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6月5日訊(記者 李曉靜):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了解到,日前,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東北林業大學、美國密爾斯學院和東北師範大學共同承擔的植被物候對氣候變化響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發現對明確陸地生態系統對區域氣候變化的響應,以及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植被物候是反映植被動態的重要指標,在植被活動和生態系統功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白天與夜間氣溫呈現不對稱增溫。
已有研究發現北半球植被春季物候對白天最高氣溫(Tmax)響應更加明顯,而在青藏高原已有研究發現,與白天最高氣溫相比,夜間最低氣溫(Tmin)對植被春季物候影響更大。中國溫帶草原區是世界上第三大草原植被分佈區,與青藏高原地區相比,該地區更加溫暖、乾旱。
目前有關中國溫帶草原區生態系統植被對白天、夜間增溫的響應機制仍不明確。此外,不同類型溫帶草原植被物候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差異仍有待於進一步揭示。基於此,東北地理所濕地生態系統管理學科組通過構建長時間序列植被物候數據,結合歷史氣溫和降水數據,分析了1982年至2015年我國溫帶草原生態系統植被春季物候對氣溫和降水的響應。
研究結果首次揭示出,冬季和春季白天和夜間氣溫對我國溫帶草原植被春季物候存在不對稱影響,並指出未來生態系統植被物候預測模型還應考慮不同季節Tmax和Tmin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