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長春高新區加快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

2018-07-25 10:09:12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中國吉林網7月24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劉盈):為進一步破解市場主體“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根據《國務院關於在更大範圍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7]45號)要求,吉林省政府決定在長春新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制定《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在長春新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吉政辦發[2018]11號)。

長春高新區加快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

  一是結合實際分類推進。方案指出94項行政許可事項在長春新區先行開展改革試驗,凡住所位於長春新區內的市場主體均可享受“證照分離”改革政策。其中,取消審批事項4項,審批改為備案事項1項,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事項21項,提高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事項36項,加強市場準入管理事項32項。

  根據行政許可事項的不同情況,分成五類推進實施:1.暫時停止實施審批事項。對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仲介機構能夠有效實行行業自律管理的事項,暫時停止實施審批,實行行業自律管理,允許企業直接開展相關經營活動。採取這類方式的,有藥品廣告異地備案等4項行政許可事項。2.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政府為及時準確地獲得相關信息,更好地開展行業引導、制定産業政策和維護公共利益,對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備案管理。根據規定的備案條件,企業將相關材料報送政府有關部門後,即可開展相關經營活動;發現企業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予以糾正或處罰,政府部門不對備案材料進行核準或許可。採取這類方式的有餐飲服務許可1項行政許可事項。3.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對暫時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且不會産生嚴重後果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對實行告知承諾的行政許可事項,由行政審批機關製作告知承諾書,並向申請人提供示範文本,一次性告知企業審批條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企業承諾符合審批條件,並提交有關材料,即可當場辦理相關行政許可。取得行政許可後,申請人需達到法定許可條件,方可從事被許可行為。採取這類方式的有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等21項行政許可事項。4.提高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對不能暫停實施,又不適合採取告知承諾制的行政許可事項,簡化辦事流程,公開辦事程式,推進標準化管理和網上辦理,明確審批標準和辦理時限,以最大程度減少審批的自由裁量權,實現辦理過程公開透明、辦理結果有明確預期。採取這類方式的有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分支機構設立審批等36項行政許可事項。5.對涉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動,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對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係人身健康,生命財産安全等特定活動的行政許可事項,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加強風險控制,強化市場準入管理。採取這類方式的有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審批等32項行政許可事項。

  二是高度重視主動對接。長春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改革任務,層層明確責任、倒排完成時限;與省、市工商系統、政務公開辦等部門積極主動溝通,協調解決問題;與長春市“一門式、一張網”審批系統進行有效對接,對系統功能做進一步配置、調整和完善。同時,對各職能部門審批人員及政務服務中心窗口人員開展系統操作及業務培訓,並印製事項清單及辦事指南,保證了“證照分離”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是“證照分離”事項正式上線運行。5月28日,“證照分離”改革事項正式上線運行。“一門式、一張網”審批系統裏對區級33項事項做出明確標記。5月29日,長春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召開了關於“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專題培訓會,就“證照分離”改革的事項清單、操作要點、工作流程進行專項培訓,為下一步在全市推行改革做好準備。

  四是效果明顯影響廣泛。截至目前,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共受理“證照分離”事項1600件,要求各部門邊審批、邊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推動了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降低,市場活力不斷激發,比如5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餐飲店,不再需要到食藥監部門辦理審批手續,只要把相關材料遞交給有關部門備案,便可開展經營活動。6月7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對長春新區“證照分離”改革內容進行了發佈解讀,在社會各界進一步引起較好反響。

  下一步,長春新區將按照省市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審批、事中事後監管各環節的動態跟蹤,及時發現問題、創新舉措,在全省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加快打造無障礙、重規則、高品質的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