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如詩如畫幸福城——松原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紀實
吉林日報6月27日訊(記者 張紅玉):“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是人們的共同嚮往。但要實現詩意地抵達,卻需要風雨兼程地付諸行動。“兩個城市”建設目標提出後,松原市堅持以綠水青山為底色,全力建設功能完備、碧水藍天、綠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諧宜居的幸福城市,盡最大努力滿足人們對美好家園的期待。
“綠”是城市之魂。在推進中心城區一體化建設的進程中,松原市在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礎上,將生態理念一以貫之地體現在城市規劃中,充分挖掘城市建設“綠”的特點,釋放“綠”的潛能。
翻開《松原市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松原市近期建設規劃》《松原市“十三五”供排水專項規劃》等規劃,你會發現,那張精心編織的“綠網”正在覆蓋城市的每個角落。
近兩年來,松原深入實施沿江開發戰略,做美“一江兩岸”。漫步在城市內,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江邊,立體、特色的綠化景觀比比皆是。每到春季,人們足不出城便可賞鮮花、觀奇木,踏青、臨水,快樂休閒。
納仁汗公園、成吉思汗公園、蘇力德濕地公園、鏡湖公園,沿江大道、百里綠廊,查幹湖濕地……經過多年建設,一個以公園綠地為點、綠道綠廊為線、周邊山水湖泊等為面的“點線面”相融的城市綠色生態網絡已經在松原織成。
植下一片新綠,增添一抹綠色。為打造綠色城市,近年來,松原市在城市綠化上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強度施工,2017年,共完成城市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縣城新增綠地1.94萬平方米,佔年計劃的100%。同時,完成公路綠化178.2公里,河流綠化11.6公里,均100%完成年度計劃。完成省級綠化示範村屯4個,其它綠化美化村屯203個,佔年計劃的100%。
在大面積植下新綠、全力護綠的同時,松原市還在城市主幹道和街區園林,大力實施“增花添彩”工程,提升城市景觀效果,讓城市在綠起來的同時美起來。
“水”是城市之靈。早在多年前,松原就提出了濱江親水的城市發展理念,圍繞一江春水做好城市建設文章,構建了一水帶兩岸的城市發展格局。近兩年來,松原更是緊緊抓住吉林省西部生態治理和河湖連通工程,加緊推進聖湖補水等工程建設,積極構建城區105公里環城生態水系,將城市親水特色和生態品質更好地突顯出來。
在河湖連通工程建設中,松原重點推進了域內72個湖泡的溝通連接工作,形成70公里長動態循環的城市地下補水排澇體系,在江南城區形成總面積37.12萬平方米的水域,對改善江南城區的水生態環境、增加空氣濕度、回補地下水資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江春水繞城,讓塞北新城有了江南水鄉的靈韻。但在松原市領導心中,比這更重要的,是讓市民喝上放心的水。為保證市民都能喝上放心水,松原下大力氣實施清潔水體行動,抓好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維護水生態安全。積極貫徹落實河長制,建立健全河湖檔案,做到一河一檔,以問題為導向制定河湖規劃,實施一河一策。全面完成松花江幹流治理工程,開展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這些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另外,在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中,全市2017~2018年計劃投資12790.88萬元,新建及改造工程299處,解決不安全飲水人口15.1363萬人。到2017年底,已完成投資1697萬元。
“氣”是城市之脈。“藍天白雲”是自然之美,也是松原人的生態之福。近兩年來,松原市打響了藍天保衛戰。制定了《松原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松原市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空氣污染防範制度,進一步完善了應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細化落實各項應對響應措施,盡最大可能減輕空氣重污染危害影響,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逐年攀升。
為徹底解決空氣品質問題,松原全面推進改造撤並小鍋爐行動,推進熱電聯産、秸稈綜合利用等項目。2017年,城市空氣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到289天。
在全面推進“天藍、地綠、水清”行動的同時,松原市還紮實開展了城市整體形象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強城市路橋、供熱、供氣、防洪、排水、垃圾污水處理及地下人防工程、綜合管廊等市政設施建設,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被成功列為國家重大市政工程領域PPP創新工作重點城市、全省城鄉垃圾收轉運體系試點城市、國家電能替代試點城市。
在加快城市生態建設的基礎上,松原市還大力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2017年,共建成美麗鄉村7個,綠化美化省縣兩級示範村屯207個,新建農村廁所15428個,建設農村公路330公里,植樹造林17.2萬畝,義務植樹263萬株。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奮鬥發展,時不我待,謀求全面轉型的松原,正在生態振興、綠色崛起的道路上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