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武漢青菱街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譚偉:為社區居民量體裁“醫”

2018-09-13 14:29:3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學思踐悟

  健康中國,意味幾何?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國家長遠發展為基點,以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吹響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時代號角。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百姓身邊的醫療機構,肩負著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需求的重任。同時,作為國家醫療體系的“神經末梢”,還被賦予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一系列職責。

  7年時間,從就診患者寥寥可數,到年均40萬人次的門診量,從“看病即開藥”的校醫院,到擁有兩家二級醫院、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集團,武漢市青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成為轄區居民看病的首選。對此,中心主任譚偉深有感觸地表示,提升自身醫療服務水準,為社區居民量體裁“醫”,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實現“病有所醫”。

  診療達標,基層首診才能“接得住”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調研時指出,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均等化願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的一些大醫院,始終處於“戰時狀態”,人滿為患,要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沒有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就流於形式。”

  我曾在上海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一家小小的社區醫院,年均過百萬人次的診療量,其用藥、診療等都是按標準執行,“小病社區處理、疑難重症上轉”的機制運轉得十分順利,轄區居民不必為頭疼腦熱而捨近求遠……

  當前,許多基層醫療機構“重公衛、輕診療”,基層首診“腰板”不硬,百姓在家門口看不了病,只能涌向大醫院。事實上,在基層,診療和公共衛生同等重要,只有診療跟得上,才能對接社會居民的需求,提供醫防融合、綜合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要想“接得住”,硬體是基礎。2014年,我們社區醫院升級為二級綜合醫院,設有婦産科、口腔科、兒科等20多個科室;迷你式急救室,急救床、心電監護、除顫儀等設備設施俱全;康復中心引進先進的肢體訓練器械和腦神經刺激設備,體檢中心可完成彩超、CT、心電圖等全套體檢,層流手術室可進行闌尾切除、胃腸鏡等小手術。今年,醫院還添置了移動體檢車,直接開到社區,居民不用跑路就能享受基本體檢。

  人才是資源。我記得,2011年醫院招聘53名醫務人員,結果走了39人。後來,通過建立現代醫院的管理體系,不僅有效遏制了人才外流,還招聘醫護人員456名。其中,享受政府津貼專家1名,主任醫師、教授6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43名,醫學博士、碩士64名,我們還能引進三甲醫院學科帶頭人。

  渠道是關鍵。既是分級診療,層級之間是否暢通至關重要。有些社區醫生,常説“我這兒看不了,去大醫院吧”,至於病人去哪兒、找誰,卻事不關己。這幾年,我們醫院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南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暢通雙向轉診、會診、專家預約門診通道,還借助遠程會診幫助患者找到大醫生。

  品質第一,家庭醫生才能“真簽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也是一條重要國際經驗。這裡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個突破口。

  前不久,武漢市“電視問政”曝光了家庭醫生簽約弄虛作假、居民“被簽約”的現象。不少社區只顧完成簽約指標,不監督簽約品質和簽約後的服務,造成“被簽約”居民壓根不知道自己的家庭醫生是誰,更談不上得到有效的服務。

  早年,我發現我們中心的簽約率也存在“水分”。不少簽約居民早就搬離轄區,或電話號碼已成空號,健康檔案根本是“死檔案”,毫無意義。當時號稱“5000多人簽約”,此後被推倒重來。

  我認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我們要做的,是真實的、高品質的簽約服務,走“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只能糊弄一時,糊弄不了一輩子。

  現在,我們更看重家庭醫生簽約的“質”,而不是“量”。針對不同的簽約人群,中心推出不同的“項目包”,進行個性化簽約服務。組建22個家庭醫生團隊,每個團隊由全科醫生、公衛醫生、護士、心理諮詢師、藥師等組成,“網格化”服務轄區的所有社區,每個樓棟都挂有“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公示牌”,家庭醫生和責任護士是誰,電話號碼是多少,提供哪些醫院服務,居民一清二楚。

  2018年上半年,中心專門成立質控科,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治療、隨訪、慢病管理等多個環節進行監督。以月度為單位,各團隊負責人對本團隊的業務進行品質自查並上報後,質控科依照核查方案,對團隊自查結果以10%的比例進行抽樣核查。

  如今,轄區居民達14萬多人,簽約覆蓋率超30%,慢性病、殘疾人、孕婦以及0歲-6歲兒童、精神病等重點人群簽約率達60%。我敢説,這個數字是經得住檢驗的。

  體系保障,醫養結合才能“除痛點”

  2016年,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基層全科醫生貼近群眾、貼近家庭、貼近基層的優勢,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要堅持醫養結合,逐步建立長期護理制度,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使老年人更健康快樂。”

  長久以來,我國基本處於“醫養分離”狀態。按照未來老齡化趨勢,醫養融合的養老新模式非常緊迫。而社區將是解決醫養結合的重要依託,做好社區醫養結合保障體系,更便於將老年化問題的關口前移。

  我們新建的武漢德康老年病醫院落戶在洪山區社會福利院。2018年2月,福利院入住80多位老人,每天差不多有4位老人需要進醫院。福利院非常支持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一期1000張床位,給了我們200張。

  醫院共8層,除了門診、體檢等樓層外,其餘5層樓都是住院部。我們配備了140余名醫護人員,給每層樓定“責任醫生”“責任護士”,要求每天巡視、查房不少於3次。試營業期間,3位高齡老人接連突發急重症,一位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一位心衰,一位心梗。儘管這是大病,但因我們發現及時,老人們被直接送進大醫院的導管室、ICU,最後都安然無恙。

  樓上養老,樓下看病,我們把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共同為老人提供醫療康復保健、生活照護、精神文化等全方位服務。

  8月底,醫院面向社會開業,周邊十幾個社區將徹底告別“方圓幾公里無醫療機構”的困窘。連日來,我一直在走訪這些社區,摸清居家養老的醫療訴求,與家庭、社區建立起良好溝通協調機制。

  未來養老模式要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以機構為補充。今後,我們還要提高醫護團隊服務能力,建立以疾病預防為導向的保健責任制度,解除社區老人後顧之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秦添龍 衛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