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東遼下贏脫貧攻堅一盤好“棋”

2018-03-26 10:14:06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劉徵宇

  原題:項目拉動+政策托底

  ——東遼下贏脫貧攻堅一盤好“棋”

  吉林日報3月25日訊(記者 隋二龍 趙蓓蓓 龐智源):百姓身邊無小事,細微中見獲得感。

  連日來,記者行走在東遼縣各鄉鎮,用“鏡頭”聚焦全縣21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在村屯、在農家,所及之處,真切感受到百姓發生的變化。

  “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東遼縣把脫貧攻堅這一民生之責牢牢扛在肩上,通過強化包保、項目拉動、環境改善、政策扶持等措施,幫助困難群眾儘早脫貧。2017年以來,已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1億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712人,9個貧困村脫貧出列,下贏了脫貧攻堅一盤好“棋”。

  鏡頭一:産業挑“大梁”致富奔小康

  在遼河源鎮公平朝鮮族村富友服裝廠,映入眼簾的是“冬閒人不閒,農民忙賺錢”的景象:頗具韻律的機器聲仿佛奏響一曲富民歡歌,20多名婦女圍坐在生産桌旁邊,縫合、織補、定型、檢驗……

  説説,廠子開在家門口,啥感想?記者問。

  “自打服裝廠開了我就在這裡工作,守家在地一個月工資2000多,日子啊,會越來越好!”公平村2組貧困戶王忠香很是知足。

  王忠香家有3口人,丈夫沒有勞動能力,孩子正在上大學,生活一度捉襟見肘。得知村裏新建服裝廠後,便第一時間報名“上班”。

  為了讓服裝廠落戶公平村,第一書記付敬余可沒少奔波,用他的話説:“沒有産業,脫貧就是個難事兒。現在好了,村裏12個貧困村民有了新工作,人均可增收2至3萬元。”

  難怪公平村的百姓逢人就説,有了“主心骨”,脫貧致富不犯愁。

  同樣依託産業助力脫貧的還有白泉鎮樹安村。

  驅車來到樹安村,老遠就看見一排新蓋起的兩層樓房,這是2017年9月新落成的電子商務便民服務中心,許萬才夫婦是這裡的策劃人。

  2016年,村裏脫貧攻堅戰役正酣,頭腦靈活的許萬才坐不住了。

  “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帶領村民一起富。”許萬才的想法是搭乘“互聯網+”快車,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土特産服務樹安村百姓。

  於是,在市、縣包保領導和包村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電子商務+農産品+貧困戶”的産業增效機制在樹安村粗具規模,先後與東北襪業、京東、天天快遞等20余家電商合作,將村民土特産“搬到”網上,瞬間變成了“搖錢樹”。目前,已覆蓋周邊5個村,服務群眾7200余人,合作社11個,貧困戶直接受益7萬多元。

  啟示:東遼縣突出“政企聯動、龍頭帶動、政策驅動、市場推動”,著力探索以技術為引領、以項目為帶動的可持續發展的産業脫貧新路,“輸血”“造血”一起抓,重在增強“造血”功能。僅2017年以來,就謀劃實施項目21個。其中,以“政府+企業+市場+貧困戶”的産業經營機制、以“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産業運行機制、以“小商品加工+轉移就業+貧困戶”的産業增收機制紛紛上演著“脫貧好戲”。金翼集團、正旭菌業、東峻科技、四川通威集團等企業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在蛋雞養殖、食用菌種植、光伏項目等方面確保貧困戶有錢賺,有“分紅”。

  鏡頭二:提振脫貧精氣神鄉村舊貌換新顏

  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直通農戶家,一排排紅色的磚瓦房點綴在廣袤的田野上。

  華燈初上,東遼縣各村農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夜生活”,文化廣場上、健身器材旁、籃球場中,前來扭秧歌、跳舞、健身、打球的村民絡繹不絕……

  “村裏越來越美,俺們莊稼人的精氣神也不比城裏人差。”採訪中,村民們發出普遍共識。

  基礎設施落後曾是東遼縣一些貧困鄉村發展的短板,路、水、電等難題,成為制約貧困鄉村發展的“攔路虎”。

  為此,東遼縣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加強路橋水等基礎設施工程,為貧困村新修水泥路49.4公里,修建橋涵138座。將農業、水利資金打捆使用,重點向貧困村傾斜,河道清淤2.6萬立方米,河道護岸、護砌、堤壩除險加固8公里。

  與此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整治農村衛生環境,讓貧困人口體會到脫貧攻堅成果。綠化鄉村道路136.5公里,投入4000萬元,與山東康潔公司簽訂協議,每個村組建專門清潔隊,做到垃圾日清日結,實現鄉村建設景區化、村容村貌潔凈化、人居環境生態化、公共服務常態化的“四化”目標。

  在安石鎮樂群村,記者看到,寬闊整潔的水泥路呼應著一戶戶漂亮的農家院落,一幅美麗農家的景象呈現在眼前。

  “這可是致富路和連心路啊!以前,道路不通暢讓我們很是苦惱,如今,道路一通,村裏致富門路越來越多了。”望著高標準的村路,樂群村黨支部書記丁國林難掩心中喜悅。

  土路不見了,水泥路實現戶戶通。像這樣的變化,金州鄉大度村的村民感觸也不小,63歲的由貴武告訴記者:“在村裏生活了幾十年,這兩年的變化最大,以前大傢夥兒隨便扔垃圾那是常有的事兒,現在可不一樣了,各家門口都有了垃圾箱,這環保意識也都強了,特別是道路兩旁還接上了路燈,這心裏別提多敞亮啦!”

  啟示:東遼縣把“脫貧先脫貌”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始終跟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為此,在2016年全面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把脫貧攻堅與建設美麗鄉村有機結合,2017年把貧困村道路硬化、綠化、美化以及環境整治作為工作重點,貧困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脫貧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鏡頭三:點讚“第一書記”給力脫貧攻堅

  2016年3月2日,付敬余來到遼河源鎮公平朝鮮族村,開啟了他的“第一書記”生涯。

  “村裏沒啥資源,找不到龍頭企業帶動,也沒有特色産業。”回憶當時的情景,付敬余記憶猶新。

  一番把脈問診後,付敬余與村黨支部及村“兩委”幹部反復討論研究,給出建議,成立村辦扶貧企業,組織村民進工廠,學技術,生産出口服裝。

  目前,村辦服裝廠已經年加工出口羊毛衫20萬件,年産值達300余萬元。

  在東遼縣,像付敬余這樣的基層幹部不在少數。

  為大病、殘疾群眾建立脫貧幫困救助綠色通道的金州鄉雙福村第一書記王小鐵;整天研究致富項目的泉太鎮老營村第一書記王德福;把困難群眾的事當成自己事的建安鎮向榮村第一書記李文華……

  2015年以來,東遼縣先後選派多名“第一書記”分赴貧困村,結合本村實際出點子、謀門路,經常吃住在村裏,努力做農民的“貼心人”,千方百計為村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難題。

  啟示: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扶貧、定向扶貧……“心裏裝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百姓才能真心擁護。”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是駐村第一書記,還是鄉鎮,乃至省、市、縣各級包保領導,大家都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塊兒使,在脫貧攻堅中,千方百計提升群眾獲得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