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兩會新觀察 打造長春雕塑城“升級版”
俯瞰美麗的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賈春文 攝
長春日報1月12日訊(記者 朱怡):新聞背景 隨著長春世界雕塑公園的對外開放,“雕塑城”的建設也開啟了“快進”模式。至今,長春已舉辦18屆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和4屆世界雕塑大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雕塑藝術家為長春永久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同時,長春還建起了10座雕塑藝術主題公園和4座雕塑藝術館。伊通河沿線、軌道交通站點……在藝術館、主題公園之外,更多雕塑作品直接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市文化血脈。長春如同一座全新的雕塑作品,以長達20餘年的佈局構思、精雕細琢,再造城市空間,再塑城市品質,以強烈的文化自信引導城市建設。
每一件巧奪天工的雕塑作品都要經歷反復的打磨、錘鍊,被命名為“雕塑城”的這件作品也不例外。帶著對打造長春雕塑城“升級版”的深入思考,長春市人大代表李志新建言,“用雕塑解讀城市文化底蘊,豐盈城市文化血脈,通過雕塑讓長春向世界敞開胸懷。”
“一園一鎮”網狀佈局
“陣地建設、合理佈局是建升級版雕塑城的基礎環節。” 李志新認為,在已有陣地的基礎上繼續向城市邊緣延伸,逐漸建成兩個中心點,其一是城市內的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另一則是城市週邊的雕塑主題小鎮,並從兩個中心繼續向外輻射,最終形成“一園一鎮”、城市主要商業圈雕塑帶、街頭作品三級網絡,讓雕塑作品覆蓋整座城市,用雕塑文化滋養城市靈魂。
作為中心之一的長春世界雕塑公園,自2003年對外開放以來,通過舉辦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和世界雕塑大會等方式,匯集了來自五大洲的400余件(組)室外雕塑作品,園內還建有長春雕塑藝術館、松山韓蓉非洲藝術收藏博物館等。正是這座公園讓雕塑與長春緊緊相連,也讓長春拉開了打造雕塑城的序幕。“然而,雕塑公園的圍墻和大門卻在雕塑與市民中間架設了一道柵欄,拉開了二者間的距離。” 李志新建議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應該取消門票收費,拆掉圍墻,將雕塑作品解放出來,讓市民可以與雕塑親密接觸,也讓原本高高在上的雕塑藝術更加親民。同時,“敞開”懷抱的雕塑作品也體現了雕塑城的熱情、好客。
兩個中心中的“一鎮”是指雕塑主題小鎮,“我們應該利用國家提出建設1000個特色小鎮的計劃,主動啟動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雕塑小鎮。” 李志新説,雕塑小鎮可以是雕塑藝術家的大本營,可以是雕塑愛好者的學習實習基地,也可以是長春市又一雕塑主題旅遊景點。 雕塑小鎮應與雕塑公園功能互補,小鎮主要定位於娛樂、體驗,讓市民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作品完成流程,還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從而對雕塑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城市雕塑是一種公共藝術,國際上著名的城市都有數量眾多的精美城市雕塑,所以兩個中心陣地建設還滿足不了雕塑城的基本要求。“雕塑在城市中的佈局,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成為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李志新認為,並不是城市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雕塑作品,才算達到全覆蓋的標準,合理佈局才是關鍵。“我們需要考慮城市總體規劃,並綜合考慮城市空間佈局、歷史文化、市政交通、社區網格、綠化生態和旅遊系統等關係,整理之後,以兩個中心陣地、主要商圈雕塑帶、街頭作品三級網絡形式來覆蓋城市。”
“一步一景”解讀城市
雕塑不只是誕生於藝術家之手的作品,更是城市精神的載體,它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代表著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在李志新看來,好的城市雕塑作品不僅要傳達出美好的視覺形象,更要彰顯出城市的文化、品格和歷史文脈。“在引進各國經典雕塑作品的同時,我們還應該鼓勵反映本地人文歷史、城市風貌題材作品的創作,將發生在長春的好人好事,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凝固在雕塑作品中,讓一件件作品組成城市大事記。”
記錄只是城市雕塑功能中的一種。一件傑出的城市雕塑作品還應該成為一座城市的標誌。李志新説,當我們提起“撒尿的小孩”,就會想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就會想到小男孩澆滅導火線拯救城市的故事;當我們提起“自由女神”,就會想到大洋彼岸的紐約,而我們缺少的正是這樣一座具有代表性、帶著永恒意味的作品,希望長春敞開寬廣的胸懷,為誕生這樣一件優秀作品蓄勢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