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吉林頻道報道(張琪):2013年12月,吉黑兩省交界的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面對茫茫林海雪原,在無通訊、無道路、無機械的困難條件下,鶴大高速的建設者們背著冰冷的儀器,穿著厚厚的軍大衣,徒步踏入寥無人煙的林區雪地,開始鶴大高速公路建設的前期地形勘測,項目施工自此拉開帷幕。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了解到,吉林省交通運輸廳自2004年開始研究,歷經10多年攻關,最終取得了可喜的研究和應用成果,實現了季凍區高速公路抗凍耐久及生態保護關鍵技術突破。
鶴大高速公路是全國首個季凍區新建高速公路建設的綠色科技範本工程。吉林省交通運輸廳 供圖
據吉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研究取得了4方面創新:一是揭示了公路工程凍害機理,為公路工程抗凍耐久奠定了理論基礎;二是建立了公路工程抗凍設計方法,解決了高速公路的凍脹翻漿問題,路面開裂率降低30%,保障了季凍區橋隧結構的安全和耐久;三是研發了防凍控裂技術及産品,有效治理了淺層邊坡融滑,使路面抗裂性能提高了10-35%。四是創建了生態敏感區路域植被保護和污水凈化處理技術,有效預防了路域水體污染。
項目研究系統有效地解決了季凍區公路工程抗凍耐久及生態保護技術難題,實現了季凍區公路路基穩定、路面少裂、結構耐久、生態和諧的目標,有力支撐了季凍區高速公路建設及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促進了行業科技進步,提升了我國公路建設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對於支撐“一帶一路”沿線季凍區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也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項目成果在季凍區7省區公路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交通基礎設施服務品質明顯提高。
G12琿烏高速吉延段應用本項目技術,通過9年的連續跟蹤觀測,經受極端氣溫-40℃和大交通量的考驗,路基無凍脹翻漿,路面無大中修,開裂率降低30%,節約養護費用5.6億元,實現了路域植被保護。
依託本項目成果,在G11鶴大高速公路建設中,成功實施了季凍區首個交通運輸行業“科技與綠色公路雙示範工程”,成果應用效果及水準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讚譽。
項目成果走出國門,在331km中巴公路建設中進行了成功應用,榮獲了巴基斯坦環境保護特殊貢獻獎,提升了我國公路建設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近3年,應用項目研究成果已經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0.4億元,社會經濟及環境效益顯著。
作為全國首個季凍區新建高速公路建設的綠色科技範本工程,鶴大高速公路以抗凍耐久、生態環保、循環利用、低碳節能為著眼點和施力點,實現了以工程為載體,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成果開發與推廣應用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