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法學界新秀陳柏峰:用“腳”做學問 踏上成功之階

2018-07-19 10:05:0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法學界新秀陳柏峰:用“腳”做學問 踏上成功之階

圖為:7月9日,陳柏峰在辦公室翻閱書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朋 攝)

  “80後”大學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

  陳柏峰年紀不大,已經擁有許多令人羨慕的頭銜。

  勤奮和方法,是陳柏峰的成功之道。憑藉艱苦卓絕的付出和別具一格的方法,這個咸寧小夥從一個對法律不感興趣的本科生,成長為中國法學界的翹楚。

  學以致用 一篇論文改變人生軌跡

  個頭不高,皮膚黝黑,戴著眼鏡。7月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面前的陳柏峰,看上去還有些許學生氣。不過在中國法學界,陳柏峰可是個人物。

  作為中國法理學會理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一些國家部委在制定政策法規前,會向他徵求意見。但在20年前,他還是個對法律不感興趣的小年輕。

  成為一名科學家或工程師,曾是陳柏峰的理想。“上大學後,頭一年我基本沒怎麼上課,成績在班裏排倒數。”到了研一,同學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他的一名同學考進一家新聞單位。工作中,這名同學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事情”:“明明法律有明文規定,他們為啥寧可上訪也不走法律程式?”“為何法院判決有理有據,當事人還是不服,要鬧事?”……

  為了把問題搞清楚,陳柏峰讓同學寄來一大摞案例材料,“我研究了一個暑假,寫出一篇題為《纏訟、信訪與新中國法律傳統》的論文,發表在《中外法學》雜誌上。這也是我發表的第一篇論文。”

  從此,陳柏峰在法治研究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至今他已發表了百餘篇論文,其中核心期刊上有80多篇,“回想起來,正是當年的那篇論文,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陳柏峰説。

  直面問題 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做學問,只關在書齋裏怎麼行?既然一些現象和問題在課本中找不到答案,那就去基層找。

  2005年,陳柏峰邁開調研第一步,跟著導師在全國各地開展農村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他發現農民真實的土地權益訴求,與媒體上反映的情況有時會有差異。

  這種現象的根由在哪?陳柏峰對農民土地權益和傳媒法治問題展開研究。10多年來,陳柏峰利用課餘時間,奔赴全國近20個省市的農村和城市基層調研,寫作了《農民土地權益訴求的表達結構》《土地發展權的理論基礎與制度前景》等有影響力的論文,並大量閱讀有關農村土地權利的著作,同時觀察媒體對農村土地權屬糾紛的報道,寫成《傳媒監督的法治》一書,對傳媒監督現象作出了有力的理論解釋。

  2011年,陳柏峰看到一條“某鄉政府出臺規定,不準農民違規整酒”新聞,當時網上出現一些質疑聲音,有網友怪鄉政府“多管閒事”。

  通過基層調研,陳柏峰發現鄉政府沒有做錯。在一些鄉鎮,村民間的人情往來處於失控狀態,“以前只辦60歲生日,現在59歲也辦。以前婚喪嫁娶擺酒,現在母豬下崽都請客。趕情風日盛,村民不堪重負。”

  “把法理跟當下的困惑結合起來,下基層調查研究,看問題更全面、更客觀。”這是陳柏峰推崇的做學問的好方法。

  13年間,陳柏峰每年都會抽出兩三個月時間,到基層搞調研。2014年,陳柏峰入選“湖北省青年英才”。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基層法治研究,他與團隊在學院建立了基層法治研究所。2016年,他主持的課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法治保障研究”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他本人還入選2016年度“長江學者”。

  “有使命感,直面問題,務實調研,成果接地氣,他用勤奮鋪就成功的階梯。”對於陳柏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徐滌宇如是評價。(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楊伶俐 實習生 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