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圖為:清泉鎮翟鋪村美麗鄉村風光。(圖片由浠水縣委宣傳部提供)
“登三角山賞花觀景,坐畫舫遊白蓮河,參觀聞一多紀念館,到巴水河畔田園綜合體摘櫻桃。”這是黃石遊客劉彥新一家在浠水兩日遊的行程安排。據統計,2019年“五一”假期,共有4.26萬人次遊浠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44.14萬元。“遊客從東部山區暢遊到西部沿江帶,所到鄉鎮處處有美景,放在以前不敢想像。”浠水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陳小雪説。
全域打造旅遊目的地
2018年起,浠水縣編制《浠水縣旅遊發展規劃》《浠水縣東部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提出以三角山旅遊度假區、策湖國家濕地公園、泰春山旅遊區、白蓮河斗方山景區及生態文化名鎮名村這些“龍頭”,來形成全域統籌、重點發展、全面推進的大旅遊發展局面,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首先要有精品旅遊項目,形成帶動效應。”規劃中,浠水突出以三角山風景區為龍頭引領東部生態旅遊區建設。此前,因管理和硬體設施跟不上,該景區曾封園停業。浠水縣通過招商,引入北京房建集團投資13億元全面改造升級三角山,重點規劃建設登山健身遊步道、四季滑雪場、勇者蹦極、峽谷漂流、觀光索道、房車營地等18個項目,去年5月,歷經2年半的整改提檔後正式開園。
2019年6月1日,黃岡首個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齊全的房車營地將在三角山景區開放。“遊客越來越多,村裏人氣也旺了。”地處景區內的黃溪衝村黨支部書記陳水清説,以往村裏有300多戶外出務工,今年統計僅有100多戶,村民大多在景區就業,少數辦起了農家樂。
綠道串起“經濟項鍊”
“青山、綠水、小鎮、村莊依次散落在綠道沿線,構築了浠水東部生態旅遊區空間結構。”從三角山景區出發,一條長13.943公里的旅遊公路,宛若飄逸的絲帶伸向遠方,串聯起斗方山、白蓮河、樟樹村仙馬寨農業觀光園、傅家灣美麗鄉村民宿灣、洗馬火龍果採摘基地等景區。
傅家灣,地處浠水縣東部生態旅遊區白蓮河水庫、斗方山、三角山三點成一線的中點,旅遊公路穿灣而過,在鄉賢傅振國帶領下,建設美麗鄉村,借勢吃“旅遊飯”。如今村裏銀杏大道、蘭花園、景觀塘等已建成,“我們要設法留住遊客幾個小時,吃一餐飯,甚至住上一晩!”傅振國為傅家灣發展畫了一副美麗的藍圖:按照新中式建築改舊建新,做到家家門前有流水,戶戶小院都不同,到2020年建成農耕文明旅遊區和全國美麗鄉村示範組。
鄉村成景區、農房改民宿,到“鄉村去看景”成為一種風尚,也為亟待振興的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從2017年開始,浠水縣以“産村融合”為導向,推動建設100個美麗鄉村試點示範村,17名像傅振國這樣的鄉賢回村,出錢、出力、出智,與村民一起改造村莊,讓農民的增收渠道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農事生産。
一條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則串起了沿線美麗鄉村、景區等散落的“珍珠”。2017年以來,浠水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8.1億元,建成“四好農村路”1171公里。“這為全域旅遊奠定了良好基礎,美麗公路經濟帶逐步形成。”浠水縣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説。
激活全域旅遊新動能
2018年,浠水接待遊客31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9.7億元,同比增長28.6%和26.4%。
這組數據,讓曾慶國投身“旅遊+休閒農業”的信念更堅定。這位原本在武漢搞建築的商人,發現越來越多人來浠水旅遊,從而萌生返鄉創業的想法。
2018年5月,在旅遊資源並不豐厚的巴河鎮,曾慶國投資3億元建設巴水河畔田園綜合體,裏面的採摘園,四季都有果實採摘,除了傳統的杏、梨、桃、柿子,還特意種了獼猴桃、楊梅、藍莓、桑葚、櫻桃等1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40畝左右。今年4月底開始,採摘園60畝櫻桃陸續成熟,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前來採摘遊玩。
與巴水河畔田園綜合體一樣,萬順火龍果生態園、白荊果園場生態園、花澗谷田園綜合體、金藤葡萄休閒採摘園等生態莊園不斷發展壯大,為鄉村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和財氣。“做足“旅遊+”文章,與歷史文化、美麗鄉村、休閒農業、健康養生等跨界融合,激活全域旅遊新動能。”浠水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説。
2018年5月,浠水簽約兩個“旅遊+文化”項目,分別是總投資30億元的“南國詩都”項目,規劃面積1000畝,以南方詩歌文化為脈絡、浠水名人為主線,形成與詩詞相關産品的研發、文化包裝、教育培訓等文化旅遊産業功能體系;一期投資13億元的聞一多文化小鎮項目,將建設藝術家工作室、名人紀念區、生態旅遊區等,充分體現巴河特色及文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柯利華 通訊員郭斯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