  一個人的雙手,可以靈活到什麼程度?

  在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細紗車間,唐玲玲上下翻飛的雙手,令人眼花繚亂。

  從飛速運轉的細紗機裏,抽出如頭髮絲一般細的紗線,拔管、找頭、引紗、套鋼絲圈、提紗、掐頭、接頭七個動作一氣呵成,僅需3秒。

  仔細端詳這一雙令人讚嘆的巧手,又讓人震驚。

  手心,三塊大繭格外突兀,如塑膠般堅硬;手背,短小的劃痕新舊交錯,深淺不一,顏色斑駁。

  28年、10000多個日日夜夜、數不清的“3秒一次”反復操作……通過這雙佈滿傷痕的巧手,出産的紗線優一品率始終保持100%,唐玲玲因此成為湖北紡織工人的標杆。“也沒有多大竅門,就是苦練、鑽研、感恩。”唐玲玲袒露心聲。

  10年苦練,從41秒到31秒

  時間回溯到1990年春,那時,18歲的唐玲玲第一次穿上工裝,走進機器轟鳴的細紗車間。“之前做夢都沒想到過,會當紡織工。”唐玲玲説,進廠時的她就像一張白紙,連細紗機都沒見過,“師傅讓我去把機器上的紗錠拔下來,我不敢下手。”

  硬著頭皮,第一次伸手去握紗錠。那個每分鐘14000轉的塑膠管,瞬間把她左手食指的內側蹭掉一塊皮。

  她“啊”地一聲把手彈開,不料手背又碰到旁邊的另一個紗錠,傳來一陣刺痛。掐線頭的右手,也被紗線劃出好幾道口子。

  師傅告訴她,作為細紗工,這種傷就是家常便飯,如影隨形,只會減少,難以避免。

  首次上崗,帶給她的是“血與淚”的痛苦回憶,教會她的是“輕與快”的操作感悟。

  包紮好傷口,擦乾眼淚,不服輸的她又站到細紗機旁……半年過後,她達到41秒內更換10個紗錠的標準水準。

  工友們下班,她卻不走,獨自跑到練兵區鑽研基本操作……10年過後,她將10個紗錠的操作總耗時縮短到31秒。

  10秒質變,創出操作新手法

  不要小看這10秒。

  就是這10秒的效率提升,她頭17年裏幹了一名普通細紗工19年的活兒,超産紗線184噸,從廠勞模成長為全國勞模。

  就是這10秒的銳意進取,她在多次技能大比武中脫穎而出,代表湖北省參賽,從車間技術能手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

  就是這10秒的技藝突破,她獨創“甩管式”操作法,動作小,速度快,接頭穩,易掌握,使新工培訓期縮短40%。“學無止境,人不能滿足於現狀。”唐玲玲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28年的勤學苦練,在她手上留下100多處傷痕,比別人多出一倍。長期在轟鳴的機器旁加班加點,讓她聽力受損,稍微嘈雜一點的環境下就聽不清電話。

  一台細紗機,單側有210個紗錠。唐玲玲只需要10分鐘,便可以將一排紗錠從頭換到尾。

  “她是一本行走的操作手冊”

  “唐玲玲就是一本行走的操作手冊。”工友們如此評價。“技藝重在傳承。”唐玲玲説,比起工友們對她的稱讚,更讓她覺得驕傲的是,近10年來帶出的160多名徒弟,個個都有過硬手藝,有幾個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上了教練工。

  她的兩名“80後”愛徒,吳娟和王銀艷,已交替蟬聯近兩年來集團技術能手比賽的冠亞軍,在全國大賽上也屢獲殊榮,更是將10個紗錠的更換時間進一步縮短到28秒。“我再過三年就要退休了,只希望再帶一些徒弟出來。”唐玲玲説,紡織工業是湖北省的特色産業,細紗工幹的活兒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細小線頭的一掐一接,要根據材質的不同微妙調整,自動化機械短期內還取代不了。“這是一個好時代。”唐玲玲説,能榮獲“湖北工匠”,除了她個人的努力外,與公司黨組織對於工匠精神的崇尚密不可分。“28年來,廠裏讓我們勞有所得;只要努力做出成績,廠裏就推舉出去參賽、評勞模,讓我們覺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幸福的。”唐玲玲説。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