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內陸外貿“沿海模式” 宜昌進出口貨運量猛增六倍
11月初,一艘滿載麻桿碳集裝箱的貨輪,從南亞孟加拉國吉大港起航,放棄在上海港報關,直達宜昌雲池港;
為廣汽乘用車配套,從日本愛知縣進口的自動變速箱,也將改變從廣州報關原定計劃,直達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
不要小看這兩個清關地點的變化,一個將孵化出覆蓋全國的麻桿碳配送中心,一個助力廣汽供應鏈創新——進口變速箱“零庫存”,大幅降低企業成本。
2018年前十月,在宜昌保稅區(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監管的進出口貨值達12.4億元,同比增長380%,貨運量8萬噸,同比猛增630%,均居湖北省前列。
眾所週知,內陸城市發展對外貿易,普遍面臨綜合成本高、服務配套短缺等困難,為何企業紛紛把原來沿海的外貿業務,放到不靠海不沿邊的宜昌?
釋放政策紅利“拼成本”
湖北江升新材料有限公司今年從日韓進口兩條大型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産線,宜昌海關主動上門,精準服務,依據中韓自貿協定和國家新能源進口政策,減免稅款3000多萬元,創下宜昌紀錄。
廣汽宜昌項目每年進出口貨值達15億元,為了降低該企業成本,宜昌海關派員趕赴廣汽集團總部“遊説”,提供一套宜昌口岸清關解決方案:進口貨物直接放入位於猇亭的保稅物流區,按生産需要分批出區,再集中納稅。實現進口變速箱“零庫存”,大幅減少資金佔用……“要打造內陸開放高地,首先要營造進出口成本洼地。”宜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宜昌在發展國際大通道上的實力與條件日趨成熟:三峽綜合運輸體系進入國家戰略,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啟動雙向開放通道,宜昌作為黃金水道重要節點的地位和優勢愈加凸顯。
有了現實基礎,宜昌正積極開啟內陸外貿的“沿海模式”,即抓住自貿片區設立、海關業務改革機遇,大膽闖、搶先試、自主改,以一系列“放管服”舉措,逐步實現“進境貨物全直通並與沿海同價到區、出境貨物全直放並與沿海同價起運”,讓內陸的企業能與沿海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全球競爭,同步享受全球低成本資源,同步享有拓展出口市場的低成本平臺。以低成本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大聚集,促進具有高外向度的産業服務體系發展。
貼身服務提升通關效率
“沒想到作為國門衛士的宜昌海關,主動帶著企業一起跑口岸。”枝江金品農業負責人劉明年説道。
2018年上半年宜昌海關、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等多次組織宜昌農業企業,與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對接合作,為秭歸臍橙、火燒坪蔬菜等生鮮農産品找到向歐洲、中亞出口的第二通道。“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家門口’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報關,在霍爾果斯口岸迅速出境。此前,在滿洲裏口岸出口,須在當地報關、驗貨,因通道擁擠要排隊多花10天左右。”
本地報關、異地驗放的背後,是海關口岸聯動全國“一地通關”改革創新,為了提高企業進出口物流速度,宜昌海關與三峽保稅區物流中心,實施“區港聯動”“關區一體化”“先出區、後報關”“分送集報”“自報自繳”“先放行、後改單”“匯總徵稅”“便捷保稅貨物流轉”等一系列制度創新。
一系列舉措後,通關效率大幅提升,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2017年,興發集團食品級磷酸鹽出口報關票數是108票、貨運量4342噸、總貨值是288萬元;2018年上半年報關票數達到322票、貨運量超過12萬噸、總貨值逾9636萬元。
2018年前三季度,宜昌市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6.5%,出口總額居湖北省第二位。
加工貿易“兩頭”做文章
加工貿易是宜昌外貿業務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既有“兩頭在外,中間在內”的傳統模式,也有“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升級模式,圍繞“兩頭”,宜昌不斷進行政策創新。
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掛牌運行以來,在自貿片區及宜昌海關幫助下,金寶樂器辦理了自貿區成立以來第一本出境加工賬冊,成為全省第二傢具備出境加工資質的公司。
有了這本賬冊,金寶樂器就可以將鍵盤製作的原輔料、零部件等委託給德國企業加工製造。過去金寶樂器一直通過純進口方式獲取鋼琴鍵盤,不得不承受其高昂的價格成本。
與一般貿易進出口相比較,在出境加工貿易中,原材料出口時不予退稅,待製成品進口時,海關僅對境外增值部分徵稅。“出境加工讓企業借用國外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産品品質。”宜昌海關關長余洪川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目前,出境加工制度已作為重大創新舉措,在更大範圍推廣。
對於傳統外向型企業,充分用足“加工貿易”政策降低成本。2018年,宜昌海關在宜昌南玻顯示器件有限公司調研期間,了解到該公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大量原材料,加工後産品復出口。宜昌海關向該公司建議設立加工貿易手冊,以加工貿易方式保稅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免去了原材料進口環節稅款,每年將節約企業成本1000萬元以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