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2018-09-03 10:01:30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探尋文化根脈 傳承民族瑰寶——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激情舞動老裏克。(資料圖片)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製作打糕。柳龍錫 攝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延吉市朝鮮族上元節平鼓表演。李軍廣 攝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圖們日光山油菜花海。代黎黎 攝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花甲花車。馬景峰 攝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婀娜多姿的長鼓舞。金龍真 攝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俗風情掃描

1975年至今,延吉市中央小學對發展民族教育、培育民族人才的追求卻從未改變,教育教學工作得到全面振興,得到蓬勃發展,成為民族教育的典範。代黎黎 攝

  吉林日報9月1日訊(張偉國 王雨 代黎黎 實習生 張敬源):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總人口210.14萬,其中朝鮮族人口75.72萬,佔全州總人口的36.03%,佔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41.36%。這兒是滿族及其祖先肅慎人的發祥地、清朝的“龍興之地”。十九世紀後半葉,朝鮮移民陸續遷入,逐漸在延邊形成了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區。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12月變更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從此,朝鮮族與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25個民族的人們共同生活在延邊的大家庭中,平等相待,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彼此借鑒的文化氛圍。

  延邊文化的地域特色與民族特色十分突出,是以中國朝鮮族文化為鮮明特色的、多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國文化相交匯的多元融合文化。其中朝鮮族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崇文尚禮,納新喜樂。當地文化資源、旅遊極其豐富,可以歸納為山水風光、邊境風貌、古跡風韻和民俗風情等“四風”。

  山水瀲艷風光好

  延邊的山水有“大山水”和“小山水”之分。“大山水”是以長白山和圖們江為代表,馳名中外、大氣磅薄。“小山水”是指八縣市都有自己的自然景觀,如延吉市的山水以帽兒山、布爾哈通河、煙集河為代表,琿春市以敬信的濕地、沙丘為代表,圖們市以日光山、城子山、圖們江為代表,敦化市以六鼎山、老白山、雁鳴湖、牡丹江為代表,龍井市以琵岩山、海蘭江為代表,和龍市以仙景臺、老裏克、海蘭江為代表,汪清縣以滿天星、蘭家大峽谷、蛤蟆塘濕地、嘎牙河為代表,安圖縣以二龍山、雪山飛湖、大戲臺河、魔界為代表,山川秀美,各具特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延邊的山山水水養育著各族人民,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催生了延邊文化。馳名中外的三江之源長白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延邊文化的靈魂。它挺拔峻秀,層次分明,變幻莫測,體現的是複雜多樣性,屬於多元的狀態。極負盛譽的圖們江,一路奔騰,匯聚了布爾哈通河、海蘭江、嘎呀河、琿春河等支流,流入大海,是延邊文化的源泉。它綿延千里,蜿蜒曲折,匯聚百川,流入大海,體現的是開放、包容的特點。

  最具特點的是,人們傳唱熱度比較高的延邊歌曲當中,都要提及長白山和海蘭江、圖們江。如《紅太陽照邊疆》唱到“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唱到“長白千里歌聲嘹亮,海蘭江畔紅旗飛揚”等。充分體現了延邊的山水是承載著人們嚮往寄託的精神家園,是延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邊境風貌美如畫

  延邊地處吉林省東部,中、俄、朝三國交界,面臨日本海,位於北緯41度59分~44度30分,東經127度27分~131度18分之間,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南隔圖們江與朝鮮鹹鏡北道、兩江道相望,西鄰吉林市、白山市,北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邊境線總長768.5公里,其中,中朝邊境線522.5公里,中俄邊境線246公里。

  中朝邊境線從長白山天池開始,沿圖們江順流而下,直到接近入海口,一路山水相伴,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對面的朝鮮濱海、多山、封閉、神秘。中俄邊境線從防川村三國交界點到吉黑中俄交界點的紅漆樁。這裡群峰聳立、谷嶺交錯、溝壑縱橫,有大三角山、五加山、水流峰、張鼓峰等五大主峰巍峨屹立。對面的俄羅斯因跨歐亞兩洲,民族風俗、文化迥異,其遠東地區屬寒帶氣候,山區、濱海風光,展現的卻是歐洲風情。

  圖們江下游三角洲歷史悠久,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人民在此屯田戍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和慘烈壯觀的戰場遺址。已發現的古遺址、古墓4處:六道泡遺址、黑頂子遺址、水流峰長城、圈河古墓群;石碣2處:土字牌、彭玉堂墓碑;戰場遺址遺跡4處:回龍峰革命洞、玉泉洞越獄舊址、張鼓峰戰役舊址、圖們江口。

  文物古跡風韻存

  文物古跡是人類歷史上寶貴的文化遺産,從不同側面反映著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生産、生活和環境狀況。延邊地區相繼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的一些古代文化遺址。古渤海國、東夏國在延邊興盛,滿清皇族在這裡發祥。

  特別是2016年5月在延吉市發現恐龍化石後,把延邊的文物古跡又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2017年5月,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多名專家初步認定,在延吉市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早白堊紀晚期至晚白堊紀早期過渡類型,距今約8000至9000萬年。根據現場地貌研判,初步發現了如禽龍、甲龍、角龍等9種恐龍及龜、鱷類化石。

  延邊的文物古跡,分古代遺存和近現代遺存。古代遺存方面:遺址主要有“安圖人”洞穴、一松亭遺址、永勝遺址、江東“二十四塊石”址、渤海舊國等。城址主要有敖東城、西古城“中京顯德府”、八連城“東京龍原府”、城子山山城、東古城等。墓葬主要有金城墓群、六頂山墓群、龍頭山墓群、貞孝公主墓等。長城、交通道、驛站主要有古“長城”、古城墻、邊壕、渤海交通道、清代官道、驛站等。

  近現代遺存方面:遺址主要有琿春副都統衙門址、吉林邊務督辦公署址、大荒溝抗日遊擊根據地、小汪清抗日遊擊根據地等。碑碣主要有龍虎石刻、土字牌、陳翰章紀念碑、朱德海同志紀念碑等。帝國主義侵華遺址主要有土門口、間島日本總領事館舊址、老頭溝“萬人坑”址等。

  百年家園,千年古松,萬年石海,億年恐龍,是延邊文物古跡的濃縮景觀。

  民俗文化顯風情

  延邊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以中國朝鮮族文化為鮮明特色的多元融合文化異彩紛呈,民族特色鮮明,民俗風情濃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存和傳承完好,素有“禮儀之鄉”“歌舞之鄉”“教育之鄉”“足球之鄉”的美譽。

  教育風尚。延邊人民崇尚文化、尊師重教由來已久,蔚為風尚,平均受教育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延邊近代教育起源於20世紀初,1904年創立了延邊第一所公立學校縣立北山中學堂(延吉市北山小學前身);1906年創立了中國朝鮮族教育的第一所私立學校瑞甸書塾;1921年創立的大成中學舊址(位於龍井中學院內)至今保存完好;1949年創立的延邊大學,是中國共産黨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高校之一,目前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邊教育由“民辦公助”轉“公辦民助”,由政府主導辦教育,並且重視民族教育,在朝鮮族聚居區以辦單一的民族學校為主,在民族雜居區開辦民族聯校,單編民族班,用本民族語言上課。自治州成立66年來,延邊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文藝風姿。延邊文化藝術以朝鮮族歌舞為主要特色,兼具滿漢風情。

  經過多年努力,全州共蒐集整理出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民俗等10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300余項,建立健全了全州非遺四級名錄體系,實現分級保護。全州共有國家級名錄17項,省級名錄83項,州級名錄112項。

  朝鮮族民間樂器主要有伽椰琴、長鼓、洞簫等,音色悠揚歡快,獨具特色。傳統舞蹈有農樂舞、長鼓舞、象帽舞等,舞姿或柔婉裊娜,或剛勁跌宕,活潑瀟灑,反映了明朗激昂與細膩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桔梗謠》《紅太陽照邊疆》《金達萊》等歌曲,旋律流暢,婉轉明朗。

  改革開放後,延邊舞臺表演劇目方興未艾,歌舞劇《春香傳》《阿裏郎》,舞蹈詩、話劇《長白情》《沒毛的狗》等都成為輝煌的藝術經典。

  近年來,延邊歌舞團《放歌長白山》等優秀劇目名揚國內外,新編排的《阿裏郎花》獲得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金獎;延吉朝鮮族藝術團《四季如歌》、延邊旅遊集散中心原創《阿裏郎秀—沈清傳》已經成為著名文化旅遊品牌;以“快樂延吉大舞臺”為代表的群眾文化、廣場文化極具特色,深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

  體育風采。延邊素有“體育之鄉”的美名。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有摔跤、跳板、盪鞦千、擲柶等。每逢端午、中秋等節日及州慶日(9月3日),各地相繼舉辦運動會,這些傳統的體育項目便輪番上演。

  摔跤體現的是力量與智慧的較量,尤為受到人們的喜愛。比賽時,雙方穿上特製的服裝,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裏,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一聲令下,雙方同時立起,激烈角逐,以將對方後背壓倒在地為勝。冠軍的獎品是一頭雄壯的大黃牛,這在過去是重要的生産工具,如今也沿襲了這個傳統,只是黃牛成了道具,事後會按黃牛的價值折算成獎金。

  跳板和盪鞦千是婦女喜愛的項目,既是競技,更是表演,展現了驚險刺激、飄逸灑脫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足球是延邊的一張亮麗名片。延邊素有“足球之鄉”的美譽,是中國最早進行現代足球運動的地區之一。1908年,足球運動進入延邊。上個世紀30到40年代,延邊隊曾6次奪得東北足球大會冠軍。新中國成立以來,延邊隊代表吉林省先後奪得第一次全國足球大會冠軍、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和全國首個城市運動會冠軍;延邊青少年隊更是19次捧起全國青少年足球比賽冠軍獎盃。不僅如此,球類運動、游泳、健身、登山、自行車、馬拉松等群眾運動項目,延邊參與人數眾多,溜冰、滑雪等項目魅力十足。

  美食風味。延邊美食備受追捧,得益於食材優良、加工獨特、場所乾淨。

  朝鮮族日常喜食米飯,喝醬湯,吃泡菜,經典美食冷面、狗肉、打糕是朝鮮族的最愛。所做食物大多用清水煮熟後撈出切成塊,蘸上用醬油、辣椒面等調料製成的特殊調味品,送入口中,講究的是原味、營養和清淡。

  如今,經過各民族的融合發展演變,形成了聞名遐邇的以朝鮮族餐飲為主要特色、各民族食品融會貫通的延邊美食,可以分為六大系列美食。

  飯系列包括石鍋飯、江米雞飯、米腸等;湯系列包括各種醬湯、肉湯、魚湯以及參雞湯等;面系列包括冷面、溫面、豆漿面、炸醬面等;烤系列包括烤肉、烤串等;泡系列包括辣白菜、蘿蔔塊等;糕系列包括打糕、米糕等各式糕點。

  朝鮮族風俗。朝鮮族在飲食、服飾、居住、禮儀、節慶等方面都很好地保存了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並且不斷地傳承和發展。

  在飲食方面,打糕是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要打制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近年來,每當高考開始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在考場外把打糕粘在學校專門準備的木板上,以此來寓意“打高分”。

  在服飾方面,朝鮮族有“白衣民族”之稱,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彩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服多為色彩鮮艷的綢緞。

  在居住方面,“四面坡、白灰墻”是朝鮮族傳統房屋的顯著特點,一般為草蓋泥墻或瓦蓋泥墻,刷白灰。房柱使用方木,抹墻時露出房柱與橫帶端面,顯示出一種幾何圖形的美。

  在禮儀方面,朝鮮族禮節很多很嚴,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

  朝鮮族有獨特的家庭節日,如嬰兒周歲生日、婚禮、回甲節(六十周歲生日)、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等。

  朝鮮族的婚禮分為“女嫁”和“男娶”兩個部分,現在通常是兩家同時舉辦。婚禮上有一張很大的長條桌,上面擺放著代表各種寓意的糕點和水果,每家擺放不盡相同,但有兩樣東西是必備的,一是叼著紅辣椒或紅棗的整雞,隱喻著早生貴子;另一樣是埋著三個雞蛋的一碗大米飯。雞蛋是新郎必吃的食物,但只許吃兩個,另一個則留給新娘。在婚禮現場要扔水瓢,新郎新娘一起拿起往地上扔。如果水瓢口朝上就代表生女兒,水瓢口朝下則代表生兒子。婚宴期間男女老少聚集在舞台中央,圍繞新郎新娘載歌載舞,為新人送去誠摯的祝福。

  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難得一見又非常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週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延邊節日。延邊人納新喜樂的特點極其突出,把各個節日過得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歲首節,即春節,是朝鮮族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節日來臨前,人們就開始緊張忙碌地籌備著,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到了除夕,家家戶戶準備好豐富的食品,身穿嶄新的服裝,將房間、院落打掃得乾乾淨淨,以欣喜的心情和嶄新的面貌迎接新年鐘聲的到來。

  上元節,即元宵節。節日期間,朝鮮族全家人在早飯前要空腹喝“耳明酒”、吃藥飯。上元節有許多遊戲,過去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

  九三州慶節,可以跟春節、五一、國慶等同日而語。每逢十週年大慶的時候,自治州政府在體育場裏舉行大型集會,組織上萬人進行集體舞表演,還有上萬人翻背景展板,這項活動號稱世界第二(世界第一是朝鮮大型團體體操和藝術表演阿裏郎)。

  延邊確定老人節比全國早10年,那是1983年8月15日,每逢這一天,全州各級組織都要組織老年人活動,家家戶戶也要請老年人吃飯,祝老人們健康長壽。

  延邊文化有著豐富的資源、豐厚的底蘊、鮮明的特色、誘人的魅力,在中華文化的大花園中鮮艷芬芳、光彩耀人。

  作者簡介:吳健,男,1966年生,延邊大學紀委書記、教授。先後擔任延邊州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中共圖們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中共圖們市委常務副書記,中共延邊州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中共延吉市委常務副書記。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工作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多次到各級各類學校學習,在中央、省、州各類媒體刊發文章20余篇。2015年到高校任職後,在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2013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開設了《延邊地區企業管理專題》課程,為本科新生、研究生、教師、黨政幹部、企業家等各方面多次做過有關延邊文化及黨建方面的講座,多次參加全國性的論壇發表觀點。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地域文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