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運會看湖北省醫療衛生應急保障
原標題:付出無聲大愛只為健康——從軍運會看我省醫療衛生應急保障
圖為:10月26日,軍運賽場上醫療應急保障人員和志願者抬著擔架護送受傷運動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覃麗萍 攝)
10月27日,燃燒了10天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聖火在武漢徐徐熄滅。出色的賽會服務和組織在世界軍人運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數萬志願者和工作人員默默奉獻、全心投入、服務賽事,向世界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和中國人的精神風貌。這其中,活躍著2000多名醫療衛生保障人員,他們用專業、細緻的賽時醫療衛生服務,完成了“確保不發生重大傳染病的暴發流行、不發生人員救治不及時、不發生醫療差錯事故、不發生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不到位”的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總體目標。
賽前籌備,“演練”到每一個細節
“報告!軍運村發現一名外籍運動員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體溫39.7℃。疑似某病毒引發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啟動軍運村輸入性病毒防控預案!”
隔離患者,負壓擔架、救護車轉運,進入官方醫院救治……這是今年國慶節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尚未“開村”的軍運村親歷的一場“賽前突發公共衛生防控實戰演練”。
“在演練中發現問題,用模擬實戰檢驗醫療衛生保障的每一個細節。這樣大大小小的演練,我們進行了上百場。”湖北省衛健委應急辦公室主任張世俊説,整合全省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舉全省之力做好軍運會醫療保障、公共衛生、衛生應急,兩年來的700多個日日夜夜,大家付出得無怨無悔。
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直接指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本屆軍運會建立了省市一體、軍地聯動的武漢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各項保障專項方案、工作標準、技術指南、操作手冊的制定,與國際軍體、各參賽團醫務團隊的協調溝通,組織指揮醫療服務保障的運行管理、品質控制和評價考核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領導兩次來湖北檢查指導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工作,並對湖北省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辦派出10多名國家級軍地醫療衛生專家駐守武漢,全力保障好軍運會突發疫情處置和醫療救治工作。
來到武漢市衛生健康委10樓,武漢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在此辦公。醫療保障調度中心內設11個小組,共有106名工作人員,調度中心作為醫療衛生專項保障的管理層,全面負責賽事期間軍隊和地方醫療衛生力量的組織領導和指揮協調等工作。
該中心負責人拿出一本厚厚的《武漢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總體方案》介紹説,以這部《總體方案》為一級方案,醫療服務保障、急救轉運、血液保障、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公共場所和飲用水監督監測、傳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治和健康教育、出入境衛生檢疫和藥品器械監督管理等十個二級方案,先後制定出臺。此後,圍繞醫療衛生保障二級方案,又組織制定了《急救轉運規範和流程》、《公共衛生風險評估》等30多個醫療衛生保障三級方案。同時,完善了區級管理體制,武漢市各轄區衛健局作為醫療衛生專項保障的執行層,負責轄區內場館、接待酒店等保障區域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所有預案方案均經過專家論證評審,並以實戰化演練修改完善。
此外,湖北省充分發揮衛生應急聯動作用,從全省各地共抽調360名監督員完成了接待酒店、媒體中心、軍運村及體育館等相關單位的檢查評估工作,並制定醫療保障方案和風險預案,確保醫療保障服務落實到位,為武漢軍運會順利舉行築起了“銅墻鐵壁”。
呵護備至,危難時刻“藍衣天使”隨時出現
10月26日,軍運會海軍五項障礙跑接力賽中,一名來自波蘭的運動員在交接棒的關鍵時刻扭傷腳踝。
只見場邊兩名身著藍色運動制服的人,迅速跑上前。“Can I help you?I’m a doctor.”當來自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的醫生、海軍五項賽場醫療組組長童曉玲説出流利的英文時,這名錶情痛苦的運動員瞬間平靜。
童曉玲仔細檢查後果斷報告指揮中心,將運動員轉運到固定醫療站進行治療。
場邊醫療點、急救保障單元、固定醫療站,點點聯動、環環相扣,在軍運會每一個賽場邊都有一支這樣緊湊銜接的醫療小組。
2375,這是參與本屆軍運會的醫療衛生應急保障人員數字。他們從全省衛生健康系統中選拔而來,在管理、醫療、護理、疾病防控、衛生監督、救護車駕駛員、擔架員等相關多個崗位,共同承擔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任務。同時,武漢軍運會還設立首席醫務官,由經驗豐富、業務精良的三位運動、創傷醫療專家擔任。
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一幢3層獨立小樓,坐落于“世界軍人武漢家園”的一角,它是9000多名運動員的“戰時醫院”。來自協和醫院、協和江南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醫院的100多名英語流利的醫護人員,在這裡提供著24小時不間斷健康服務。
外科醫生張鵬為一名尼泊爾運動員提供醫療救助後,收到對方贈與的一枚徽章;病媒防制組組長羅麗麗和組員們每日淩晨3時至5時開始公共區域的消殺滅蚊、滅蟲工作;衛生監督員李蔚鵬,每天對軍運村的各個用水點進行水質檢測……
在該中心有一本留言簿,15天時間裏,已經有90個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及代表團官員到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對這裡的醫務人員和醫療服務讚不絕口,留下了140余條充滿感激的留言。“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除了運動員們早訓的身影之外,我們默默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當運動員們陸續進入夢鄉時,我們才有片刻的休息。我們是離運動員最近的人,卻無緣開閉幕式的精彩,從未看過一場比賽。但我們不遺憾,因為我們,讓大家健康的參賽,安全的回家!”27日,軍運會閉幕當天,協和醫院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主任蔡俐瓊更新了一條微信朋友圈。
在賽場邊,在接待酒店,在主媒體中心,在5所官方醫院,身著藍色制服的“醫療衛生人”,用默默奉獻建立了“無死角”的醫療衛生和應急保障體系。
大戰考驗,衛生應急收穫無價“財富”
“軍運會是一次大考,是對湖北衛生應急能力的一場全面檢驗。”湖北省衛生健康委負責人説,盛會落幕時,收穫了一筆無價“財富”。
從軍運醫療衛生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到醫療保障調度中心,從省市一體到軍地聯動,從賽場醫療點到軍運村醫療中心、官方醫院,一套層級明晰、分級負責的應急指揮體系在“大考”中平穩運行,這得益於近年來湖北省不斷提升能力、推進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步步鋪墊”。
2019年以來,全省衛生應急系統以“迎大慶、保軍運”為重點,開展疫情監測和風險排查,及時處置35起突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各類公共衛生風險降低至最低水準。經過多年建立起來的省、市、縣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和應急工作機制在軍運會期間發揮了保健康、保安全的重要使命。
軍運會上,120台救護車、2架醫療救護直升機、6艘醫療船構成的一套具有湖北特色的水陸空立體醫療救援和急救轉運網絡,在媒體報道後,使人印象深刻。
同時,湖北省建成的國家核與輻射損傷救治基地、化學中毒救治基地和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援助中心,航空醫療救援聯盟,水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在軍運會期間嚴陣以待,雖然沒有啟用,但他們發揮了“戰略部隊”作用,讓人民群眾的健康“保護傘”日益壯大。“湖北衛生應急在一次次‘大考’中不斷積累和收穫經驗,軍運會將成為新的起點,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是我們不變的初心。”省衛健委負責人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李薇 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