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傳統戲劇節成功舉辦

2018-09-03 10:29:50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演繹傳統經典 盛放非遺華彩——吉林傳統戲劇節綜述

  中國吉林網8月31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華欣欣 通訊員 張家紅):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八月的吉林秋意漸顯,當人們沉浸在收穫的喜悅之時,吉林傳統戲劇節為吉林人民奉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糧。

  8月16日至31日,吉林傳統戲劇節成功舉辦。這是精品薈萃、名家雲集的16天,這是弘揚傳統、交流互鑒的16天,這是文化惠民、人民共享的16天。在這16天裏,來自全國14個省市的24家院團,攜17個劇種、2000多名演職人員齊聚長春,為廣大觀眾帶來了40場精湛演出。

  不同聲腔、不同扮相、不同流派的舞臺呈現,飽含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傾注著我國傳統戲劇工作者的藝術追求,表現出強烈的文化自信和傳統戲劇舞臺繁花似錦的可喜景象。

  經典劇目令人百聽不厭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可記得,比作鴛鴦成雙對,可記得,牛郎織女把鵲橋會”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中,除了金戈鐵馬、帝王將相,還有馮素貞與李兆廷、梁山伯與祝英臺、白娘子與許仙、柳夢梅與杜麗娘……在“全國部分省市經典傳統戲劇展演”中,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黃梅戲《女駙馬》、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越劇《梁祝》、上海昆劇團、浙江昆劇團兩地聯動明星版的昆劇《牡丹亭》《白蛇傳》將一段段愛情的千古絕唱經典演繹,唱“醉”了廣大觀眾。

  國粹經典劇目《龍鳳呈祥》是戲迷朋友每逢年節必看的京劇大戲,在此次吉林傳統戲劇節中,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特邀上海京劇院陳少雲、天津京劇院鄧沐瑋、湖北京劇院朱世慧、大連京劇院楊赤聯袂上演吉祥大戲《龍鳳呈祥》,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對吉林傳統戲劇節的祝福之聲,一招一式、一顰一笑令廣大戲迷大呼過癮;楊家將的故事一直是戲曲舞臺上的寵兒,河南豫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分別上演了不同唱腔的《穆桂英挂帥》,令觀眾感受到了不同劇種的風格各異。秦腔四大名旦之一、二度“梅花獎”獲得者李梅在秦腔《再續紅梅緣》中跨行當分飾兩角,其唱腔清亮綺麗,身段柔美利落,將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令人回味良久。作為本次傳統戲劇節的閉幕大戲,中國評劇院的保留劇目《花為媒》大放異彩,該劇一百多年來,經過幾代評劇名伶傳唱至今,本次由新派第三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王麗京擔綱主演,深受觀眾好評。

  四省區作品彰顯地域特色 

  在“吉遼黑蒙四省區優秀傳統戲劇展演”中,吉劇、滿族新城戲、黃龍戲,喇叭戲,龍江劇、望奎皮影,皮影戲、二人臺等多個本源相近、特色各異的劇種精彩亮相,彰顯了濃郁的地域特色,同時故事情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遼寧省鞍山市藝術創作研究所的喇叭戲《墻頭記》貼近生活、積極向上,弘揚了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吉林省農安縣黃龍戲傳承保護中心的黃龍戲《興國皇太后》以古喻今,體現了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道;松原市滿族新城戲傳承保護中心的滿族新城戲《鐵血女真》詮釋了不畏強權、堅守正義的民族精神。

  “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在當今電影、電視等現代藝術爭奇鬥艷的今天,人們仍對皮影這一古老藝術有著特殊的感情。黑龍江省望奎縣文化館民間皮影隊的望奎皮影《三請樊梨花》、內蒙古寧城縣龍雨皮影藝術團的皮影戲專場《穆桂英大戰蕭天佐》《李孝存打虎》博得眾多人的喜愛,個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影人配以高亢委婉的腔調,使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

  “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寧賣二畝地,也要鬧家戲”。吉林省戲曲劇團吉劇團、吉林省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傳統東北二人轉《扎花帳》《美人杯》、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二人臺藝術團的二人臺《打金錢》聯袂上演,二人轉罷二人臺,作為珍貴的民間文化,三個劇目讓戲迷和愛好者暢快觀看,滿意而歸。黑龍江省龍江劇藝術中心的龍江劇《岳雲借馬》《雙鎖山》《宗保戲妻》、吉林省戲曲劇院吉劇團的吉劇《桃李梅》使人們看到了根植于東北這片黑土地的龍江劇和吉劇銳意創新、不斷超越自我的藝術風采。

  京劇流派名家盡展國粹魅力

  于魁智、李勝素等名家名角亮相吉林傳統戲劇節開幕式演出。在“喜(富)連成尋根——京劇流派同城展演”中,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上海京劇院、天津京劇院、湖北省京劇院、大連京劇院、吉林省戲曲劇院京劇團等優秀院團,攜麒派名家陳少雲、譚派名家譚孝曾、裘派名家鄧沐瑋、蕭派名家朱世慧、袁派名家楊赤、葉派名家李宏圖、馬派名家朱強、高派名家倪茂才等流派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齊聚,為廣大戲迷呈現了袁派劇目《將相和》、摺子戲《女殺四門》《蜈蚣嶺》《失子驚瘋》,高派劇目《逍遙津》,譚派劇目《定軍山·陽平關》,裘派劇目《大·探·二》,麒派、蕭派、程派聯袂演出的傳統戲《四進士》,葉派劇目《呂布與貂蟬》,梅派劇目《鳳還巢》,馬派劇目《趙氏孤兒》。

  水袖翻飛唱念做打,鳳冠霞帔生旦凈醜。不同流派的京劇呈現,令現場觀眾時而凝神觀看,時而合著節奏,輕聲哼唱,一位老戲迷開心地説:“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全家人一起扛著凳子去看露天戲,現在能在劇場裏看到這樣高品質的京劇演出,感到非常幸福”。一些年輕人感嘆:“原來不怎麼看戲,現在才發現傳統戲劇真的好看、好聽!”

  票價優惠讓傳統戲劇貼近群眾

  如何讓傳統戲劇更加貼近群眾,讓普通百姓也能共享傳統戲劇發展帶來的實惠?早在戲劇節舉辦之初主辦方就主打“惠民牌”。在戲劇節期間,各演齣劇場推出了早鳥套票、優惠票、團購票、8.1元節日特惠票等多種優惠活動。觀眾可以用非常優惠的價格,甚至不花一分錢,就可以欣賞到名劇、名家、名團的演出。

  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擴大宣傳範圍,吉林傳統戲劇節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中國吉林網開設專題網頁,戲劇節的日程安排、節目介紹和演藝團隊、演員介紹等全部上傳網絡及微信公眾平臺,及時向群眾展現戲劇節的各項活動信息。除此之外,戲劇節還開通了網絡訂票、微信訂票,觀眾不僅可以在承辦演出的場館售票點現場購票,也可通過網絡便捷購票。在戲劇節期間,每個演出場地除氣氛佈置外,都專設廣告牌,公佈整個藝術節的活動日程安排及購票電話,調動了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進來。

  注重表演背後的傳承

  作為傳統戲劇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吉林省藝術研究院實施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傳統民間小戲整理改編人才培養”邀請了國內13位傳統戲劇頂級專家、劇作家前來授課,為四省區舞臺藝術創作人才搭建交流學習平臺,借鑒優秀經驗,提高綜合能力提供了機會。

  除此之外,國內著名非遺專家、傳統戲劇專家、傳統戲劇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相聚美麗的長春,就非物質文化遺産特別是傳統戲劇的挖掘、整理開展高端講座和理論研討,為傳統戲劇的傳承保護髮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和路徑參考。

  為了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戲劇節期間在展演主會場設立了非遺實物展區,造型各異的草編、憨態可掬的泥塑、古樸天成的剪紙等工藝品讓觀眾在觀看傳統戲劇演出的同時,感受民間能工巧匠超凡的創造力,強化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民族文化認同感,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群眾創造新生活的激情與活力。

  走進廣場讓群眾樂在其中

  為體現人民創造的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吉林傳統戲劇節在展演方式上獨闢蹊徑,以“傳統戲劇進廣場”“傳統戲劇走進新時代傳習所”等更為貼近百姓的演出方式,讓普通百姓不花一分錢就可以欣賞到名團、名角的精彩演出,扎紮實實踐行了藝術來自人民又服務於人民的根本宗旨。

  從劇場到廣場,從廣場到新時代傳習所,各劇種、各院團的演員們克服旅途勞頓,將嫋嫋戲音、14場演出帶到了文廟廣場、朝陽區德苑公園、南關區曙光街道平陽社區、綠園區文化館、凈月高新區巴蜀映巷、長春新區高新區矽谷街道越達社區、吉林省文化館等6個新時代傳習所及社區。

  樂聲婉轉,鑼鼓鏗鏘,一幕幕傳統戲劇與文廟廣場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人民的心聲,時代的底色。新時代傳習所內,演員們不僅唱戲,還教戲。近距離地教授票友學習經典唱段這一“特色福利”令百姓們由衷感嘆:“沒想到能站在大師身邊跟她們學唱,非常高興和感恩,滿滿的幸福感。”

  這些靠近百姓的演出方式不僅讓熱心的票友、戲迷過足戲癮,也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之前陌生的戲曲藝術,讓初學入門者對戲曲産生不一樣的感受,讓那些一度被認為演繹在亭臺樓閣之上、停留在書籍文字之間的戲曲文化獲遇知音,融入普通百姓生活,許多觀眾被中國傳統戲劇實力圈粉。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傳統戲劇時代風采。吉林傳統戲劇節讓廣大觀眾領略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讓人們體會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真正涵義以及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帶給人們的多彩生活。

  吉林傳統戲劇節以實際行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決策部署,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為促進傳統文化保護髮展,也為加強吉林文化強省建設作出了表率和示範。我們有理由相信,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必將在繼承與發揚中更加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