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開通我國首個“12316新農村熱線”
吉林省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吉林省“12316新農村熱線”專家梁琦接受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吳慶年 攝影
編者按: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吉林省作為重要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吉林人勇於創新、勤於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在科技、文化、工業、教育等方面獲得了多項全國“第一”。為此,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推出“40個全國第一 見證吉林巨變”——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近日,國際在線吉林頻道走進“12316新農村熱線”,還原吉林省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專家真誠為農民排憂解難的感人故事。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報道(姜彥艷):2006年5月22日,吉林省在全國率先開通了全國農業系統統一公益服務號碼12316,並定名為“12316新農村熱線”。
10多年過去了,現在“12316新農村熱線”已從一條電話線變成融合廣播、電視、網絡的全媒體,為農民排憂解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我從事農業工作50年,我是親歷者,也是參與者,感受頗深。”近日,時任吉林省“12316新農村熱線”專家組組長梁琦接受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時説。
吉林省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專家在“12316新農村熱線”為諮詢者答疑解惑。吳慶年 攝影
熱線開通第一天專家接了100多個電話
“2006年5月22日,‘12316新農村熱線’正式開通。第一天上坐席,專家們都很緊張,那天一共接了100多個電話,大家普遍反映比講一天課都累。”梁琦回憶説。
梁琦發現農民問的很多問題都與農産品價格有關,但是當時沒有專家能解答這些問題。在前三個月的“實習期”,梁琦大量蒐集網絡、報紙、電視上的信息,慢慢地整合農産品價格行情,她從工作中逐漸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也開闢了自己的信息渠道。
“詢價是相互的,農民打進熱線問我農産品價格,同樣,我也可以詢問他所在地區農産品的價格。我這裡就是信息中心,可以把吉林省的農産品價格都集中在一起,這樣結合政策分析,很容易就能摸準行情的脈!”梁琦説。
通過掌握價格信息,梁琦漸漸在農民心中有了地位。“被別人認可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兒。”梁琦説。每年長春舉辦農博會,都有農民慕名趕到“12316新農村熱線”設置在農博園內的直播間,就為見她一面。
“當農民推開直播間的門説,‘梁老師我沒啥事,就是想代表電話線那頭兒的大夥兒來看看你’。這時候,我這心裏啊,別提多激動了!”梁琦説。
梁琦在接熱線電話。吳慶年 攝影
吉林省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專家在吉林人民廣播電臺進行直播。吳慶年 攝影
梁琦在吉林電視臺鄉村四季12316欄目直播。吳慶年 攝影
專家授課給副縣長吃了“定心丸”
除了每天接聽農民打來的熱線,“12316新農村熱線”的專家還把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的工作搬到了田間地頭。
2015年,“12316新農村熱線”瓜菜首席專家王學國在乾安縣大布蘇鎮指導一位曾經打進熱線諮詢的農民大棚種植,這位農民當年收回成本,第二年獲利。
2016年,王學國和梁琦受邀再次到乾安縣講課。他們的授課內容得到了時任乾安縣主管農業副縣長宋成的關注。課後,宋成找到王學國和梁琦激動地説:“我們縣一直想發展瓜菜産業,但苦於找不到能把瓜菜種植講得這麼透徹的人,項目一直無法落地。”
次日一早,宋成邀請王學國和梁琦吃早飯,3人迫不及待地在飯桌上就規劃起了乾安縣發展瓜菜産業的事宜。“宋成説有了12316的專家就等於吃了‘定心丸’。”梁琦回憶説。
宋成當即在飯桌上拍板,把乾安縣40個職業農民的培訓名額全都落戶到王學國指導的大布蘇鎮。2016年冬天,大布蘇鎮裏的大棚就建了起來,王學國指導農民前茬種瓜,後茬種菜,讓農民各個有了幹勁兒,也賺足了腰包。
熱線發展成新媒體擁有粉絲300萬人
經過10多年的發展,“12316新農村熱線”接聽量從最初的每天100多個,到現在的每天5000多個;專家組老師的手機也從最初的小靈通更新到了智慧電話,每一位專家老師“掌管”著幾十個微信群。現在,“12316新農村熱線”,已從最初的一根電話線發展成廣播、電視、網絡融合的新媒體,擁有粉絲300萬人。這些數字充分證明12316在吉林省農民心中的分量。
目前,“12316新農村熱線”專家團隊有400余人,其中省級專家100多人。
“12316新農村熱線”為吉林省農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截至目前,“12316新農村熱線”幫助農民直接或間接增收超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