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省:“警務雲”開創智慧公安新時代

2018-08-07 09:16:53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警務雲”開創智慧公安新時代

  吉林日報8月7日訊(記者 劉巍 通訊員 李吉勝):大數據時代,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2017年以來,吉林省公安廳積極適應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發展新趨勢,以深化公安大數據建設應用為主線,著力打造以雲計算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新架構、新體系。經過不懈努力,公安“警務雲”于2017年10月建成並上線運行,實現軟硬體通用共享、信息資源全量匯聚、先進技術一體集成、大數據應用深化創新,初步構建起以“警務雲”為支撐的公安大數據智慧應用體系,有力提升了公安機關核心戰鬥力。

  吉林副省長、公安廳長劉金波表示:“前沿科技就是核心戰鬥力。我們必須堅持面向基層、面向實戰、面向社會的發展方向,緊緊抓住大力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這條主線,以深化‘警務雲’建設應用為重點,全力構建科技應用新體系,著力打造數據警務、建設智慧公安。”

  全盤統領部署 強力組織推進工程建設

  “警務雲”建設是公安機關用好大數據、佈局新時代,提升公安工作現代化水準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省公安廳黨委明確提出了以“警務雲”建設應用為抓手,加快形成“人在幹、數在轉、雲在算”的智慧化警務運行模式,努力實現核心戰鬥力生成水準大提升,以爭創一流精神打造全國最安全省份的奮鬥目標。為確保此項工程順利實施,省公安廳專門成立“警務雲”建設領導小組,多次組織召開廳黨委會議專題研究,嚴格審核建設方案,定期聽取工作彙報,將各項任務明確落實到警種、部門和人頭。

  “警務雲”建設離不開大資金、頂尖人才的強力支持。省公安廳主要領導親自出面協調省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爭取到了足額專項經費,積極爭取省編辦、公務員局支持,面向社會專門招錄5名專業技術民警和10名文職技術人員,為“警務雲”建設提供了充足人才保障。

  吉林省公安廳還組建了由公安業務專家、科信技術民警、公司技術人員共同組成的“警務雲”開發建設團隊,緊密結合警務實戰,全面引進前沿技術,著力建設打造技術先進、功能強大、實用實效的公安雲計算平臺。在全力抓好雲計算平臺建設這一核心任務的同時,省公安廳將大數據中心建設、數據整合共享、系統遷移上雲、運行維護管理等關聯工作一併納入“警務雲”建設規劃,作為“一體化”系統工程統籌推進實施。

  他們組織各地各警種各部門打破信息壁壘,全量整合匯聚全省公安機關905種833億條結構化數據,以及海量視頻、音頻、圖片等非結構化數據,逐條“清洗加工”,統一數據格式,為數據“雲”上匯聚、資源共享、實戰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組建了專業運維團隊,建立24小時不間斷運行監測和“零時差”故障處置機制,對雲上硬體、雲上軟體、雲上數據進行可視監控、集中管理、精細運維,保障“警務雲”安全穩定運行。

  瞄準前沿技術 科學構建“警務雲”架構體系

  吉林省公安廳科通處處長任曉奇介紹説,“警務雲”建設過程中,堅持與國內相關領域最拔尖的公司合作,選用最先進的技術産品,瞄準大數據智慧應用發展方向,全方位引進人像識別、智慧語音等前沿技術,由公安技術團隊主導開展二次開發和應用集成,推動了先進技術産品有效轉化為“警務雲”應用功能。

  建設過程中,省公安廳聯合多家IT企業,成立吉林公安大數據實驗室,深入開展流式計算、圖計算等技術研究和“警務雲”技術應用轉化,並組織各地、各警種圍繞業務需求,積極開發“警務雲”實戰應用功能。為具備能力的基層一線民警開通“警務雲”開發權限,引導鼓勵基層民警結合實際,開發實用實效的戰法模型,形成了“警務雲”自主創新、內生發展的強大動力。

  據了解,吉林省公安廳“警務雲”採用世界領先的數據演算法和計算引擎,可以在1秒內從海量數據中檢索到關注人員的基礎信息、活動軌跡、案件事件、網絡行為等所有關聯信息,在5至10秒內完成關注人員軌跡碰撞、路徑推演、時空分析等,實現千億數據秒級計算、數據檢索秒級響應,為全警大數據應用創造了有力條件。同時,還依託“警務雲”對海量數據進行智慧分析,建立以身份證號碼、電話號、車牌號等唯一值為索引、全數據關聯的12類主題數據庫,實現全量數據關聯融合,並根據各警種數據應用需求,進一步細化數據分類,建立人員關係、人員軌跡等68個專題數據庫,為實戰應用提供全方位、精細化的數據服務。

  傾力服務實戰 盡顯科技轉化戰力特效

  記者了解到,吉林省公安廳堅持把支撐基層、服務實戰作為“警務雲”建設發展的根本方向,制定了2年開發建設9類135個實戰應用功能的任務計劃。目前,已開發完成智勝雲搜通、人像雲識別等89項實戰應用功能,與雲計算平臺同步上線,大大推動了公安大數據應用向智慧化、實戰化轉型升級的步伐。

  一組統計數據顯示,“警務雲”上線測試運行5個月來,僅省公安廳刑偵部門利用關係智慧分析技能就偵破疑難案件32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1名。

  “警務雲”創新研發了語音智慧識別功能,實現各類視頻、音頻資料中語音的自動轉寫鑒定。其中,漢語、英語等語音中文轉寫準確率達90%以上,有效解決了基層公安機關和民警在工作中遇到英語等視音頻資料聽不懂、不能用的問題。

  “警務雲”還創新研發了機器學習功能,通過提取分析全省違法犯罪前科人員違法犯罪信息、基礎信息等,智慧分析違法犯罪行為特徵規律,自動對人員危險程度進行評估打分。目前,“警務雲”已完成99萬名違法犯罪前科人員信息學習和“危險度”打分,公安機關可據此預判前科人員近期犯罪的可能性、危險性,進而提前採取應對措施,有效預警防範。

  除此之外,警務雲可以智慧提取各類案件信息中的案件類型、作案手法等要素,通過分析案件特徵、比對契合要素,將相似度較高的同類案件相互關聯並排序展現,實現同類案件的智慧關聯、自動串並、高效研判。在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中,全省公安機關利用“警務雲”共成功比對出2687名“一人多案”人員,為摸排涉黑人員案件線索、全面打擊黑惡勢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