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智聚漢”成武漢城市名片
9月29日,武漢市“禮讚新中國,喜迎軍運會”城市系列新聞發佈會第12場披露,近年來,武漢積極統籌推進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改革,科技成果轉化、“三辦”改革、“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等,已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全省有地位、群眾有口碑的改革項目。
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
武漢市科技局副局長趙峰介紹,作為科教大市,近年來,武漢積極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準,將科教優勢真正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
一是用活國家層面的政策措施。2015年以來,國家打出“組合拳”,從修訂法律條款到制定配套細則,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武漢市積極探索知識産權混合所有制改革,賦予高校院所更大自主處置權和科研人員更加靈活的使用權。
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武漢市積極實施《武漢市促進在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行動方案(2018-2020)》,強化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吸納承載,鼓勵高校院所改革創新。
三是積極構建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建設以中科院武漢分院育成中心,中國高校成果轉化華中中心,中部技術轉移中心為龍頭,93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為主體的技術轉移服務平臺,推動武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邁上新臺階。
國資混改增強國企競爭力
針對國企存在的佈局結構不優、新舊動能轉換不足等問題,武漢市積極應對,全力推進國有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
武漢市國資委副主任程春生介紹,武漢市積極優化國資佈局結構,並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對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同時,培育發展壯大新興産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武漢市積極打造“漢派國資”品牌,加快集聚整合市屬國企優質業務和優質資産,通過“騰籠換鳥”、資産重組,將寶貴的資源配置到最需要、最能産生效益的地方,在資本市場壯大“漢派國資”實力。
創新服務企業工作機制
近年,武漢市不斷創新服務群眾和企業工作機制,先後開展“千局千企”“雙萬雙聯”“網上群眾工作部”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建立市—區—街—社區“民呼我應”指揮系統和“企呼我應”的一站式網上通道“企業直通車”,拓展掌上議事和辦事功能;針對評價反饋機制不順、部門響應慢的問題,武漢市創新“以下評上”評價體系,推動部門響應速度、服務品質提升。
武漢市經信局副局長李林清介紹,武漢“企業直通車”平臺5月8日開通以來,已為企業解決涉及環保、人力資源、用地規劃、融資、行政審批等方面的問題超400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