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礦車”駛出航天重工
圖為:航天重工員工安裝全球最大363噸兩軸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視界網晏美華 攝)
4月12日,航天重工産業園內,一台橘黃色的18座礦用無軌膠輪車引起參觀者關注。“這是我們剛研發出來的第二代金屬非金屬地下礦用裝備,與第一代相比,車身更輕,動力更強,再次填補了國內非煤礦山同類裝備空白。”航天重工項目負責人鐘誠介紹。
作為國內高端礦用裝備研發企業,航天重工一直在刷新紀錄——世界首創220噸多軸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全球最大363噸兩軸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全球首款防爆電動無軌膠輪材料運輸車、全球最大100噸液壓防爆支架搬運車……
緊盯市場空白
2012年,中國航天三江集團與孝感達成協定,攜手建設航天重工裝備産業園——規劃佔地面積2800畝,總投資50億元,重點建設以400噸、220噸、110噸重型礦用車為代表的系列礦用工程設備。雙方共同打造國際知名的高端裝備製造與服務園區,力爭在重型礦用自卸車領域實現“世界第二、國內第一”的目標。
業內並不看好:長期以來,我國露天礦、井工礦所使用的設備,尤其是高端、重型採掘、運輸設備,幾乎全依賴國外進口。按照國際慣例,從科研起步到實現量産,礦用重型機械設備研發至少需要5年時間。
後起之秀如何搶佔行業制高點?航天重工明確定位:緊盯市場空白,做別人不能做、不願做的産品。
2013年,由航天重工研發生産的世界首臺220噸多軸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問世。這款車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20多項國家專利,填補國內自主研發大噸位重型礦用自卸車的空白。
消息一齣,國內外一片愕然:全球能生産此規格重型礦用自卸車的企業屈指可數,航天重工成立僅1年就做到了!
2014年,航天重工成功研發全球最大噸位363噸級兩軸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這款車自重237噸,載重363噸,具有承載能力強、抗傾翻能力強、安全性能高、主要部件國産化等特點,被稱為礦用自卸車中的“巨無霸”。
之後,航天重工又相繼研製了110噸兩軸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全球首款新能源5噸防爆電動無軌膠輪物料運輸車,全球最大100噸蓄電池防爆鏟板搬運車和100噸液壓防爆支架搬運車……緊盯市場空白,航天重工逐漸成長為行業領跑者。
董事長虢勁松介紹,目前航天重工可自主研發露天礦用車、井工礦運輸車、物料搬運車三大系列9種産品,先後獲得59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9項。
做最牛産品
航天重工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可以不牛,做産品必須牛。
2017年3月,航天重工中標神東集團8.8米超大採高智慧成套裝備,研發可載重100噸的支架搬運車和鏟板搬運車(簡稱“雙百工程”)。
神東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産商,擁有13個千萬噸級現代化高效礦井,總産能超過兩億噸。其旗下的上灣煤礦煤層平均厚度7.9米至9米。受制于採煤技術,不能將這塊優質煤田“吃幹榨盡”,神東集團已將上灣煤礦擱置整整30年。“當時最大的採煤裝備只能採7米左右,頂層1米多的煤層完全浪費掉了。”航天重工“雙百工程”總設計師唐先兵説,別小看這1米多的煤層,一年下來損失數以億計。
8.8米超大採高智慧成套裝備,由採煤機、液壓支架、運輸機和破碎機等組成。其中,液壓支架作為井下的定海神針,是煤礦工人的“保護傘”。如何將重達100噸的支架,安全送到井下?
神東提出“苛刻”條件:搬運車的車架要輕,強度要高,能在寬6米、高4米的地下巷道中自由轉向;研發時間僅9個月,年底前交付。
儘管有參與研製搬運車的經驗,唐先兵仍感到壓力山大。“此前國際上最大支架搬運車載重是80噸,採用的是鉸接式運送,轉彎半徑大,如果單純加長車身提高載重,巷道無法滿足轉向條件。”唐先兵帶著研發團隊在井下一待就是一個多月,研究破解井下空間限制的問題。“使用多軸技術,讓多個輪胎能同時轉向,不就可以減小轉彎半徑嗎?”唐先兵帶著技術團隊緊急攻關,將車輛重心重新分配。經過不斷攻堅和調試,最終研發出可載重100噸的支架搬運車。
測試車輛性能時,問題再次出現:“車輛不斷熄火,分析了很多數據,發現是發動機溫度過高。”唐先兵説,系統、液壓、發動機自身都可能導致這一問題,只得用最笨的辦法,一個個排除。最終在檢查散熱裝置時,找到了癥結所在。
2017年底,歷經8個多月,全球最大100噸蓄電池防爆鏟板搬運車和100噸液壓防爆支架搬運車順利下線。“它改寫了國內外液壓防爆支架搬運車載重80噸的歷史,讓我國井工礦綠色礦山新能源産品邁進了新時代。”業內專家評價説。
真金白銀扶持
孝感明確,依託航天重工裝備産業園,重點發展智慧製造裝備、特種汽車、模具、船艇,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基地。
該市真金白銀扶持航天重工發展:産業園規劃面積2800畝,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降低企業投資成本,産業園每畝地價僅1萬元,政府初期還提供1個億的貼息貸款;注入1000萬元産業發展基金。“市委市政府成立包保專班,規劃、土地、消防、環保、建設等各個環節開闢綠色通道,費用減免。”航天重工綜合部副部長林漢昌説。
讓他記憶最深刻的是産業園一期3萬平方米核心區域建設。“當時我們的重心是研發和生産110噸、220噸、363噸礦用自卸車。”林漢昌説,最大噸位的礦用自卸車滿載時重達600噸左右,對産業園地基提出了很高要求。
孝感高新區承擔了這一艱巨任務,施工中採取壓石、扎鋼筋架、攤鋪等工序,每鋪50釐米土層就進行一次碾壓,最深處足有11米厚,硬是將地基密實度從3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僅這一項工程,就耗時20個月,投入了2000多萬元。
2015年,航天重工在研製363噸級兩軸重型電動輪礦用自卸車時,部分零部組件需要從國外進口,孝感市發改委、市經信委第一時間協助企業申請獲得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免稅資格,當年減稅2000多萬元。“2019年又幫我們申請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費補貼,僅這一項,又將為我們節約600萬元成本。”林漢昌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春保 通訊員 李琦 應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