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國友人與中國古船文化的情緣
圖為:馮克禮向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贈書。
8月21日,《中國古船圖説》法文版在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湖北展館亮相。該書由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輸出版權,法國海之錨出版社出版。
該書作者、90歲高齡的著名造船史專家席龍飛教授未能來到現場,通過視頻表達激動心情:“法文版的出版發行,有助於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讓中國古代船文化在海外得到傳播。”
作為該書譯者,法國友人馮克禮欣慰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明天是我66歲的生日,這本書就是最好的禮物。”
被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吸引
一年前,在第25屆北京圖博會上,馮克禮多方尋找中國古船方面的圖書。經人推薦,他來到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的展位。
原來,馮克禮當過遠洋海員,也當過飛行員,對航海文化很感興趣。喜愛中國文化的他來華學習漢語時,第一次聽説了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非常震驚。隨著對中國古代造船技術和航海歷史了解越多,他就越發吃驚:許多西方人和他一樣,只知道航海家哥倫布、麥哲倫,不知道中國航海家鄭和。他希望能做點什麼,來改變這種狀況。
當馮克禮看到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英雙語版《中國古船圖説》,頓時被深深吸引。《中國古船圖説》曾獲湖北省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出版後獲得了湖北出版政府獎。該書以船為文化載體,介紹中國古代造船技術和航海文化,再現了我國古代東渡日本、遠使高麗、七下西洋等航海文明史上的壯舉,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船舶製造文化和航海文明。
馮克禮隨後專程赴武漢理工大學,與席龍飛教授見面,並參觀了該校古船博物館,所見所聞讓他很受震撼。
馮克禮下定決心,要把《中國古船圖説》介紹到西方,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海文化。為此,他聯繫了法方出版社,自己則不計報酬地成為法文版譯者。
中國古船“遠航”法國
對於《中國古船圖説》法文版,馮克禮與海之錨出版社負責人設計為中法雙語對照,還邀請席龍飛教授手書中文序言。因為在浪漫的法國人眼裏,中文很美很神秘。《中國古船圖説》責任編輯陳軍東配合馮克禮,展開了繁重的翻譯工作。全書有40多萬字、100多個古代地名、40種古籍名稱、60多處引文,陳軍東對每個地點、每句古詩、每個細節都用英文進行仔細解釋,馮克禮再從英文翻譯成法文。
那段時間,馮克禮每天工作18個小時,陳軍東也全力配合。
5月,《中國古船圖説》法文版在法國面世。馮克禮與海之錨出版社通過電視臺、互聯網、社交媒體、大會發言等途徑,積極推介這本書。
次月在法國魯昂帆船節上,該書被擺放在圖書展臺的醒目位置,馮克禮還在條幅上用中文寫下“您送給您爸爸一本書吧”。他頗為得意地告訴記者,當時讀者只要買3本書,他就贈送一張這樣的手書中文條幅,很受歡迎。
越來越多的法國讀者知道了《中國古船圖説》,熱情地表達著喜愛之情:“這本書帶著我又旅行了一次。”“我將把這本書介紹給更多的人。”“它看起來非常有趣。”“這是一個很棒的項目。這個話題很有趣,還沒有被探索過。”“我迫不及待地想收到這本漂亮的書。我對中國及其古老的船隻很感興趣。”
花甲之年致力推廣中國文化
馮克禮的女兒曾在中國留學,回國後講述留學見聞,深深打動了他。
於是,他在花甲之年來到中國,用兩年時間學習漢語。一扇新的文化窗口在他眼前開啟,他還為此放棄了去美國當飛行教練的機會。“來中國之前,我會4種語言,以為學漢語也會比較容易。”馮克禮笑言,沒想到學漢語非常難,但是他喜歡漢語,喜歡中國文化。
他向記者展示了手機相冊,其中既有鄭和下西洋航海圖,也有他在法國推介《中國古船圖説》的照片,還有他學畫的中國畫。他還專門製作了長長的對比示意圖,希望讓西方人能直觀地了解到:中國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高超的造船技術和輝煌的航海文化。
此次前來北京圖博會,馮克禮帶來了法國前不久出版的一期船舶雜誌,其中一篇文章以較大篇幅,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這讓他非常驚喜。
馮克禮高興地説,自己將繼續推動中國文化在海外傳播。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得知《中國古船圖説》法文版出版前後的故事後,為之點讚,深有感觸地説:“中國文化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