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建始2萬畝高山葡萄“種出”甜蜜日子
金秋時節,關口葡萄迎來豐收,喜悅挂在採摘人的臉上。 (視界網 李碧蓮 攝)
金秋,建始縣花坪鎮一片豐收景象,得天獨厚的小氣候孕育出特色品種“關口葡萄”。葡萄藤蔓層層疊疊,綠意蔥蔥,漫山遍野挂滿成熟的葡萄,串串晶瑩剔透,山谷間彌散著濃郁果香。
“澳門的張先生預定了200箱。”9月15日,花坪鎮村坊村葡萄種植戶向林忙著拆袋、分揀、裝箱、過秤、貼簽,全家老小連軸轉,中餐也顧不上吃。次日晚,這些葡萄抵達珠海拱北海關,每箱188元。
關口葡萄憑什麼佔領高端消費市場?9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建始花坪探訪。
武陵山中“吐魯番”
關口葡萄有著傳奇經歷。上世紀20年代,比利時一位傳教士到建始傳教,從海外帶來一株白蘭地葡萄苗,送給花坪鎮長槽村(俗稱關口)一劉姓人家。這株葡萄苗挂果後,帶有玫瑰香氣,放一籃在客廳,滿屋子香味醉人心脾。當地人將其命名為關口葡萄。
地處清江邊的花坪鎮,海拔近1000米,溫差大,日照充分,加上森林茂密,100多條清泉潺潺,造就關口葡萄出類拔萃的優良品質。然而,多年來,當地只有零星種植,換個油鹽錢。山高路遠,坡陡彎急,葡萄運不出山外,規模化種植幾乎為零。
2002年,與國道相連的隧道打通,困擾花坪多年的交通瓶頸徹底解決。村坊村支部商議大力發展葡萄産業,提議卻沒有幾個村民響應,“才吃飽肚子,誰舍得拿好田種果樹,而且前期資金投入大,虧了算誰的?”面對質疑,幾名黨員決定示範種植。沒有啟動資金,他們借錢投入。2003年,州委組織部從黨費中協調10萬元,送到村坊村,用於前期搭建水泥樁和大棚建設。
“6畝田賺了15萬元。”當地人連稱沒想到。2004年,首批葡萄挂果賣出天價,賺錢效應刺激了村民的神經。2015年,關口葡萄從200畝發展到3000多畝,葡萄大棚連成片,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花坪被稱為“武陵山的吐魯番”。
生態種植點亮葡萄長廊
“直接入口,不用水洗,葡萄全生態種植。”9月13日,關口最古老葡萄樹的擁有者劉進遠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輕咬一口,汁水滿溢。”劉進遠帶記者參觀葡萄園,一棵葡萄樹足有碗口粗細,已經75歲高齡,是當地最年長的壽星,被稱為“葡萄王”。
果園裏開了很多溝槽,從內蒙運來的羊糞埋在溝裏。此外,每串葡萄還穿上紙質“外衣”。村坊村支書劉朝暉説,6年前就嘗試套袋種植,“套袋讓外觀色澤漂亮,避免了農藥這個最大的污染源。”
嘗到甜頭的花坪果農,堅持生態種植,沼液肥田、遮雨棚法……各種生態種植新技術在這裡試驗,華農大等單位專家成了座上賓。為實現産品追溯,每個葡萄包裝盒上都印上相關種植戶的標記和電話。
“吃一顆,透心甜。”武漢江岸區政務中心的胡梓月自從到花坪旅遊後,她愛上這舌尖上的滋味,每天聯繫江岸區社區購買葡萄都在150盒以上,身邊有一批忠實粉絲。
9月9日,關口舉行開園葡萄採摘節,路邊停滿自駕遊的私家車,客人將大箱小箱抬進轎車後備廂。建始縣委縣政府出臺獎補政策,完善四通八達的田間公路,車輛可以一直抵達果園。
2019年,5個村10公里葡萄生態長廊基本建成,面積達2萬餘畝,成為全縣最大的特色農産業。國家農業農村部在關口召開全國生態農業現場會,30個省市自治區派代表參加。
農旅小鎮引領鄉村振興路
“連頓飯都沒地方吃,住宿休閒更談不上。”一位遊客説。説者無心,聽者有意,嗅到商機的劉進遠辦起關口第一家農家樂,餐桌支在葡萄藤下,聆聽建始民歌黃四姐,欣賞土家幺妹載歌載舞。
9月11日,幾位武漢客人剛進門,主人面帶笑容迎上來,民宿老闆叫蔣代剛。每年葡萄成熟時,遊客絡繹不絕,蔣代剛決定開一家民宿,在外闖蕩的弟弟支持了20萬元。他投資50萬元,建起一幢五層民族特色民宿房。花坪鎮避暑客達3萬餘人,民宿生意火爆。
9月15日,記者在清江邊的懸崖上看到100多對青年男女,係著繩索在教練指導下開展“飛拉達”攀岩訓練,一邊攀岩一邊觀賞美景。花坪清江岸由客商投資2億多元,建成恩施州最大的戶外體育訓練基地,越野車大賽、速降、翼裝飛行等活動紛紛落戶。2018年,該鎮入選全國100個重點特色小鎮,被納入湖北省三産融合試點,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精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暢 通訊員 張媛 向陽 李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