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要“打贏”更要“打好”——我省代表委員熱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吉林日報3月12日訊(特派記者 王丹 黃鷺):當初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吉林大地時,大安市同德村的林佔雲早已在溫室大棚裏忙得滿頭大汗;和龍市高嶺村的高傳錫也已經為合作社飼養的驢子拌好了飼料……迎著晨曦,一場以政府為主導,人民群眾為主體的脫貧攻堅戰在白山松水間正轟轟烈烈地進行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攻克貧困人口集中的鄉村。
3年來,吉林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全力推進精準扶貧方略,2017年,吉林省如期完成年度減貧計劃,實現664個貧困村退出,16.3萬人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精準脫貧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今年,吉林省計劃減貧10.2萬人,實現539個貧困村退出。在脫貧攻堅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吉林省如何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精準發力?連日來,吉林省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不留“死角” 找準“路子” 攻克深度貧困
“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目前,脫貧攻堅首戰告捷,但今後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度貧困地區是關鍵。”李明偉代表説,面對深度貧困這一“硬骨頭”,必須以必勝的信念,集中最大力量,運用科學策略,採用精準方法,找準“路子”、不留“死角”,堅決攻克。
李明偉説的這一“硬骨頭”就包括白城市。白城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山區,2012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脫貧攻堅,不是‘砸錢’就管用,更需要動腦筋。”李明偉説,實踐證明,脫貧攻堅的路上,無論是政府還是貧困戶,單打獨鬥難有長效。要想變“五指張開”為“攥指成拳”,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必須有黨委政府高位統籌、系統謀劃。
“沒有內在動力,僅靠外部力量,幫扶再多,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來自遼源市的王立平代表對李明偉的想法高度贊同。他認為,黨和政府要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統籌謀劃、不留“死角”、因地制宜,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制定出系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創新之策,幫助貧困地區從思想上拔“窮根”,樹立“脫貧為榮”的觀念。
清除“攔路虎” 兜底扶貧 構建健康扶貧大格局
“隨著脫貧進入攻堅階段,越往後脫貧難度會越大。”權貞子委員説,越往後因病致貧人口、老年人的比重越高,缺乏勞動力的比重越高。特別是邊境地區生態條件惡劣,空巢化、老齡化現象突出,因病致貧返貧成為脫貧攻堅工作難點。因此她建議,吉林省應加大力度實施健康扶貧,構建健康扶貧大格局,國家也應加大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扶貧投入,並在相關政策上給於重點支持。
“政府幫忙脫了貧,一病又返貧。”王立平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將近一半是因為年齡大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因病致貧。脫貧攻堅如何不留“鍋底”?只有創新政策機制,最大限度推動社會保險兜底扶貧。他建議,對於因重大疾病、無勞動力等不可抗因素致貧的貧困戶,要舍得投入資金、用足政策幫助其改善生活。
“目前,遼源市在全國首創啟動了‘五點雙享兩救助’精準扶貧保障機制,這一惠民政策實施以來,遼源市已經有一萬多名農村貧困群眾實現了穩定脫貧,達到當地農村建檔立卡適齡貧困人口總數的84%。”王立平自豪地説。
脫貧不脫策 幫扶不減力 鞏固成果確保真脫貧
“目前在一些地方,少數貧困戶達到脫貧標準後,依然不願摘掉‘窮帽子’。為什麼?歸根結底在於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擔心沒有政策支撐,日子依舊艱難。”權貞子深有感觸。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新産生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要及時納入幫扶。這些措施讓大家對打好脫貧攻堅戰有了底。
“其實,給錢給物只能救一時之急、解一時之困,只有發展産業才是脫貧攻堅的根本,貧困戶有穩定持續的增收,就不會再有後顧之憂。”李明偉説,目前,白城市圍繞脫貧攻堅,把開發“庭院經濟”作為實現農民增收的突破口,每個村屯確定一至兩種主導品種,並通過村淘等電商打開銷路,村民收入快速提高,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産業興、農民富。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脫貧方式之一。李明偉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完善鼓勵支持政策,引導企業發揮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優勢,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參與扶貧開發,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此外,代表委員們也紛紛建議,圍繞貧困地區産業發展需求,應對貧困戶開展“定點、定向、訂單”式培訓,培養懂技術、善經營、能帶動的新型職業農民、鄉土技術人才,使他們擁有一技之長,確保脫貧不脫政策,能夠做到真脫貧、脫真貧。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發力,吉林必將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不僅堅決“打贏”、更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確保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與全省人民一起邁入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