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縣莽丈村環境整治前後對比。
伊通縣新民村村部整治前後對比。
新開區孟家嶺鎮凍青河整治前後對比。
吉林日報6月15日訊(姜天水 孫鑫 本報記者 崔維利 劉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創優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需要。
過去一年,四平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城鄉環境整治“牛鼻子”,把解決城鄉環境問題作為“抓黨建、促發展”主題實踐重點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力以赴抓環境整治。
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四平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幹部主動作為,黨員帶頭衝鋒,幹群一心,上下聯動,打了一場環境整治攻堅戰。各縣(市)區、開發區累計投入資金2.44億元,平均每個鄉鎮(轄村街道、農場)近400萬元,每個村達到32.37萬元,城鄉環境衛生“老大難”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繪就了一幅幅生動美麗的鄉村畫卷。
1月22日至23日,吉林省愛衛辦對全省2017年度愛國衛生工作進行目標管理考核,四平名列全省第二名。殊榮的背後,印證著四平市委、市政府對城鄉環境整治“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力度,也印證著四平全市上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環境整潔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2018年以來,四平繼續堅持問題導向,紮好制度“籠子”,健全體制機制,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推進城鄉環境大整治。
綜合整治處處真,無邊光景時時新!
上下聯動顯效應
4月,是全國第30個愛國衛生月。推進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四平市黨政領導高度重視,下發了《2018年全市愛國衛生月活動實施方案》,編制時間安排表,對全市愛國衛生月活動進行部署。4月3日,四平市黨建引領城鄉環境整治暨第30個愛國衛生月活動啟動大會召開,拉開了全市城鄉環境深度整治的大幕。
4月17日,按照四平市委書記韓福春的部署,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全面整治城區環境“臟亂差”突出問題的通知》,要求兩區、各開發區加強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的集中整治工作,兩辦督查室、有關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督查組,開展巡迴式督查,督辦問題整改。
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中,四平啟動了市級領導早檢制度,即全體市級領導不間斷地利用早晨時間,對全市城區環保、市容、環衛、工地、秩序等內容進行檢查督導,針對發現的問題,現場辦公,提出意見,由牽頭部門研判、職能部門整改。
5月3日早6時,市委書記韓福春帶領市創城辦、市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執法局、市衛計委、市環保局、市工信局等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工作人員,對鐵東區七馬路街辦事處轄區進行了環境整治早檢,發現多處問題。例如:鑫榮小區外側人行步道與市政主幹線連接部位的下水管線堵塞;百惠便利店門前下水井口塌陷(小區內多處井口塌陷);芳園小區大門破損,樓宇門出口處破損;玉泉社區辦公樓前路面破損,小區花池內有種蔥現象;福民社區服務中心旁邊有一處搭建房;團結委小區住戶花臺年久失修,破損嚴重。
問題細微而瑣碎,但都是百姓眼裏的“大事”。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韓福春現場辦公,將問題分門別類劃分給相關部門,要求儘快解決,同時對面上的整治提出了具體要求。
四平市食藥監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教育局,針對春季食品安全事件高發的特點,組織開展了大規模聯合檢查行動。對學校及周邊的食品經營、餐飲服務單位,進行全面整治。
市直機關工委安排部署市直各機關深入包保社區開展義務勞動。各部門(單位)均結合部門實際,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在衛生月活動期間,市直機關共計2472余人次參加義務勞動,共清理小廣告13305條,清理衛生死角1321處,清理垃圾45.7741噸,形成了人人動手、全員動員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良好氛圍。
市衛計部門重點對學校周邊的公共場所單位及學校周邊200米的醫療機構開展了專項整治。完成8所學校周邊的27家公共場所單位的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的公共場所單位下達了衛生監督意見書20份,並限期整改,立案處罰2起;檢查了14所學校周邊200米內的醫療機構,發現多數醫療機構能夠持醫療執業許可證開展診療活動,個別個體診所違規營業,均予以立案處罰。
多部門聯合檢查,促進了環境綜合整治。市水利局河道管理中心承擔的北河生態修復工程進度加快,目前河道清淤、景觀修復和橡膠壩維修等工程都已結束,景觀石擺放,水生植物栽培正在進行中;
市交通運輸局結合日常養護內容抓整治,路域環境改善,環城公路綠化補植率顯著提高……
垃圾“分身”變“寶貝”
“綠身子,尖帽子,挺著一個大肚子,遠看像個綠房子”——這是四平一些小區居民眼裏的廢舊物品(衣物)回收站。
目前,廢舊物品(衣物)回收站在四平還是稀罕物。經常撿拾廢品的趙大爺夫婦説,垃圾回收站“吃”進去的東西,好多都是寶貝。“你看,這些衣服、鞋子啥的,都是好的,雖然有點舊,但回去洗洗刷刷都能當好東西用。自從有了這‘綠房子’,我和老伴就總惦記著來這瞅瞅。別説,回回都有收穫!”6月11日下午,趙大爺和記者邊嘮嗑,邊整理著回收的衣服、鞋子。
垃圾分一分,四平美十分。四平有思考,更有行動。
5月4日,四平召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試點工作調度部署會議,對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進行再調度、再部署;6月5日,四平印發《關於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實施意見》,並選出梨樹縣梨樹鎮、懶嘛甸鎮,伊通縣靠山鎮、營城子鎮,雙遼市王奔鎮、臥虎鎮,鐵東區城東鄉、七八路街,鐵西區平西鄉、地直街等10個地方進行試點。對於其他地方,《實施意見》要求其結合實際,選擇具備條件的地方實施生活垃圾分類。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黨員幹部一言一行,對社會有強大的示範作用。實現生活垃圾分類,需要長期培養引導,關鍵在於黨員帶頭。”“垃圾分類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作為四平人,我們既是優美環境的受益者,更是優美環境的創造者。希望廣大市民立即行動起來……”6月11日,《生活垃圾分類黨員幹部先行》《推行垃圾分類共建美麗四平》致黨員幹部和全體市民的兩封公開信,在四平機關單位、大街小巷、企業村屯廣泛傳播。
垃圾分類後是什麼樣子?四平市城鄉環境整治辦公室負責人做了一番描繪:“當你拎著一袋垃圾走到樓下,一個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即給你三個“窗口”——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易腐垃圾,你只需按照提示放置即可。隨即,工作人員將會對它們進行分類轉運、處理,綜合利用”。
生活垃圾分類涉及收運、利用、處理等諸多環節,設施建設與前端分類須配套銜接。為此,《實施意見》提出,一要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二要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三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
看來,四平生活垃圾全方位“分身”的日子不遠了。
清潔城鄉入畫來
內外兼“治”,讓城鄉環境裏外齊美。四平各縣市(區)更是“十八般武藝”各顯其優,為美麗城鄉打好環境整治攻堅戰。
鐵西區抓好居民小區環境衛生,加強棄管小區改造建設,全面整治市容市貌,提高衛生保潔標準,提升城區綠化水準,嚴格規範各類市場。開展“廁所革命”,評選“乾淨人家”“美麗庭院”,增強群眾自覺意識。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學校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初顯成效,形成了可複製的樣板。
鐵東區採取周調度、月總結、簽訂承諾書以及採取專項行動、下達違法責令書等辦法,千方百計推動養殖企業關閉或搬遷,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區禁養區內29家規模養殖企業,已有1戶搬出禁養區,15戶停養,剩餘13戶將於本月末全部停養或搬遷。同時,積極建設標準化排污設施。針對轄區遼河流域的19戶規模養殖企業,要求其轉變發展觀念,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目前,這19戶中已經有16家停養或關閉,其餘3戶中有1家已經選址搬走,最後2家已經建成標準化糞污處理設施。
雙遼市為掌握工作主動權,著手建立人居環境整治“大數據”,要求各鄉鎮開展環境整治基礎情況摸底調查,對需清理的路邊溝、清掃的屯間路長度,農戶生産垃圾、生活垃圾、牲畜糞便等數量,根據農戶居住密度測算分類垃圾箱數量、擺放密度等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農村投入垃圾箱3667個,建立垃圾收集點615個,建立垃圾轉運站14個,做到垃圾當日無害化處理。
伊通縣大力實施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收集、農村改廁、道路暢通等工程,計劃建設6個單體日處理能力為50噸的現代化垃圾轉運站,每個垃圾轉運站負責處理2到3個鄉鎮的垃圾;投資購買垃圾運輸車、污水收集車,並在鄉鎮街道放置垃圾桶17000個。
梨樹縣集中力量清理完畢987個廢棄大坑,排放不合格的養殖場被關停。累計清運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166萬噸,清理邊溝196萬延長米。
長效機制管長久
環境一時改善不難,難的是長久保持、一以貫之,這只能靠制度。四平著眼于制度性安排,固化有益經驗,保持常態長效。
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全面推行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建立縣(市)區、鎮、村三級“網格化”管理。實行三級路長制,鄉鎮、村、屯幹部分段包片,夯實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基礎。推行河長制度,落實農村河流整治主體責任,各級河長負責轄區河道兩側整潔、河流水體乾淨。建立健全鄉鎮、村屯農村環境衛生檢查評比等日常工作制度,建立環境衛生問題舉報獎勵制度、處罰制度、信息公開制度,逐步建立和推行垃圾分類、定時收集、清運管理制度。
建立環境問題管理臺賬。對上級督查、新聞曝光、群眾投訴反映的衛生問題,建立臺賬,督促相關單位限期整改,清單銷號。
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居)民公約、鄉規民約,將環境保護責任落實到村社幹部、居民住戶,細化到村屯院落、衚同小巷,實行聯效聯薪、獎懲掛鉤的管理模式。
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財力投入制度,縣(市)區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經費、鄉鎮、村環衛工作人員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環境衛生工作正常運轉。整合交通、農業、扶貧、水務等涉農部門項目,加大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的財政投入。
推行污水垃圾收費制度。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實行鄉鎮、村污水垃圾收費,建立住戶付費、村集體補貼、財政補助相結合的機制,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出資出力承擔一定的生活垃圾日常保潔義務。
強化工作監督機制。強化輿論監督,對環境整治情況定期通報和曝光;強化群眾監督,市、縣兩級設立舉報電話,舉報的問題要在15日內給予回復;強化檢查監督,實施常態化明察暗訪制,檢查評比結果納入年度綜合考評;強化執法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