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遺址位於長春市農安縣永安鄉艾幹吐村劉寶山屯西500米的五台山上,遺址東側緊鄰波羅湖,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厘清五台山遺址各時期文化內涵以及與周鄰考古學文化的關係,2017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長春博物館聯合組織了考古隊對五台山遺址開展了主動性考古發掘。
長春博物館館長、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吳洪波介紹,為明確五台山遺址的性質及分佈範圍,2017年4月,考古隊首先對波羅湖西岸臺地進行了地表調查,調查共採集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50余件,陶器殘片數百件,最終發現並確認五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地點,在松嫩平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保存較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從遺址地表採集的遺物看,該遺址與農安縣元寶溝遺址出土遺物有相似之處,但也有所區別。同時考古隊還對發現的五處遺址地點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以確認遺址的範圍和堆積情況。
“我們在一處灰坑中發現一具完好的羊骨,應該是當時人們用來祭祀用的。”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五台山遺址考古發掘領隊王義學介紹2017年6月至今,根據前期地表調查和考古勘探情況,考古隊先後對五台山遺址的第一地點和第四地點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目前已發現灰坑、墓葬及房址等各類遺跡30多處,均屬新石器時代。其中第一地點揭露灰坑22個、房址6座、衝溝1條;第二個地點揭露灰坑2個,墓葬4座及1處房址。出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近200件,陶器殘片數以萬計,收集動物骨骼上千件。
根據出土遺物分析,五台山遺址為包含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兩個時期遺存的大型聚落址,尤其是第一地點發現的六處新石器時代房址,為長春地區首次發現如此數量眾多的新石器時代房址,所發現房址均為圓角方形半地穴式,房址門道朝向基本一致且排列有序,為探索伊通河流域乃至第二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聚落考古提供了新的可能,第四地點發現的四座墓葬是長春地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為研究伊通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喪葬習俗提供了考古學材料支撐。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文學院考古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副主任段天璟表示,從目前的發掘情況看,五台山遺址的發掘對於建立第二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編年序列和探索當地聚落形態和人居環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對於研究嫩江流域和第二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的交流、互動提供了全新的考古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