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來鳳縣在湖北省率先實行村支書縣級備案管理

2018-11-08 11:27:0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來鳳在全省率先實行村支書縣級備案管理,強健支部——  看農村基層“掌門人”的新氣象 

  全縣185個村,95個村換了書記!

  短短一年,國貧縣來鳳基層黨組織經歷了一場大變革。

  推動這場變革的,是縣委一班人。

  縣委主導、縣鄉聯動,對村黨組織書記選育管用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備案管理。

  不久前,中組部組織二局、湖北省委組織部聯合調研組充分肯定這一經驗,並在換屆中推廣。

  5任村支書修不通2公里砂石路

  帶頭人不強,成脫貧“瓶頸”

  10月30日下午,來鳳縣翔鳳鎮馬鬃嶺村,一陣摩托車的馬達聲由遠及近。38歲的宣恩農民張金生跳下車,跟村支書覃慶海打招呼。“這路可修通了,要不是您來了,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張金生所在的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師溝村緊挨著馬鬃嶺村。兩村之間,有一條2公里的砂石路,十幾年前就立項了,卻一直沒修通。

  修路要佔馬鬃嶺村十幾戶村民的林地,經歷5任村支書,工作始終沒做下來。

  2017年9月,覃慶海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通斷頭路。最難的一戶,他上門7次,終於做通了戶主工作。

  覃慶海是2017年年底村書記集中調整中,從縣直機關下派的21名幹部之一。2017年以來,來鳳已調整95名村書記,佔比51%。

  如此大規模調整,動因何在?

  2017年初,一項調查擺在來鳳縣委書記邢祖訓面前: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51.8歲,初中及以下學歷佔比達48%;2015年以來,88名村書記因違紀違規被組織處理……

  實地調研,有的村支書對精準扶貧政策“一問三不知”,有的村支書長年不在村,還有的村幹群關係惡化、上訪不斷。

  問題在基層,根子在縣鄉——縣委把村支書隊伍建設“甩”給鄉鎮,鄉鎮求穩怕亂,對不勝任的村支部不願換、不敢換。

  問題倒逼改革,矛盾激發創新。來鳳縣委下定決心扛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主體責任,探索縣級備案管理的有效路徑。 

  老書記愉快轉任副書記

  精準“畫像”,下者心服口服

  32歲的羅偉初到龍橋村,人生地不熟。64歲的老書記唐芝月帶著他走村串戶,很快與群眾打成一片,還發展農戶種植了200畝油茶。

  舊司鎮組織委員張幹華到村走訪,説起一年前轉任那一幕,唐芝月還有點不好意思。“羅書記比我有能力、有板眼,我打心裏服氣。”唐芝月説,一開始,鎮裏讓他改任副書記,還有點想不通,可對照新書記的標準,自己確實有差距。“家裏養了十幾頭黃牛,家人也勸我退下來,現在輔佐書記工作,很愉快。”“上”了95名新書記,就意味著“下”了95名老書記。如何讓下者心服口服?

  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縣委結合調查摸底和工作實際,出臺村書記選任“四有四能”標準,劃出不稱職“八條紅線”,建立村幹部工作實績、群眾滿意度、教育培訓、廉潔自律和健康狀況5個檔案。“你們找他辦事,他態度好不好?有沒有推三阻四?”“他有沒有貪小便宜,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鄉鎮幹部進村入戶聽民意,引入第三方機構調查,為村幹部精準“畫像”。

  縣級層面動起來,每名縣委常委領任務,牽頭組建督辦指導組,深入各鄉鎮督陣指導。來鳳縣委組織部成立5個專項工作組,負責日常工作。每天晚上,來鳳縣委組織部辦公室,總是大樓最後一個熄燈的,185名村支書的檔案材料,摞起來有2米多高。

  “三顧茅廬”老闆回鄉當村官

  360度考察,確保“一選一個準”

  通過“畫像建冊”和“精準測量”,來鳳縣鎖定需集中調整和補充空缺的村黨組織書記名單。

  組織部與鄉鎮黨委交換意見後,確定了“三上三下”的調整方案:“勸退一批、辭退一批、問責一批”不勝任現職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內選拔産生一批、村外請回一批,縣鄉選派一批”黨員幹部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大河鎮白果樹村書記張祥禮就是這次調整進入組織視野的。在來鳳縣經商多年,張祥禮的工廠主營蛋糕盒包裝印刷,效益較好。大河鎮人大副主席周炎主動上門做工作。

  三次上門、多次電話,終於打消了張祥禮的顧慮,他把工廠交給女兒和妻子經營,隻身回到村裏。青柑、油茶、黃桃,一年不到,村裏的産業就發展起來了,還培養了17名入黨積極分子。張祥禮還與蛋糕企業達成協定,保證了水果銷路。

  “每名村支書的任命,我都要和鄉鎮黨委書記一起在《任免表》上簽字。”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平峰説,“簽字就是責任,我們採取縣鄉聯審、執法部門會審、360度考察等方式,確保一選一個準、個個過得硬。”

  如今來鳳的村幹部隊伍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從13人增加到52人,平均年齡從51.8歲下降到47.2歲,33名“80後”、6名“90後”登上村黨組織書記舞臺。

  來鳳縣委組織部還建立鄉土人才庫,包括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鄉村醫生和教師、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學生村官、回鄉大學生、復員退伍軍人等7類人員,儲備了3317名鄉土人才,每半年更新1次,為村幹部隊伍儲備源頭活水。

  從“逼著幹”到“搶著幹”

  新官上任,用心用力辦實事

  “好男不進車木壩,好女不嫁車木郎。”鄂渝邊界的百福司鎮車木壩村一度是“後進村”的代詞。

  一年前,這個村沒有出村的硬化公路。每逢趕場,褲腿上沾滿泥漿的準是車木壩人。

  鎮農技站幹部田永貴到任車木壩村支書後,首先組織村民代表、黨員、鄉土能人出門“取經”。回來後,結合村裏實際,確定發展羊肚菌、胡蜂、藤茶三大産業。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全村僅羊肚菌産業土地租金和村民務工工資兩項就收入56萬元。“2018年村集體經濟保守估計20萬元。”田永貴説。

  新青年進村了,新觀念進村了,新平臺進村了,一個個新支書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有了新時代農村基層“掌門人”的新氣象。“原址離集鎮太遠,我們不同意!”來鳳縣財政局幹部張碧壘擔任黑家壩村書記後,圍繞村民反映強烈的黨群服務中心選址問題,找到村民集中安置點的開發商,軟磨硬泡兩個月,終於落實了500平方米的配建用地。

  幹群關係緊張,幹部説話沒人信、村民賭博成風……檀木灣村婦女主任李霖娟當上了村裏“一把手”,從抓村委會班子、骨幹黨員入手,通過走訪村民、開院落會、落實惠農政策等方式,把村民的心聚攏起來。“過去的村支書要哄著幹、吼著幹、逼著幹,現在大家爭著幹、搶著幹、想著法子幹。”來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濤説,支書強了、支部強了,一切工作就落地了,精準脫貧攻堅拔寨步子明顯加快。

  2017年以來,來鳳縣修建農村公路1100公里,是“十二五”時期的總和;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103個,新發展“兩茶一果”特色基地9.6萬畝,來鳳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從28.05%降為6.18%。(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