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萬荊楚扶貧幹部拼搏在一線
原標題:用腳步丈量土地 用汗水澆灌收穫 用生命書寫忠誠 7.87萬荊楚扶貧幹部拼搏在一線
聽,什麼聲音?
從大別山到武陵山,從秦巴山到幕阜山,從日出到日暮,從初春到隆冬,那是奔跑的足音,踏出脫貧攻堅的雄渾節拍,鏗鏘而篤定。
脫貧攻堅,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實踐。在湖北,2013-2018年累計減貧555.6萬人、出列貧困村4021個、摘帽貧困縣20個,貧困發生率從18.8%下降到2.4%,年均減貧92萬人以上,創造了湖北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成績單的背後,是21575個工作隊、78746名駐村幹部,對4821個貧困村的全面覆蓋。
脫貧有多難,扶貧幹部就有多拼。他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收穫,用生命書寫忠誠,把扶貧惠民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兌現黨向人民作出的“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用熱血和生命堅守初心
2019年12月26日,第三屆湖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在漢舉行。
這項榮譽的獲得者之一、咸豐縣委原副書記鄒煒卻缺席了,他再也無法捧起沉甸甸的獎盃。
2018年12月18日,39歲的鄒煒和32歲的縣委辦工作人員李勇前往忠堡鎮調研産業扶貧,發生車禍,將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
山路泥濘,崎嶇不平,正如扶貧路,需要爬坡越壑。
咸豐是國家級貧困縣,66個重點貧困村、11個深度貧困村,攻堅任務重。鄒煒擔任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他時常説,“要向黨向人民交硬賬”。
茶葉,咸豐第一大産業,是脫貧攻堅的“牛鼻子”。缺資金,鄒煒調動資源,協調資金4400萬元,新發展茶園8萬多畝;種植茶葉,覆膜挑選、移栽技巧、成本多少,一些行家才知道的事,他“門兒清”;開現場會,他會前盯、會後督辦,事無巨細。
在咸豐兩年,鄒煒蹲點調研232天,遍訪全縣11個鄉鎮,走訪貧困村168個、貧困戶700余戶,硬是把最邊遠、最貧困、難度最大的村和最困難的群眾捋了個底。
犧牲前四天,鄒煒被提名鶴峰縣縣長候選人的公示期已滿。即將履新的他,仍像往常一樣,不打招呼,直插一線。他説,“離開咸豐前,我要把所有項目再督一遍。”
短短幾天,鄒煒和李勇一口氣跑完4個鄉鎮。就在事發前晚的督辦會上,鄒煒接到母親的電話,一句“媽,我在開會”竟成訣別。
得知噩耗,忠堡鎮鎮長羅朝遠失聲痛哭:“沒想到忠堡竟成了鄒書記和李勇人生的最後一站。”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鄒煒終於交出一本“硬賬”:短短兩年,咸豐累計脫貧37059人,貧困發生率由最初的39.67%下降為14.08%,全縣脫貧摘帽勝利在望。
什麼是不忘初心?什麼是牢記使命?
前仆後繼的“鄒煒”們用青春、用熱血作出回答——偉大的事業,從來與偉大奉獻、極致付出相連。
羅強,工行咸寧分行駐村幹部,主動向組織申請,要求幹到脫貧摘帽那一天,最終倒在駐點村,離退休僅有兩年;
余超平,孝感市人社局駐村隊員,突發疾病短暫的清醒後,仍惦著貧困戶的兩樁心願,42歲英年早逝;
伍開連,麻城市黃土崗鎮扶貧幹部,剛剛還積極討論著脫貧方案,卻突然垂下了頭,與世界悄然告別,享年56歲;
“中國好人”李志強、“拼命班長”楊偉,都是扶貧村“第一書記”,生命分別終止于56歲、51歲……
以生命赴使命,以熱血薦軒轅。荊山楚水,不會忘記。
用辛苦指數換取幸福指數
大山裏的十堰,溝壑縱橫,峰際連天。山石的切割,蠻橫地雕刻著“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貧困面貌。
在扶貧辦工作了22年、身為十堰市扶貧辦副主任的黃星深知,脫貧攻堅戰已到啃硬骨頭的關鍵期。面對多次調派,他一一謝絕:“我不能當逃兵。”
黃星是“工作狂”,一年有200多天要出差。他又是“理論高手”,晚上熬夜撰寫文件已成常態。
顧不上自己,陪不了家人,黃星心心唸唸的是貧困戶。
茅箭區茅塔鄉大坪村是十堰市扶貧辦定點聯繫村,黃星是村裏的常客。貧困戶余世友想發展花卉種植,缺乏資金。2017年夏天,黃星幫他申請10萬元無息貸款,建起10畝花卉基地。當年,余世友收入7萬多元,一舉脫貧。
寒冬臘月,朵朵梅花傲然枝頭,暗香浮動。“一直想請黃大哥來看一看,基地已經擴大到15畝,可惜……”余世友低頭不語。
那是2018年2月28日,黃星突發心肌梗塞,因公殉職。
在生命的最後59天,黃星工作“連軸轉”:23天被抽調國家交叉考核隊,奔走在冰天雪地的陜北大地。返回十堰,又馬不停蹄迎接精準扶貧“國考”、第三方評估等工作。
2月27日,黃星加班到夜裏11時,身體不適,才去醫院。口袋裏,還裝著扶貧手冊,對醫生説的是“能不能給我開點藥回去”。他哪知道,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在黃星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生前包戶幫扶的余世友、王德梅、劉天娥等村民,早早從大坪村趕來,含淚送恩人最後一程。
大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先玉忘不了黃星常説的一句話——“再忙也不能忘記貧困戶”。每月,黃星都會去看望“窮親戚”們,給他們出出主意、打打氣。
如今,大坪村建起蔬菜大棚、香菇基地,村民年均收入近萬元,于2018年底脫貧出列。放眼十堰,累計脫貧65.9萬人,出列貧困村346個,易地扶貧搬遷35.5萬人,丹江口、張灣、茅箭脫貧摘帽。
黃星走了,日記本上留下一行文字:“苦累算什麼?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黨員,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責任,以進取之心對待從事的事業,以真誠之心對待貧困群眾。”
黃星走了,萬千扶貧幹部接續奮鬥,無悔擔當。
竹山縣柳林鄉公祖村駐村幹部、漢江師範學院副教授金梅,曾經是愛美、愛穿漂亮衣服的知識女性,如今只穿適合爬山的鞋、能和村民拉近距離的衣服。
山路十八彎,每一次顛簸,都讓她直想嘔吐;羊腸小道,棄車步行,她最多的一天要走28公里;駐點的“家”,一張床、一個布衣櫃、一張桌椅,就是全部家當;晚睡晚起的習慣無法繼續,取而代之的,是天一亮就起床,洗把臉後開始一天的工作;沒有假日、沒有休息,她一次次對親人食言,推遲歸期……
這就是我們的扶貧幹部,從脫貧攻堅衝鋒號吹響的第一天起,就忘了自己,只有人民。
他們知道,脫貧攻堅的果實,不會輕輕鬆鬆得來;全面小康的夢想,不會輕輕鬆鬆實現。
他們更知道,只有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才能換取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
竭智盡力兌現莊嚴的承諾
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公佈,湖北省5人獲此殊榮。
“奮進獎”——程桔,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2013年,她放棄高薪“白領”工作,回到家鄉甘做“土領”。從道路建設到産業扶貧,沒錢時她帶頭籌錢,缺人時她帶頭上工……如今,大市村變樣了,在全縣率先脫貧,程桔卻瘦了、黑了。
“貢獻獎”——方榮,黃岡市扶貧辦主任。兒子手術,他無暇照顧;妻子住院,他送到武漢,辦完手續就走了。農曆小年,他破天荒地早早回家,妻兒心裏一陣竊喜,他卻換上一身衣服,“我要去英山,與聯繫的貧困戶過個小年。”
“奉獻獎”——吳少勳,勁牌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創辦“勁牌陽光班”,資助2萬餘名貧困高中生進入大學;探索“合資公司+農戶”模式,在全國14個偏遠地區建立原料直供基地。多年來,勁牌公司累計投入扶貧濟困、公益慈善領域的資金達20多億元。
“創新獎”——劉發英,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花坪小學副校長。她牽頭組建“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工作室”,通過一根網線,凝聚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94名愛心人士,募集助學善款2117萬元,全額資助武陵山片區和大別山片區貧困學生2.1萬人次。
“創新獎”另一得主——董高,恩施市委常委、人民武裝部部長。2017年,他提出“131”扶貧新模式,即1個縣級人武部、3個單位組成工作隊,幫扶1個貧困村;1個民兵幹部、3個民兵組成小分隊,攻堅1個貧困戶。“131”試點成功後,現向恩施州推廣。
盡銳出戰、紮根田壟,眾多的無名英雄突破思維壁壘,融化堅冰;引來知識熱流,灌溉荒蕪;探索造血機制,耕耘夢想。
新年的鐘聲敲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觸手可及。
“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激蕩人心,催人奮進。
衝鋒號已經吹響,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李彥睿 戴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