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小龍蝦帶動15萬潛江人就業

2019-04-22 11:01:22|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小龍蝦帶動15萬潛江人就業

圖為:近年,潛江加大小龍蝦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龍蝦大師班、龍蝦名師班、龍蝦養殖技師班等相繼開班,每年培訓學員超過千人,學員遍佈上海、浙江、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區。圖為潛江燒蝦師傅烹飪小龍蝦。(視界網吳燕軍攝)

  春光正盛,白鷺湖管理區關山辦事處3隊農工王德銀忙碌起來,天不亮就起來網蝦,蝦販到田邊收購。

  王德銀家的蝦稻田面積110畝。“現在小龍蝦還不多,再過個把月就能大量上市,預計全年畝平純收入可達5000元。”王德銀算著賬,喜上眉梢。

  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原來關山分場是出了名的窮地方,自從發展蝦稻共作,技術、銷路都有保障,大夥兒積極性特別高,現在幾乎家家養蝦種稻。

  有著104萬人口的潛江,2018年小龍蝦産業産值超過320億元,帶動當地15萬人就業。

  養殖人數超過4萬

  潛江市農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陶忠虎説,潛江小龍蝦發展的根基在第一産業。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潛江人一改過去傳統農業“種地不賺錢”,轉而通過蝦和稻的奇妙合作找到了增收門道。

  2001年,該市積玉口鎮農民劉祖權和科技工作者成功探索出蝦稻連作模式。該模式將稻田單一的農業種植模式提升為立體生態的種、養結合,是提高稻田單位面積效益的一種生産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和冬閒期。

  當時,該模式簡單粗放,一旦遭遇惡劣氣候龍蝦産量大減。

  2012年,該市農技專家們將“蝦稻連作”升級“蝦稻共作”,通過科學改造稻田等方式,實現減肥、減藥50%以上,畝産收益較傳統水稻提升5倍以上。

  陶忠虎説,近年,越來越多農民將目光對準“蝦稻共作”,潛江市政府因勢利導,通過培訓等手段,讓大批農民轉型為新型職業農民。

  會技術、肯鑽研、懂市場,不少農民不僅將養蝦種稻視為職業,通過創新不斷刷新農村土地産出記錄:

  浩口鎮西河村職業農民柳再洪,通過精細化種植養殖,使小龍蝦收穫期持續到12月,畝均收益超過7000元。

  龍灣鎮瞄新村職業農民鄭繼超有13畝蝦稻田,田中種稻、水裏養蝦和水生蔬菜、田埂上結瓜果,一年下來畝均收益近萬元。

  陶忠虎説,“蝦稻共作”發展了潛江農村生態生産力、釋放農民創造力,使高品質的潛江小龍蝦贏得市場好口碑。

  數據顯示,全市從事小龍蝦養殖人數超過4萬人,其中帶動脫貧近2萬人。

  加工業人數超過3萬

  春光正好,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龍蝦加工生産線馬力全開。“每月平均工資6000元左右,高峰期可達萬元。”何雙喜是公司老員工,作為流水線上的熟練産業工人,清洗、剝蝦、包裝,每道工序都精通。

  上世紀90年代初,公司董事長漆雕良仁把握商機,將目光瞄準國際市場。很快,他在歐洲談成了第一單小龍蝦蝦仁出口合同,賺了70萬元。此後,他開始大量出口小龍蝦蝦仁,業務擴展到美國和歐洲。

  隨著出口增加,他發現,每只小龍蝦的可食比率為20%到30%,還有70%到80%的部分(主要為蝦頭和蝦殼)被拋棄,僅湖北省一年廢棄的蝦頭、蝦殼就多達幾十萬噸。為此,組建科研團隊,建成甲殼素深加工中心,成功從蝦殼中提煉出氨基葡萄糖鹽酸鹽、殼聚糖、殼寡糖等産品,一年生産保健食品50億粒,增加産值30億元。

  隨著産業鏈條延伸,華山公司由20年前的小作坊升級為現代化工廠,高峰期用工量2300人。

  陶忠虎告訴記者,除傳統蝦仁加工外,目前已延伸出冷藏包裝、熟食加工、即食加工以及甲殼素高附加值衍生製品等10多個系列、60多個品種,年加工能力30萬噸以上。本土成長起來有華山公司、交投萊克等13家大型水産加工企業,提供大量崗位。

  潛江市招商局方面介紹,近年,該市陸續引進周黑鴨“聚一蝦”、安井食品小龍蝦加工等項目,新增就業崗位1500個。目前,潛江小龍蝦産業工人已超過3萬人。

  服務升級帶動8萬人就業

  走進潛江龍蝦生態城,油燜大蝦獨有的味道撲面而來。這裡,蝦皇、味道工廠等10余家小龍蝦餐飲店生意火爆,提供了大批工作崗位。

  楊金香是潛江龍蝦生態城蝦皇店的一名服務員。她説,下崗後一度工作難找,在鄰居推薦下,她得到這份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

  近年,蝦皇從一家傳統餐飲店轉型成長為連鎖化、集團化公司,新增大批崗位。在鄉村,公司自建1200畝生態養殖基地,聘請職業農民打理。並就近建設加工配送中心,請大批工人洗蝦、剪蝦;在武漢等城市發展蝦皇加盟店,企業派出技術和市場行銷人員為集團發展開疆拓土。

  潛江蝦皇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利軍説,本地3家店常年用工量超過200人。

  帶動就業的不只餐飲。2017年,潛江江漢藝術職業學院,以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單獨招生考試錄取,培養普通專科層次的小龍蝦産業技能型人才,首批錄取86名新生。眼下,首批即將畢業的學生已被預定一空。

  該院學生周凡告訴記者,在校期間,他們接受了小龍蝦相關烹飪工藝與營養、餐飲管理、市場行銷等技能培訓,“已有四五家公司來找過我,月薪開到1萬元。”

  近年,通過推進現代服務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潛江龍蝦産業已由過去單純的吃蝦轉變為集食、娛、遊、商、學于一體。目前,該市包括餐飲、物流、電商等在內的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彭磊通訊員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