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打造數字經濟新增長極,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建設數字吉林,我們這麼幹
吉林日報7月17日訊(記者 趙廣欣 劉姍姍 孫寰宇 趙赫 楊悅 孟歆迪):7月17日,在吉林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吉林省審議通過《關於以數字吉林建設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意見》。
《意見》明確了推進數字吉林建設的“五大任務”“十大工程”“十項舉措”和100個重點項目,是推進數字吉林建設的重要抓手。具體工作中,吉林省突出關鍵環節,重點在5個方面下功夫。
要在“融合”上下功夫——
數化萬物 智在融合
推動高品質發展,“數化萬物,智在融合”正在成為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
建設數字吉林,重中之重就是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農業、服務業等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走進一汽紅旗總裝車間,現代化的生産線上,一套套高精度數控機床、一台臺高智慧工業機器人,正有序地按照生産工藝要求裝配高品質的新紅旗轎車。
根據一汽集團紅旗工廠升級改造建設計劃,一汽集團將投資40億元,實施包括L總裝車間聯建在內的8個項目。這8個項目,正是一汽集團新紅旗綠色智慧小鎮建設內容的一部分。
新紅旗綠色智慧小鎮,將成為以新紅旗品牌振興為核心,融合智慧製造、汽車文化、創業創新、人才培養、産業配套等要素的現代産業體系。
吉林省舉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向高端化、智慧化發展,支持一汽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建設“新紅旗綠色智慧小鎮”,構建“産、城、人、文”有機結合的新紅旗生態圈。
推動數字吉林建設快速發展,吉林省要在“融合”上下功夫,既要堅持産業數字化,利用數字新技術新應用加快對傳統産業全方位、全形度、全鏈條的改造,做到“有中生新”;又要堅持數字産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做到“無中生有”。
為了讓“數字吉林”更加廣泛地應用到涉農領域,吉林省將繼續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以數字化重塑現代農業三大體系,促進農業生産智慧化、農業管理高效化、農業服務便捷化。提高農業生産過程信息化、精細化水準,推廣以測土配方施肥、精準灌溉為代表的精準農業。
當前,立足吉林省生態優勢,吉林省將大力實施智慧文旅提升工程,強化數字化優質旅遊供給,推動冰雪旅遊、避暑休閒、鄉村旅遊、邊境旅遊等産品和旅遊基礎設施提擋升級,加強大圖們江區域旅遊合作,打造冰雪天堂、避暑“涼都”。
同時,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術在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數字化服務、數字化貿易、數字化消費,促進服務産品數字化、個性化、多樣化,培育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設計、諮詢、金融、交通、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加快傳統服務業現代化進程。
要在“改革”上下功夫——
以數字政務推動治理模式改革
會議指出,要堅持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促進放管服改革和“只跑一次”改革,構建省級統籌、整體聯動、部門協同、一網通辦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把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作為交通運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手棋”和“當頭炮”,瞄準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鎖定政府和行業管理服務的“盲點”,大力推進簡政便民,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優化服務舉措,取消了16個審批事項中的21個證明材料,實施了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再造流程。
截至2017年底,省交通運輸廳通過網上行政許可審批系統共辦理行政審批89675件,即辦件89404件,即辦率99.70%,提前辦結率100%,滿意率100%。
一隻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這方面,吉林省做出了諸多有益探索。
長春市設立了政務服務機器人,提供指南查詢、輔助接待、室內引導等服務;吉林市啟動了“一門、一站、一號、一窗、一網、一延”的“六個一”集成服務模式;四平市通過增設自助設備、完善網上經辦、推廣掌上APP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部分事項“一次不跑”……
會議要求,7月底各地各部門“只跑一次”事項要達到80%以上,年底前爭取全面實現“只跑一次”。要加大數字惠民工作力度,加快交通、教育、就業、社保、醫療衛生等領域數字技術應用。要加快推進民生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特別要將重點放到貧困地區、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著力解決優質民生服務供給不足、分佈不均等問題。要紮實開展數字扶貧,發揮數字化、信息化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潛力,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數字吉林建設本身也是一項重大改革創新,在推進中也面臨著許多體制機制障礙,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
會議強調,要抓好事涉數字吉林建設的改革事項,當前重中之重是要按照“集聚是必須、不集聚是例外”的原則,加快推進信息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跨行業集聚共享,打破“信息孤島”,解決好不願共享、不敢共享、不會共享等問題。要強化改革立法保障,在數據權屬、個人隱私保護、安全管理等方面開展地方立法探索,促進數字吉林建設在法治化、規範化軌道上健康發展。
要在“人才”上下功夫——
為“第一資源”放大招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競爭,説到底就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
此次全會提出推進數字吉林建設,必須把人才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著力培養、引進、留住、用好數字人才和團隊,夯實數字吉林建設的人才基礎。
吉林省是科教大省,人才資源豐富,但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吉林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關鍵而緊迫的任務。今年年初,吉林省出臺了《關於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十八條人才新政”,大膽創新,實施“吉人回鄉”創新創業扶持計劃,開展各類人才峰會、智庫論壇、項目洽談會、人才招聘會和參加中國海外人才交流會、北美中國留學人才交流會等活動,集聚吉林籍人才或曾在吉林學習、工作、生活過的各類人才回吉林創新創業,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擴大吉林省人才政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不僅如此,吉林省正加快建立有利於創新創業人才活力迸發的新機制,力求最廣泛、最大限度地激活人才資源這個生産力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今年3月,長春市提出20條人才新政,出臺《長春市招才引智“萬人計劃”實施意見》,計劃用5年時間面向全國、全省重點引進1萬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各層次各類別人才;琿春舉辦了電商發展高峰論壇、“互聯網時代下的産業發展及人才培養”專題報告會、電商人才培訓班,建立返鄉創業工程人才庫信息臺賬;白山堅持培養人才“三個轉變”,構建開放包容、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人才“引育用”發展體系,讓人才資源奮鬥在“第一線”……
在互聯網、大數據運用這樣走在時代前列的今天,專業人才和團隊是數字吉林建設最為稀缺的資源,吉林將在“第一資源”上放大招,全方位地深化與互聯網企業、高端人才和專業團隊的合作力度,打造吉林數字人才飛地,以更寬鬆的就業和流動政策,讓更多更專業的數字人才和團隊參與到數字吉林建設中來,為建設美麗吉林添磚加瓦。
要在“安全”上下功夫——
護航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
發展數字經濟,必須牢固樹立數字安全意識,堅決杜絕數字安全風險與我無關、離我很遠等麻痹思想。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安全的風險也在日益增加,而且這種風險往往存在於一“念”之間、一“鍵”之間,在推進數字吉林建設中,切實築牢數字安全的防火牆是當務之急。
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數字安全保障體系,落實好網絡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政策,嚴厲打擊各類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重點領域的信息安全。對此,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董維仁表示,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目前我們的信息基礎設施還面臨著駭客攻擊等威脅,基礎信息防範能力需要繼續加強。
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需要加強大數據環境下網絡安全技術研究,建設安全可靠的技術支撐體系是保障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的關鍵後盾。此外,研究建立統一高效的數據安全檢測和預警通報機制是必要之舉,應當繼續加強安全風險評估檢查,探索數據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監管體系。
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變化,會議還指出,要加強輿情分析管控,促進互聯網行業自律,牢牢佔領網絡陣地,營造安全清朗的網絡環境。董維仁表示,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加強輿情分析管控意義重大。目前網絡輿情管控形勢複雜,應該牢牢佔領網絡陣地,讓黨委政府的正面發聲能夠有效地傳遞到人民群眾之中。
要在“落實”上下功夫——
實化於心 必落于行
《意見》中有“十大工程”、百個重點項目,涵蓋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惠民、數字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
好的項目,就要抓好落實。所以,本次會議明確要求——
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省直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主動作為,全力推動數字吉林建設各項任務落實。
要抓緊籌建省數據管理機構。統籌數據資源整合、管理和應用,保障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運轉。
要堅持規劃先行。抓緊推進《數字吉林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科學制定數字吉林建設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和工作措施,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指標體系、標準化體系,為數字吉林建設提供科學的規劃指導。
要強化政策扶持。採取數字項目傾斜政策,降低企業土地、稅收、水電等生産要素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對數字項目給予優先信貸支持。要抓緊組建“數字吉林公司”,設立“數字吉林産業引導基金”,更好地發揮關鍵平臺作用。
要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抓好落實,謀劃推動一批重大數字化産業項目、重大信息基礎設施項目落地,以數字項目推進的高潮帶動掀起數字吉林建設的高潮。
要營造建設數字吉林良好氛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地各部門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用數字思維和舉措幹事業、謀發展,當好“領頭雁”。
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發揮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作用,積極宣傳數字吉林建設的意義和成果,不斷發掘先進經驗和優秀做法,注重培樹典型,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在全省形成建設數字吉林的強大聲勢和濃厚氛圍。要辦好智慧汽車、智慧農業、智慧文旅等吉林特色高端展會和論壇,加速要素匯聚和市場拓展,把“數字吉林”打造成吉林省新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