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市發展可視農業路徑探索

2018-05-04 09:28:37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一場深刻的農業觀念之變——吉林市發展可視農業路徑探索

  吉林市發展可視農業路徑探索

    技術人員對視頻設備進行調試

  吉林市發展可視農業路徑探索

     意禾田農場的基地視頻截圖

  吉林日報5月4日訊(記者 陳沫):長期以來,科技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已經成為衡量農業現代化水準的標準之一,給農業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業的現代化、高收益,更是農民生産方式、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改變。

  “互聯網+農業”,“+”什麼、怎麼“+”,如何“+”出效益和活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在互聯網大潮中,吉林省眾多農業從業者在疑惑中接觸,在嘗試中學習,在探索中積累經驗。近日,記者走進吉林市,探尋可視農業服務、引導、支撐農業現代化的路徑和由此引發的一場深刻的農業觀念之變。

  重構信任體系 抱團打造品牌

  5月,天暖草綠,吉林市孤店子鎮意禾田農場的水稻種植基地整裝待播,靜待氣溫適宜放水泡田。

  對於管理近600公頃土地的農場主陳玉華來説,農場成立5年,大田播種已是全程機械的程式化勞作,無需費心。作為吉林市第一家實現水稻全程可追溯的農場,陳玉華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怎樣讓農場的大米品質好、出路多、價格優上。

  “在種植基地的重要位置安裝攝像頭,通過下載農場的客戶端實現對農場生産及管理的遠程監看,讓消費者24小時看到生産全環節,掃描産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查看全年可視化生産數據。”陳玉華明白,傳統農業的生産銷售模式下,農産品如何播種、怎樣生長、是否綠色環保,消費者基本不知情。“城市與農村本身就有距離,所以消費者對農産品的感知很模糊,可視、可追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費者對農産品的信任度。”

  像陳玉華這樣將現代化手段應用到農業生産過程的農場主,在吉林市並非個例。然而,單打獨鬥的個體運作效果有限,規模化的資源整合才更契合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路。

  2017年年底,吉林市可視農業聯合會成立,下設16個專業聯盟,吸納了全市3000多名農業從業人員。“對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新型經營主體,會被選為可視農業聯合會的示範基地,到現在為止,共有基地31個。”據可視農業聯合會秘書長鄧吉鷹介紹,成為示範基地,首先必須安裝攝像設備,同時基地産出的農産品要符合國家的農産品品質標準。

  “聯合會的31個基地,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全部整合到聯合會的網站——可視農品網。在網站上,可以看到每個基地作物的實時生長情況,目前網站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將很快投入使用。”鄧吉鷹認為,打造可視農業平臺,不僅為農産品提供品質安全保證,資源經過整合,抱團發展,最後形成品牌——“可視農品”。去年,“可視農品”獲得吉林市十大區域農産品公共品牌稱號,“下一步,還要繼續擴大基地規模,打好産品品質基礎,釋放品牌效應”。鄧吉鷹説。

  用新思維“武裝”農民 帶著“武器”闖市場

  談起做可視農業的初衷,鄧吉鷹直言不諱,“最開始就是想通過互聯網打破地域和時間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限制,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

  從最初的農技推廣,到如今建成可視基地、産品追溯、可視品牌、統一標識、行銷平臺,服務涵蓋範圍越來越廣。但在鄧吉鷹看來,可視農業最核心的作用是武裝農民頭腦、轉變農民意識觀念,並非單純為農産品尋找銷售渠道,“農産品永遠都賣不完,培養起農民的互聯網意識,通過意識的轉變,促成農業生産行為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出擊,讓他們帶上這些‘武器’去闖市場,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在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鄉五家子村,霧凇生態採摘基地負責人賀澤力協同網絡技術人員將採摘園的視頻線路切換到可視農品網平臺。“做農業,還是得有互聯網意識,否則很容易被落在後面。”賀澤力是吉林市可視農業聯合會的成員,做觀光采摘只有3年光景,但對這一行的新觀念新意識接受很快。

  吉林市舜治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吉林市可視農業的技術支持和維護,“從這兩年的平臺建設看,基地數量增加,成員對可視農業的認識也發生很大的變化。”總經理張書豪説。

  毫無疑問,農民是“互聯網+農業”的主體,農民接受互聯網洗禮,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農人”,才是互聯網與農業進行深度融合的關鍵。鄧吉鷹認為,行業發展的核心,還是在人,“所以可視農業聯合會把重心放在服務和引導農民轉變意識上,方向是對的”。

  在吉林市可視農業聯合會,基地數量從最初的幾個變為31個,數字的變化,也正是新型經營主體們對“互聯網+農業”認識變化的體現。

  無論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鄉村振興,喚醒農民的自主意識,激發內生動力是當務之急。

  發展行業協會 多方聯結互通

  在鄧吉鷹的微信裏,吉林可視農業聯合會微信群以及16個專業聯盟微信群的信息他每天都會瀏覽一遍,時不時在群裏説上幾句,“有了群很方便,既能實現實時溝通互動,也讓聯合會成員聯結得更緊密”。

  2017年底,可視農業聯合會成立,然而從組織謀劃、制定規章、基礎構築、搭建平臺,聯合會用了近3年的時間。“吉林市的可視農業之所以能夠實現抱團、有序、有效地發展,聯合會起到很重要的聯結、激活、帶動作用。”鄧吉鷹説。

  行業協會在引導行業發展過程中,對於所處行業的生存狀態、存在問題以及發展前景有著較為深刻而敏銳的察覺,因而以其特有的優勢存在於各行各業中。

  “必須要重視起行業協會在産業發展中的作用。”鄧吉鷹始終認為,行業協會作為連接政府與企業的服務型民間團體,能夠承擔政府想做但無精力做、單個企業做不到而市場需要的事情。

  吉林市可視農業聯合會的成員來自於農業的各個領域,行業涵蓋從農業一産到三産,成員的多樣性極大地推動並實現産業融合發展,這是聯合會比較明顯的優勢。

  無規矩不成方圓,聯合會也需要依靠規章制度實現組織化管理和良性運行。“除了聯合會的理事會,下設的16個專業聯盟也由會員選舉出的負責人進行管理,通過這樣的層級管理方式,將責任細化,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鄧吉鷹説。聯合會的發展剛剛起步,仍需要繼續完善,這是可視農業發展的重要支點和保障。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