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守護,為了心中的母親河
俯瞰南溪濕地公園。 賈春文 攝
長春日報1月13日訊(記者 趙雪):冬季的長春雖然冰天雪地,但在美麗的伊通河岸邊,仍有不少市民在漫步。“現在的伊通河,景色更美、更通透、更大氣,待春暖花開時,我們的母親河會更讓人驚艷!”看到通過綜合治理正在涅槃重生的母親河,許多“老長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美好的景致需要精心的呵護。 “群眾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力量源泉,在長春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投入,綜合施策實施伊通河綜合治理的同時,廣大群眾也應該積極參與,人人都當‘管理員’,‘守住’母親河的水清岸綠。”在長春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圍繞守護母親河這個話題,提出了真知灼見。
廣領域弘揚生態文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賈東馨委員建議,在保護母親河方面,長春市要進一步培育和弘揚生態文化,不斷增強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使“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理念成為群眾的基本價值觀;不斷豐富和創新生態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通過文藝演出、展覽、論壇、文化廣場等形式,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培養傳播生態文明的穩固隊伍和渠道;利用各種媒體,通過新聞、文學、藝術等手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生態文化,塑造形式多樣的文化載體,使生態文明理念滲透到群眾日常生活中。
多形式開展生態體驗
“生態體驗是保護母親河行動的重要環節,目的是通過群眾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親身實踐,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保護母親河的熱情。”賈東馨建議,長春市要適應公眾參與母親河保護的要求,積極開展認養綠地、認護河段、認管公共區域、認捐紀念林、紀念樹等活動,拓展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的領域。同時,探索環保志願者的招募、培訓、服務、管理機制,培養一支環保志願者隊伍,並借助媒體大力宣傳保護母親河行動的意義和做法,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富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激發廣大社會公眾的參與熱情。另外,還可設立保護母親河行動系列獎項,動員和激勵社會各界踴躍投入保護母親河行動,增加全社會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和光榮感。
全方位守護水清岸綠
作為長春市迄今規模最大的綜合治河工程,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將通過全流域、全區段、全方位的治河思路,使之成為綠色宜居生態軸、城市安全生命線、美麗長春景觀帶和産業升級動力源。
“目前,約310公頃的南溪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全長15.78公里伊通河中段芳容初綻,如此大規模的美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賈東馨建議,進一步健全監督機制,完善長效常態管理,暢通市民投訴渠道,加大媒體曝光力度。
“在完成治理河道兩岸的明顯位置,公示河道管理主體、職責、監督舉報電話等,方便媒體和市民參與監督管理,形成監督合力。”賈東馨建議相關部門開通公眾微信號,方便舉報者直觀地提供線索,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對市民群眾投訴內容的處理結果可作為考核問責各級“河長制”是否落實的首要依據,對於伊通河內造成的生態破壞,要加大懲罰力度,要求其限期治理,恢復原有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