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侵華日軍“513”部隊首次被發現 93歲日本老兵口述揭露侵華史實

2018-06-04 11:22:11  |  來源:央廣網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央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吉林臺記者 李佳星):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多次發動細菌戰,對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傷害。在日軍各支細菌戰部隊中最有名的,當屬臭名昭著的731部隊。除此之外還有設在東北的關東軍100部隊、設在北京的1855部隊、設在南京的“榮”字1644部隊、設在廣州的“波”字8604部隊等。

  近日,這份罪行纍纍的名單中又新添一支部隊:侵華日軍細菌戰研究秘密部隊“513”。在口述歷史採訪中,93歲的侵華日軍士兵久木義一首次提到這支部隊。通過這一線索,挖掘出哪些戰爭秘密?

  侵華日軍第513部隊是日軍侵華期間設立在長春的一支用於細菌戰研究的秘密部隊,但幾十年來無人發現這支部隊的存在。直到前不久,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素楨在對一名侵華日軍士兵久木義一進行口述歷史採訪中,無意間了解到這支消失已久的“513”部隊。李素楨介紹,久木義一自稱,當年在長春(那時稱為“新京”)從事細菌研究,部隊名叫“513”部隊。

  “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創立於2007年,李素楨作為常務副會長,十幾年來致力於“日本人口述侵華證言”的調查研究。但是她也是第一次聽到“513”部隊的名字。經過再三採訪確認,才進一步了解了這支部隊的存在。

  在採訪中李素楨了解到,這名隸屬於侵華日軍第513部隊的日本老兵是當時這支部隊的第二期學生,主要進行動物細菌研究。目前居住在日本大分縣別府市,今年已經93歲。之後,李素楨又詳細詢問了“513”部隊的具體情況。這位日本老兵説,部隊在孟家屯,從孟家屯走,步行20分鐘,路過一條軍用大道,從這條軍用大道直接進入100部隊正門。一班35個人,全是獸醫。35個獸醫進入100部隊的實驗室,進行動物細菌實驗學習和培訓。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支部隊的真實存在性,李素楨進行多方查詢,終於讓“513”這支侵華日軍中的秘密部隊浮出歷史水面。李素楨已經在日本檔案館和日本防衛廳找到當年的第一手資料,有當年情況的詳細記載。比如誰是隊長、有幾期研究、哪期有多少人,事無巨細。李素楨表示,下一步要具體去追蹤還活著的“513”部隊的人,進一步調查,留下口證。

  在日前由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與日本“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的“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中日口述歷史研討會”上,李素楨第一次正式向公眾介紹了關於發現侵華日軍第513部隊的完成過程。在活動中,李素楨還贈送給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兩面日本士兵“祝入營”旗和侵華日軍服裝等歷史文物。

  李素楨介紹,當年一個士兵入伍,走之前要慶祝、要喝酒吃飯,然後朋友們會給他寫“祝入營”的旗。衣服十分珍貴,是滿蒙青少年義勇軍的服裝。這些都從口述中得知,是真正的第一手資料。

  此次交流活動參與人員除了李素楨以外的“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還有日本知名反戰人士,包括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歷史親歷者、捍衛戰後日本和平憲法的學者、日本侵華口述歷史研究者等。交流訪問團成員陸續發言,演講內容包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對中國領土的秘密測量、關於日本侵華戰爭加害中國的認識、日軍在長春細菌戰研究的口述調查與文獻挖掘等各方面問題。

  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森彪介紹,他父親以前作為士兵來過這裡,而自己也想親自過來看一看。作為一個與戰爭曾經有一些關係的人,他想為真正的歷史發聲,再把這些想法傳達給現在的年輕人,敦促他們不要再犯歷史錯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