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長春建立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制度,62名群眾監督員昨日“上崗”——讓政務服務更加陽光透明
19日,長春市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聘任儀式在房地産權屬與交易景陽服務中心舉行。 孫建一 攝
長春日報7月20日訊(記者 李秀薇 于劍南 張琳婉):7月19日,長春市62名全程參與“我的只跑一次”專項行動的“群眾評議團”成員,從長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路手中接過聘書和監督員證,成為全市首批政務服務監督員。從評議員到監督員,從參與“只跑一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到全面監督政務服務——長春“請群眾參與改革,讓群眾給政府打分”的實踐不折不扣地轉化成群眾沉甸甸的獲得感。
政務清風徐徐來
政務服務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創新公開方式,擴大政務公開參與?如何讓更多群眾看得到、聽得懂、好參與、能監督?這是長春市在啟動政務服務綜合改革之前,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答案是:一切從群眾出發。
持續推行兩年多的“一門式、一張網”政務服務綜合改革,始終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以效果為導向,群眾辦什麼事煩,就把什麼列入改革範圍,辦什麼事難,就把什麼列入必須解決的範疇,突出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辦事堵點疼點難點問題,最終達成了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目標
而2018年5月4日開始的“我的只跑一次”專項行動中首批10個主題的改革,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組織“群眾評議團”進入各專業辦事大廳,現場調研、模擬辦事,結合過去辦事過程中的“堵點”“痛點”,為改革方案提意見、出高招。
目前,“我的只跑一次”專項行動首批10個主題已全部向社會公佈了改革措施、作出莊重承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積極的改革成效。
更重要的收穫是,“我的只跑一次”專項行動還構建起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嶄新工作模式:改革向群眾全程敞開大門,群眾真正成為改革主體,提出訴求並參與確立改革標準;媒體全程監督,運用輿論力量自我加壓向縱深推進改革;第三方評估機構客觀公正評價、驗收改革成效;各部門以群眾的視角審視改革任務,實實在在改革、踏踏實實幹事,用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四位一體、協同聯動,催生了積極的“化學反應”,切實把“我的只跑一次”專項行動打造成為“群眾點菜、政府買單”的一場盛宴。這股政務服務清風,是長春的創造,亦是長春的收穫。
監督,靠制度運行
群眾的滿意和認可,是評價改革成效的尺規,亦是監督改革的準繩。
群眾如何行使監督權力?政府又如何去接受監督?以制度安排把群眾監督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組建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隊伍,正式啟動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制度——這是長春的答案。
首批62位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將行使五項社會監督的權力:
——監督:對各類辦事大廳進行動態監督、巡訪和檢查、暗訪,監督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工作效率、工作作風、業務受理等情況,向市政務公開辦投訴違紀違規行為;可在工作人員陪同下查詢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受理、審查、批准全過程。明查時,需掛牌持證監督,形成的意見須被監督對象簽字確認;暗訪過程中,與群眾或被監督對象交換意見時,須出示相關證件。
——評議:對各辦事大廳進廳部門和政務服務工作情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評議,評議結果作為各部門和單位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依據。
——建議:收集、反映、傳遞社會各界對政務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不作為或濫作為,可以向市政務公開辦提出糾正建議。
——宣傳:宣傳政務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市政府在政務服務和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所採取的舉措及工作成效。
——溝通:加強企業和群眾與市政務公開辦、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各辦事大廳的聯繫溝通。每季度反饋一次綜合意見和建議;每半年參加一次市政務公開辦組織的座談會,就有關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交流。
制度是一把“雙刃劍”,同時也對監督員的社會監督權力有著明確要求:要處事公道,作風正派,公正廉潔,熱心政務服務監督工作;要經常深入基層,聽取群眾對政務服務工作的意見或建議,向群眾宣傳有關工作政策、規定;要及時對政務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並向群眾反饋辦理情況。
據悉,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每屆任期一年,期滿未續聘即自行取消其監督員身份。
一份光榮 一份責任
劉學、張磊、劉麗、李愚、趙福軍、魏晨軒、黃荷美……近兩個月來,這些群眾評議員的名字與“我的只跑一次”專項行動緊密相連,19日,他們開啟了又一項使命:全面監督政務服務。端詳著挂在胸前的“長春市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牌”,來自長春銘家房地産公司的監督員劉莎莎説:“我要更認真地了解各個服務大廳為民辦事的模式,客觀反映問題,爭取將大家辦事的難點一一攻破。”
“一個多月來,我作為評議員提出的建議已被採納。”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監督員那敬表示,將努力為“只跑一次”改革提出更多科學有效的建議。
接過紅彤彤的聘書,全體監督員表示,要把榮譽當成責任,切實從為長春改革發展負責的高度來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並將以此為工作動力,馳而不息地向縱深推進改革,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更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