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農村黨建“組合拳”強村富民
扶余市三井子鎮龍福村“第一書記”向包村部門領導介紹萬寶採摘園情況。
吉林日報8月15日訊(李玉東 劉國良):近年來,松原市始終以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力為重點,突出強化政治功能,著力打好農村黨建“組合拳”,以“富民強村”品牌引領推動農業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繪就和諧鄉村新畫卷。
黨建“領航”促脫貧。精心選派165名第一書記,推動全市3.4萬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實現包保幫扶全覆蓋。謀劃設計“黨建領航促脫貧”活動載體,研究制定組織部門、包保部門等五項職責清單,探索出臺第一書記《考核辦法》。創新開展第一書記“4+10”系列代言活動,助力貧困村與貧困戶持續增收。
嚴格標準促“規範”。出臺《村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標準(試行)》,從陣地建設、黨務骨幹等6個層面做好支部精細化管理,按照1:6:3的比例評出先進、中間和後進黨支部。將農村黨建重點任務細化分解為8大類29個子項,分別予以量化賦分,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級開展農村黨建星級評定,以星級評定“指揮棒”規範提升農村黨建工作。
強筋健骨築“堡壘”。實施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計劃”、村級後備人才“鏈式培養計劃”“返鄉創業回引工程”,全市“項目支書”比例達到95%,儲備村級後備人才7861人,回引返鄉人才938人。積極探索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的“聯合黨組織”設置模式。強力整軟治散,採取領導聯點、部門包點、幹部駐點的辦法,因村施策,確保年內全部整改“銷號”。
給足保障穩“後方”。採取“4+x”模式,標準化建設村級陣地,發揮了村民議事、便民服務等“六個中心”作用。建立村幹部報酬待遇正常增長機制,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村均達到15.92萬元。探索實施“六個一”強村計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達到98%,10萬元的村達到72%,實現了由“輸血”到“造血”,變“單一”為“多元”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