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省設施園藝産業迅猛發展

2018-06-04 08:46:08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黑土地上的白色浪潮——我省發展設施園藝産業紀實

  吉林日報6月4日訊(記者 張力軍):乘著“十九大”的東風,向著鄉村振興的方向,一個新的産業在黑土地上崛起,這就是吉林省迅猛發展的設施園藝産業。

  近年來,隨著吉林省“百萬畝棚膜蔬菜建設工程”的實施,補貼獎金的集中投放,推進了設施園藝産業的發展,到2016年,吉林省棚室面積增加到110萬畝。

  2017年,吉林省的設施園藝産業進入了大力扶持發展階段。省政府啟動了新一輪設施園藝發展4年計劃,一年新建棚室31.8萬畝。

  2018年,吉林省將新建棚室33萬畝,總規模累計達到175萬畝,同比增長23%。到2022年,新建棚室150萬畝,棚室總面積累計突破300萬畝,比2017年翻一番;規模化棚膜園區發展到1000個;冬春季本地蔬菜自給率達到70%;農民人均設施園藝收入突破2000元,比2017年翻一番。

  吉林省設施園藝産業發展的新思路是:依託區位資源優勢,穩定露地蔬菜播種面積,擴大設施園藝面積,大力發展冬季能夠正常生産的日光溫室,鼓勵設施育苗點建設,鼓勵集中連片開發,全面提升設施園藝生産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品質安全水準。

  在建設模式上:

  ——松原、白城等西部地區重點推廣洮北區農民房前屋後的簡易棚、扶余的簡易大棚。

  ——長春、四平等中部縣份重點推廣梨樹縣覆土增厚墻體日光溫室、標準化塑膠大棚。

  ——東部地區以發展食用菌為重點,推廣敦化市和大山合公司等食用菌立體栽培模式。

  ——城市周邊或投資能力較強的新型經營主體重點推廣吉林金豐現代農業園區等高標準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模式。

  在産品供給上:

  ——提倡大宗産品如黃瓜、番茄、豆角等果類菜和芹菜、韭菜、香菜等葉類菜集中連片種植,創建優勢産區,加快培育品牌,實現區域化、差異化發展。

  ——提升特殊品種供給能力,引進發展南菜北移、洋為中用的精細産品和高端果菜,靠新、奇、稀、特、優搶市場增效益。

  ——加快發展創意園藝産品,發展盆菜、盆花、盆景,打造家庭菜園、陽臺菜園等。

  在區域佈局上:

  設施園藝發展在區域佈局主要圍繞“九區五線一中心”建設。

  ——在9個市(州)郊區發展環城産業帶,作為城市“菜籃子”産品直接供應基地,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和智慧化溫室,解決大中城市冬春季蔬菜缺口大的問題,尤其是長吉兩個大城市人口更加集中、消費需求量更大,突出長吉兩個特大城市,圍繞長春、吉林1小時經濟圈發展設施園藝。

  ——在公鐵路沿線建設5條産業聚集帶。即長春—四平、長春—通化—白山、長春—松原—白城、長春—吉林—延邊、長春—德惠—榆樹—扶余—哈爾濱的5條公鐵路沿線産業帶。重點發展標準化塑膠大棚,主要考慮蔬菜産品的生物屬性,不耐貯藏運輸,在交通便利地方發展便於運輸銷售,拓展域外市場,實現夏秋季北菜南運,甚至銷往國外市場。

  ——以長春為軸心建設蔬菜産銷集散中心,加快建設北方蔬菜産業基地。

  2017年吉林省又提出了建設設施園藝優勢區和發展庭院大棚。即在榆樹、德惠、農安、九台、公主嶺、梨樹、伊通、扶余、長嶺、洮南等10個縣(市)建設設施園藝優勢區。

  在西部地區發展庭院設施園藝,主要考慮是西部地區庭院規模大,農民投入能力低,利用房前屋後發展低成本簡易棚,有利於農民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為了推進設施園藝産業的快速發展,加大設施園藝建設力度,一年來,吉林省特別是農業部門制定政策措施。印發了《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棚膜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陸續出臺了省級棚膜經濟補助資金和風險補償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績效獎勵考核辦法、金融創新、棚室所有權登記頒證等配套政策措施,並對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宣傳和專題培訓。

  去年6月初在長春市舉辦了400多人參加的吉林省加快棚膜經濟發展培訓班;農委先後3次組成工作組,對各地尤其是棚膜經濟發展重點縣市進行督導檢查。

  多渠道予以政策扶持。成立了由農委牽頭,發改、財政等11個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多部門協商溝通機制,加大投入。與水利廳溝通協調,下撥資金1500萬元,用於兩萬畝棚室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爭取農業部金融創新項目資金650萬元,開展日光溫室融資租賃業務。落實國家項目資金400萬元,用於洮北區棚膜蔬菜綠色高産高效創建。農委整合現代農業項目資金7110萬元用於發展棚膜經濟。使用國家農産品初加工項目資金6200萬元,在32個縣市建成儲藏窖464座,冷庫237座,總容積7萬噸。

  加大宣傳指導服務工作力度。成立由省農科院、吉林農大、特産所、蔬菜院等專家和一線經驗豐富的工作者20人組成棚膜經濟專家服務團,3次赴吉林省各地指導棚室建設和生産技術。舉辦省級專題培訓班20期,3200多人次參加。

  在夯實工作基礎的前提下,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省級補助資金中預留部分資金用於棚膜經濟績效考核,依據綜合考評打分排序,對前15名縣市給予資金獎勵。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設施園藝産業的快速發展,給吉林省農業農村帶來了巨大收穫。

  ——設施園藝産業成為農村經濟新亮點,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經過各地積極探索,設施園藝已經從原來的蔬菜生産為主轉變為瓜、果、花卉、苗木、中藥材等多種産品;棚膜園區功能由原來的市場銷售為主轉變為農事體驗、旅遊觀光、休閒採摘、餐飲等多種功能;經營模式也由原來單一的線下銷售轉變為線上線下多渠道行銷。以棚膜園區為載體舉辦的各類活動層出不窮,亮點紛呈。同時,棚膜經濟發展對提高農民收入、實施精準扶貧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吉林省新建標準棚室5.1萬畝、簡易棚26.7萬畝,新增農業就業5.2萬人,棚膜經濟純收入達到23.6億元,從事棚室生産的農民人均收入4萬元,帶動吉林省農民人均增收196元。

  ——設施園藝産業成為返鄉創業新天地,成為農民就業的新渠道。設施園藝是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産業。東豐縣東豐鎮農民付中海,回鄉創業投資1000多萬元,在今勝村建設100棟食用菌大棚,吸收當地農民40多人長年打工,木耳採摘期間,每天雇用140多人。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家家戶戶發展棚膜經濟,形成了較為集中的勞務市場,用工需求高峰時,帶動城市居民和周邊農民上千人來此地打工。

  ——設施園藝産業成為智慧農業新樣板,成為集成應用農業技術的示範區。2017年吉林省新建30畝以上規模化園區178個、面積10628畝。應用先進設施和生産管理技術,以“三品一標”為特徵的綠色發展模式,主要集中在規模化園區。截至目前,吉林省1萬平方米以上智慧化溫室11個,都安裝了自動化檢測、灌溉、通風等系統,實現了光照、溫度、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等自動化控制。立體化栽培模式、水肥一體化應用技術、農産品全程品質可追溯等都在棚室生産中率先得到應用。

  ——設施園藝産業成為農村金融拓展新領域,成為吸引工商資本投入的新熱土。吉林省有8個縣市有意向設立棚膜經濟風險補償資金,梨樹縣、通化縣各設立風險補償資金500萬元,為6家建設主體辦理“政銀擔”業務,融資1550萬元。銀信、農擔等部門採取多種形式,設計多款産品增加棚室貸款。農安、扶余等12個縣開展了棚室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吉林省共發放棚室所有權證1810個,大棚貸4312萬元。農擔公司直接為經營主體擔保貸款16筆,共3990萬元。安華、安盟保險公司為大安市、農安縣、梨樹縣、延吉市、和龍市5個縣市開展棚室保險業務,參保農戶1000多戶,面積5000多畝,收取保費216萬元。農村金融創新為棚膜經濟注入了持續不竭的發展動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