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傾心呵護美麗家園——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側記
白河保護站1208巡護組巡護員們步行10余公里前往野生動物投食點。
巡護員趙洪強背著玉米與夥伴們前行。
吉林日報1月30日訊(記者韓金祥 鄂晶晶 葛群安): 白雪皚皚,銀裝素裹,長白山保護區海拔高,氣溫低、積雪厚……
臘月初六八時許,保護中心頭道站1302組的巡護員一行七人,正踩著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原始森林的縱深處,展開反盜獵清區解套行動,目的是清除區內獵套、獵夾等盜獵工具並進行野生動物足跡統計調查,以確保區內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安全。
一路上,對講機裏不時傳出工作的進展情況,“報告站長,我的左前方三米處發現一個野豬套子,請指示!”“你和張俊武解套子,其他人注意警戒!”與記者同行的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佳春告訴記者,入冬以來,頭道站的巡護員們已開展了7次清區解套行動,累計拆除獵套百餘個。身邊的指揮員、頭道站副站長劉長征手持對講機,一邊指揮前面工作,一邊忙裏偷閒地補充説:“我們的生活很枯燥,很多時候巡護員們不信任別人,非要自己親眼看幾遍,才放心,有時剛巡過的山林,覺得不放心,還要回頭再過去看看,所以巡護隊在進山之前,都要想好從哪條路進山,從哪條道出山,儘量不走回頭路,保證自己負責的防護片都能看一遍。”臨近中午,1302組共清理出各種套子9個,戰果頗豐。“通過這幾年守護者們對轄區的巡護,野豬、狍子等動物的足跡比往年明顯增多了,我們也經常能遇到……”劉長征面露微笑地向我們炫耀道。
他們將在林子裏吃午飯,簡單休息後,下午繼續工作。望著他們鋪開雨衣,正將冰涼的香腸、麵包、礦泉水擺在上面時,記者對眼前的一個年輕人問:“苦嗎?身體能適應嗎?”他靦腆地説:“苦,但責任重大!守護這座大山沒有捷徑,主要靠多巡查防範,唯有用腳步一寸一寸丈量著這座大山,保護生態環境,才能真正保障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告別了這群可愛的巡護人,我們直奔白河保護站黃松蒲投食點。
冬季,保護區內鳥類和有蹄類野生動物覓食出現困難,為確保區內野生動物安全越冬,保護中心根據區內野生動物分佈及活動規律,在區內合理布設了野外投食點,連續組織了多次大型野外投食行動,並由各保護站對每個投食點進行監測,根據野生動物取食情況,按照“多次少投”的原則,進行補充投食,保證每個投食點食物充足,為保護區內野生動物安全越冬提供了的食源保障。
“我們這個站有14個投食點,前兩天下的雪比較大,今天我們1207、1208兩個巡護組扛著玉米帶著鹽步行10公里,專程來到黃松蒲投食點進行投食,目的是為了確保動物過冬儲備能量。通過這麼多年為野生動物投食,區內的野豬、鹿、狍子等動物明顯增多,去年在這個投食點發現8隻馬鹿,今年我們發現已增加到15隻了,看來投食對保護動物還是起到了作用”保護中心白河管理站楊言輝站長開門見山地説。
由於原始森林沒有車道,巡護員們每次都要扛著30多斤的玉米食物,步行至少10公里,為野生動物投食。每個投食點都架設了紅外相機,每隔兩天就取回卡進行統計,這些工作僅靠十幾個巡護員完成,他們最多時每天趟雪20多公里,全靠兩條腿……
保護中心副主任王佳春介紹:秋季以來,保護中心紮實開展紅松種源保護、野外投食及清區解套工作,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種群數量明顯提升,區內自然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由於我們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為長白山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的宗旨。多年來,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變。如今,長白山已成為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一座資源寶庫,森林覆蓋率達87.7%,擁有珍稀動物1588種,植物2806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世界著名的生態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時刻牢記習總書記所説,“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為此,巡護員們始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