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時間軸)“吉林一號”成星座 由10顆衛星組成

2018-01-20 14:39:41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報道(于明傑 陳施):在浩瀚的星空中太陽系的一個個小行星旁,除了獅子座、白羊座,又將誕生一個由多顆衛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這是首個以省份命名,創下諸多“第一”的星座。“吉林一號”星座不但為吉林省的振興發展戰略提供強勁動力,還引領著我國航天産業的變革,也提高了全世界民用商業衛星的發展水準。

  繼“吉林一號”一箭四星成功發射,視頻04星、05星、06星進入預定軌道,1月19日,“德清一號”(“吉林一號”視頻07星)、“林業二號”衛星(“吉林一號”視頻08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次升空。至此,在距地面535千米的太空中,由十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格外璀璨奪目,而按照發射計劃,到2020年還將發射60顆衛星,組成“吉林一號”完整星座。

  【吉林頭條(小字)】【教育科技(標題)】 【移動版(列表)】吉林一號成星座 10顆衛星組成

  “德清一號”衛星出廠儀式。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 供圖

  “吉林一號”星座的時間軸

  翻開“吉林一號”星座的時間軸,也是一幅吉林省從“農業大省”向“科技大省”跨越的壯麗畫卷……

  2005年,長春光機所創新性地提出以載荷為中心的衛星設計方法,並自籌經費開展了以載荷為核心的技術研究。

  2006年,“星載一體化”技術研究室成立。

  2008年,經吉林省發改委批准,“吉林省小衛星技術工程中心”建設完成,圍繞高性能小衛星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

  2012年,以長春光機所為主體,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建設了“小衛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于2012年11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升級成為國家級工程中心。

  2012年12月, 啟動“吉林一號”衛星研製工作。

  2014年4月,“吉林一號”衛星工程被國家正式批准立項。

  2014年12月1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由吉林省政府、長春光機所和民營資本共同參與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5年10月7日,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第一顆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7年1月9日,“吉林一號”視頻03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7年11月21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著“吉林一號”視頻04星、05星、06星的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2018年1月19日,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德清一號”、“林業二號”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至此,“吉林一號”星座在軌運行衛星數量已達10顆。

  從以上這個時間軸可以看出,從“吉林一號”衛星正式立項,到“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第一幅圖片完美亮相,這項浩大的航天科技工程僅用了1年5個月;從2017年11月21日發射04星、05星、06星一箭三星到“德清一號”、“林業二號”,只有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如此高效的背後,“長光人”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長光效率”創造著我國航天史上的“吉林速度”。

  “吉林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使吉林省經濟發展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起點上,把吉林經濟帶入了全新的發展平臺,在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關鍵時刻,為推動吉林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吉林頭條(小字)】【教育科技(標題)】 【移動版(列表)】吉林一號成星座 10顆衛星組成

  長春市夜光。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 供圖

  “吉林一號”星座璀璨奪目

  十年磨一劍。10年間,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攻克了衛星和載荷結構一體化、熱控一體化、快速集成測試技術等技術難關,掌握了“星載一體化”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多項世界第一。

  這是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先河;

  這是我國第一顆以一個省的名義冠名發射的自主研發衛星,創造了自主研發衛星的新紀錄;

  這是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星載一體化衛星,創造性地將載荷與平臺融為一體,做到“星即是載,載亦是星”;

  這是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米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實現了發達國家航天界幾十年的跨越;

  這是我國第一次一箭搭載發射多顆衛星都是由一家單位研製,填補了我國“一箭多星”同出一家的空白。

  ……

  “吉林一號”衛星組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産業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也標誌著吉林省在高新技術、通信産業、裝備製造和航天信息産業研發等方面都進入全國乃至世界的先進行列。

  十星在軌,璀璨星河。如今,“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在同一區域進行相鄰兩次遙感觀測最短時間間隔,由原來3天回訪一次縮短至1天回訪一次,“星載一體化”相關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領先地位!

  “商業航天服務、大眾消費市場是商業航天繁榮的根本,衛星和無人機是不能為普通老百姓直接拿來所用的,真正有價值的是衛星和無人機獲得的遙感數據。”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宏光説。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製造業和航天信息服務業融合發展,連通上下游産業鏈,將衛星遙感數據開發成普通消費者需要的航天信息産品,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服務社會民生,推進商業航天向前發展。

  通俗地講,評價航天遙感數據最關鍵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要看得快,這叫時間解析度;一個是要看得清,這叫空間解析度。此前,在航天遙感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想看的時候看不到,看到的時候看不清。

  不但如此,過去,我國每年花費大量外匯進口國外衛星圖像,價格達每平方公里60美元,然而,國外買來的影像並不是實時的。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號”衛星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發射,拉開了我國商業航天大幕,也改變了此前航天遙感數據“看得慢”、“看不清”的窘境。衛星每天在運轉,能拍攝、存儲、傳輸幾萬平方公里的影像,每時每刻都産生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吉林一號”衛星的商業化模式不但打破了國外企業在市場中的壟斷局面,而且,“吉林一號” 星座的最高解析度將達到0.5米,這也是目前商用衛星允許解析度的極限值。而解析度0.5米的概念,就是平常的斑馬線白道兒寬,也就是説可以分辨出地面的斑馬線來。

  【吉林頭條(小字)】【教育科技(標題)】 【移動版(列表)】吉林一號成星座 10顆衛星組成

  長春凈月潭。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 供圖

  如今,“吉林一號”星座已有10顆衛星在軌運行,現在不止看得快,而且看得清。這些資料為軍事、安全、國土、測繪、林業、農業、水利等領域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服務。在這樣成績的背後,是企業雄厚科技實力的支撐。

  走進位於長春新區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在一樓大廳內,“吉林一號”一箭四星的等比模型威嚴屹立,旁邊大型的電子屏裏,放映的是衛星高空拍攝組成的圖片,世界各地任意角落,均可定格。

  【吉林頭條(小字)】【教育科技(標題)】 【移動版(列表)】吉林一號成星座 10顆衛星組成

  “吉林一號”一箭四星的等比模型。攝影 陳施

  【吉林頭條(小字)】【教育科技(標題)】 【移動版(列表)】吉林一號成星座 10顆衛星組成

  電子屏上顯示著衛星高空拍攝的圖片。攝影 陳施

  從中國北京鳥巢到美國丹佛夜景,從“十一黃金周”長白山擁擠的人群到嚴冬時節冒著寒氣的查幹湖冬捕,從森林火災監測和樹種分類調查到野生動物保護和農田病蟲害檢測,都在“吉林一號”的視野範圍之內。

  走進大廈,對這家科技型企業的敬佩之情愈發強烈。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集研發、設計、加工、檢測、裝調為一體的企業。目前公司已建成衛星總裝大廳、空間環境試驗室、精密裝調試驗室、電子學聯調試驗室、電裝試驗室、精密光學加工與檢測等6個實驗室,總建築面積達4100平方米,擁有國內先進的光學遙感衛星研製條件,形成了集設計、加工、檢測、裝調為一體的完整生産線,具備年産15顆衛星的能力。

  這些高科技的數據和資料,正在變成吉林省經濟的內生動力。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和吉林省政府簽訂的“吉林一號”衛星在農業農村領域應用協議在穩步實現,“吉林一號”衛星可為農業估産、農業資源普查、作物長勢監控、土地確權、生態環境監測、防災減災等行業提供資源調查、監測和應用服務。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對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將帶動一批信息産業向智慧農業領域縱深發展。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先後同吉林省公安廳、吉林省林業廳、吉林省農業委員會等20余家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統籌各類需求,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的遙感應用服務。

  截至2017年12月,“吉林一號”系列衛星共完成9000余次拍攝任務,先後向政府部門、科研院校和公司企業提供了指定地區的衛星遙感數據。

  而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的引領作用也相當明顯,繼“吉林一號”一箭四星成功發射後,國內很多涉及遙感、通信、導航等領域的商業衛星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

  【吉林頭條(小字)】【教育科技(標題)】 【移動版(列表)】吉林一號成星座 10顆衛星組成

  昆明滇池國際會議中心。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 供圖

  “吉林一號”星座撬動千億級産業 

  “吉林一號”星座系列衛星的發射,撬動了一個千億級産業的發展。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一直堅持走高端裝備製造業和航天信息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道路,打通商業航天上下游産業鏈。

  不僅與二十多家傳統的機械加工、光電製造産業建立了業務聯繫,而且還與航天信息開發應用相關的政府部門、互聯網企業、科研院所簽訂了一系列的戰略合作協議,最大限度地發揮高科技企業引領傳統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先導作用與輻射作用,促進了吉林航天産業向集群化發展。

  匯聚著“長光人”智慧和眼光的另一項工程也即將開花結果。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牽頭建設、總投資54億元,總用地面積21.6萬平方米,具備年産30顆衛星和200架無人機能力的吉林省航天信息産業園目前已經封頂,2017年年底,辦公區及部分試驗區已投入使用,2018年上半年全面投産使用,這將進一步連通上下游産業,打造民用航天産業集群,加快了産業升級。

  航天信息産業園投産後,將以“吉林一號”衛星、“吉翔”無人機等項目為核心帶動機械製造、光學製造、光電傳感技術的發展,擴大載荷與測控、自助遙感信息處理的應用,形成以衛星、無人機研發與生産為核心的産業集群。

  可以説,“吉林一號”衛星鳴響了衛星商業化的“第一槍”,為吉林省經濟騰飛走出了一條發展新路,“不僅僅是衛星製造業能創造價值,航天信息産業園項目建成後,還將帶動全省光學製造、機械製造、光電傳感、新材料等相關産業集群式發展,形成新的‘千億級’航天信息産業集群。”賈宏光説。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已與吉林省政府、長春市政府聯合成立了總規模5億元的“吉林省航天信息創新創業投資基金”。他們計劃建設可容納2000人的“創客”平臺,孵化出航天信息産業的“獨角獸”,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此外,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主導成立了“吉林省航天信息産業創新聯盟”。聯盟由27家企業,2所重點高校和8家科研院所組成,主要建立産學研協同創新運行機制,開展聯合攻關,推動技術鏈、人才鏈與産業鏈的深度融合。

  【吉林頭條(小字)】【教育科技(標題)】 【移動版(列表)】吉林一號成星座 10顆衛星組成

  澳大利亞某區域。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 供圖

  “吉林一號”星座將是航天産業最亮的星

  “吉林一號”星座是吉林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帶動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發展的重要部署,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計劃到2030年前,建成由138顆衛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建設期分為兩個階段,將打造成中國最大民營遙感星座。

  第一階段,在2020年前發射60顆衛星,組成“吉林一號”完整星座。這60顆衛星分佈在15個軌道面上,軌道包括7個太陽同步軌道和8個低傾角軌道。

  屆時,“吉林一號”星座一週左右可以對中國全境普查一次,一個季度左右可以對全球熱點地區普查一次。每天可觀測全世界範圍內800多個重點目標區域,對中緯度的重要軍事目標每天可偵察達到60次以上,高緯度和低緯度的重要軍事目標每天可偵察達到30次左右。

  第二階段,在2030年前實現138顆衛星在軌運行,具有全天時、全天候數據獲取和全球任意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

  賈宏光介紹,2018年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計劃再發射10顆衛星,屆時“吉林一號”星座衛星數量將增加到18顆,18顆衛星之後,地球的重訪時間估計不到10個小時就可以實現,吉林省重訪時間一星期就可全覆蓋一次。

  而對於遠期,“長光人”致力於打造空天地一體化遙感信息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商業模式,服務全球70億人。

  在浩瀚的星空,“吉林一號”星座熠熠發光,在中國航天領域産業,“吉林一號”星座也將是那顆最亮的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