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省發佈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

2018-09-07 08:51:48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劉徵宇

  原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2018年9月3日)

  吉林日報9月7日訊: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部署,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和人力資源品質,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創新強省、人才強省、教育強省,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吉林、奮力開創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發展新局面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現就吉林省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新時代教師工作的總體要求

  1.戰略意義。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全省各地各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採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改革創新、服務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的嚮往更加迫切。在吉林省決勝全面小康、全面振興的新時代征程中,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愈發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愈發凸顯,對於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必須通過改革來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刻領會中央的決策部署,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實抓好。

  2.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3.基本原則。

  ——確保方向。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堅持依法治教、依法執教,堅持嚴格管理監督與激勵關懷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把關作用,確保黨牢牢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

  ——強化保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師工作置於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持戰略領域,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

  ——突出師德。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吉林省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深化改革。抓住關鍵環節,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實踐探索,破解發展瓶頸,把管理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增強吉林省教師隊伍活力和職業吸引力。

  ——分類施策。立足省情,尊重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根據吉林省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不同特點和發展實際,考慮區域、城鄉、校際差異,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定向發力,重視專業發展,培養一批教師;加大資源供給,補充一批教師;創新體制機制,激活一批教師;優化隊伍結構,調配一批教師。

  4.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途徑比較通暢,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社會地位和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吉林省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準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千計的卓越教師、數以百計的教育家型名師。教師培養和管理的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教育現代化。教師主動適應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變革,主動提升素質,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服務吉林全面振興。全社會尊重教師、關愛教師、支持教育、重視教育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二、著力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5.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著力建強教師黨支部。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宣傳引導凝聚師生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基層黨支部和教師黨員。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注重選拔黨性強、懂教育、會管理、有威信、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秀黨員教師擔任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教師黨支部書記輪訓和實踐鍛鍊。嚴格規範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創新方式方法,依託“新時代e支部”開展黨員積分制管理和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創星活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健全主題黨日活動制度,加強黨員教師日常管理監督。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愛黨護黨為黨,爭做“四有”好教師的示範標杆。

  優化高校教師黨支部設置,注重在高校院(係)教學、科研機構設置黨支部,探索依託重大項目組、學科組、課題組、創新團隊、科研平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等設置教師黨支部,堅持把黨組織工作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中。著力做好青年教師發展黨員工作。實行教師黨員發展計劃單列,重視做好在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拔尖領軍人才和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建立校、院兩級領導班子成員、黨員學科帶頭人聯繫優秀青年教師制度,建立完善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配齊建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專職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務工作幹部數量不低於全校師生人數的1%,專職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分別按照師生比不低於1:200、1:350、1:4000的標準配備,配齊少數民族輔導員。進一步完善選拔、培養、激勵機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職務職級“雙線”晉陞政策,實行職務(職級)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各類科研項目申報、人才培養計劃向思想政治教育相關領域傾斜,努力形成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工作力量。將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的工作量,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增強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政治認同和教書育人責任感,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中國教育和吉林教育取得的輝煌成就,紮根吉林大地,辦好吉林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教師熱愛祖國、奉獻祖國,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開闢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增強教師思政工作影響力吸引力。強化教師社會實踐參與,推動教師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省情、社情、民情,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著眼青年教師群體、海外留學歸國教師、民族地區教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使吉林省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7.弘揚高尚師德。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加強師德教育,保障師德教育課程的課時量,將教師職業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為教師全員培訓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教師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將每年9月定為師德教育宣傳月,以七一、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為契機,推行教師宣誓和師德承諾活動。深入持續開展向黃大年、鄭德榮等先進典型學習活動,樹立和宣傳優秀教師典型的模範事跡,謳歌時代主旋律,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教師工作,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社會氛圍。注重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等的監察監督,嚴格師德考核,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築牢師德底線,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問題“一票否決制”。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學術不端問題。

  三、支持教師教育振興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升

  8.加大對師範院校支持力度。推動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完善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準非師範院校參與的師範教育體系。繼續實施中小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進地方政府、高等學校、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推動落實師範院校建設標準和師範類專業辦學標準,推進吉林省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辦學水準整體提升。探索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提升師範教育保障水準。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力度,支持師範院校改善基礎辦學條件,保障師範專業學科建設和教學實驗室建設。切實提高生源品質,落實高校畢業生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採取公費培養、定向培養等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省屬高校公費師範生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探索改革招生制度,鼓勵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品質高院校的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或採取入校後二次選拔方式,選拔有志於從教的優秀學生進入師範專業。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在“雙特色”建設中,對師範院校與教師教育專業給予傾斜政策,支持師範院校特色發展、爭創一流。加大省內學位授權單位開展教育學、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學位授權點增列、立項建設和研究生培養的支持力度,重點向師範院校傾斜。實施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博士培養計劃,重點支持中小幼學科人才和大中小幼傑出管理型人才培養。強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人才引進、專業發展、職稱晉陞和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師範院校評估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推動省屬高校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品質持續提升。

  9.支持高水準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支持有基礎的高水準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專業,參與和承擔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的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工作。鼓勵高水準綜合大學與師範院校合作,整合優勢學科的學術力量,凝聚高水準的教學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設厚基礎、寬口徑、多樣化的教師教育課程。創新教師培養形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努力造就學科知識紮實、專業能力突出、教育情懷深厚的高素質複合型教師。

  10.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品質。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繼續實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支持師範院校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師範生教育實踐累計不少於半年。支持師範院校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養。

  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轉變培訓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加強教師培訓需求診斷,改進教師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組織高品質培訓,使教師靜心鑽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準。建立培訓學分銀行,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以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為龍頭,充分發揮吉林省以“研培一體”為特色的省、市、縣三級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優勢,加強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建設,推動培訓、教研、電教、科研部門有機整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培訓者隊伍。繼續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省培計劃,促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鼓勵教師海外研修訪學。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面向全體中小學校長,加大培訓力度,重點開展鄉村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質學校。探索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改革,提升校長管理專業化水準。實施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加強中小學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建設,支持優秀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培養造就一批在基礎教育領域發揮模範引領作用的名師名校長。

  11.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支持師範學院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內涵建設,建設一批高水準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準幼兒園教師。創新幼兒園教師培養模式,前移培養起點,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專科層次幼兒園教師。各培養院校要完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以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突出保教融合,加強師德養成,強化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嚴格實施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和園長任職資格制度。完善幼兒園教師五年一週期不少於360學時全員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加大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園長、教師的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依託高等學校和優質幼兒園,重點採取集中培訓與跟崗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幼兒園教師。鼓勵支持師範院校與幼兒園協同建立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12.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引領帶動各地建立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支持高水準大學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高等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將雙師型教師培訓列入國培、省培計劃。專業教師每兩年到企業實踐的時間累計達到2個月以上,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制定職業院校教師入企業實踐與企業人員入校兼職“雙向交流”管理辦法,推動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

  13.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建立健全教師發展體系,組織研修活動,開展教學諮詢與輔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服務與支持。重視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發揮“吉林省高校名師工作室”作用,加強院係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完善傳幫帶機制,舉辦青年教師講課大賽,形成有利於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學術發展的機制。成立吉林省高校教師發展工作指導委員會,發揮專家組織對教師發展工作的諮詢指導作用。加強省校兩級教師發展培訓師隊伍建設,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開展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促進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孔子學院教師和對外漢語教師培養。

  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服務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省建設,著力打造創新團隊,培養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校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英才。加強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建設,加快匯聚大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名師。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

  四、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

  14.創新和規範中小學教師編制配備。適應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緊迫需求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改革的新形勢,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等帶來的新情況,根據《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全省教育發展實際,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適應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高考綜合改革的需要,按標準配足配齊高中教師,特別是短缺學科教師。完善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充分挖掘現有編制資源,新增編制從改革管理、精簡收回等待分配編制中調劑解決,配齊公辦幼兒園教職工,其他幼兒園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保證人員配備。完善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確保特殊教育學校正常教學和管理工作。創新編制管理,省級統籌、市域調劑、以縣為主,動態調配,加大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力度。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充分考慮民族地區、山區、湖區、牧區、寄宿制學校等增編因素,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加強和規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嚴禁擠佔、挪用、截留編制和有編不補。實行教師編制配備和購買工勤服務相結合,滿足教育快速發展需求。

  15.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逐步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縣級教育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和崗位總量內,按照課程方案、班額、生源以及學校佈局調整、交流輪崗等情況,調劑使用本地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有效解決縣域內、校際間、學科間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大力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完善“大學區”運行機制,建立完善校際之間教師共享機制,盤活用好教師資源。實行“大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當地政府可根據實際給予相應補貼。鞏固完善以“特崗計劃”為主的鄉村教師補充長效機制,每年補充約3000名特崗教師,傾斜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等薄弱地區需要,重點加強薄弱學科教師補充。落實國家要求,保障和提高特崗教師工資待遇,鼓勵優秀特崗教師攻讀教育碩士。繼續實施省屬高校師範生公費教育項目,依託省屬高校優質教育資源,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期服務等方式,逐步擴大“一專多能”的卓越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規模。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16.完善中小學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全面實施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製度,依託省級教師教育基地,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嚴格教師準入,提高入職標準,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結合實際,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嚴格執行國家和省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政策,對部分急需緊缺專業的教師,可集中組織到高水準師範院校進行招聘。探索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辦法,遴選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按照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任職條件和資格,規範選拔任用工作,激發辦學治校活力。

  17.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結合各級別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差異,適當調整和優化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在增設正高級教師常設崗位的基礎上,適當提高中小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崗位比例3%左右,逐步使吉林省中小學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設置高中達到40%、初中達到30%、小學達到20%、幼兒園達到10%。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參評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在鄉鎮及以下中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連續工作滿25年的,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推薦參評正高級教師,連續工作滿20年的,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推薦參評高級教師。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加強聘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完善相關政策,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正常教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促進教師終身學習,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加強中小學校長考核評價,督促提高素質能力,完善優勝劣汰機制。

  18.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制度。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落實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逐步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推進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對口幫扶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建立“編制到校、經費包乾、自主聘用、動態管理”的職業院校教師管理機制,開通引進高技能人才“綠色通道”,鼓勵職業院校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專兼職教師。改革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考核評價辦法,將技能水準作為業績考核及職稱評定的重要內容,在中職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

  19.深化高等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實行高等學校人員總量管理。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對於考察不合格的不予聘用。嚴格落實教師職業準入要求,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適應人才培養結構調整需要,優化高等學校教師結構,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加大聘用具有相關學校工作和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力度。按照國家要求,健全外籍教師資格認證、服務管理等制度。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綜合考慮高等學校不同發展狀況和事業發展的需要,按照吉林省現行比例控制標準,崗位實行總量控制、統籌調整、動態管理。符合重點扶持範圍或因改革發展等原因仍需上調比例的高校,可再增加1-2個百分點的崗位比例。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具備獨立評審條件的將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等學校,由高等學校自定標準、自主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任。鞏固高校評聘結合改革成果,探索全面推開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職稱激勵性制度試點改革,打破職稱評聘條框限制,對在重點學科領域取得重大業績成果或承擔國家級、省級重大項目的引進人才、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突出人才、特殊貢獻的青年人才等,開闢職稱評聘綠色通道,單定條件,直接推薦,專門認定,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落實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制,加強聘期考核,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強職稱評聘事中事後監管。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推動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堅持正確導向,規範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

  五、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20.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21.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同步聯動機制,按照國家現行工資管理的相關規定,在核定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準,將當地公務員上一年度平均工資收入水準,高出同年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的部分,作為增量納入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內核定,並隨學校所在地同一隸屬關係、同一財政發放渠道的公務員工資收入標準相應調整。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在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內,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核定中小學班主任津貼,津貼標準每月不低於300元。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津補貼標準。

  22.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在脫貧攻堅期間,對15個貧困縣(市、區)農村中小學工作的在編在崗教師給予每月300元或500元的生活補助。落實建設鄉村教師週轉宿舍政策,幫助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解決住房難問題。鼓勵各地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

  各地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拿出務實舉措,配備相應設施,幫助鄉村青年教師解決困難,改善鄉村青年教師工作生活條件,鞏固鄉村青年教師隊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在各類教師培訓、職稱評聘和表彰獎勵工作中,向以特崗教師為主體的鄉村青年教師傾斜,為優秀鄉村青年教師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

  23.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要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併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

  24.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擴大高等學校收入分配自主權,高等學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和高層次人才引入資金項目,不納入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額基數,但納入工資總額。完善適應高等學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大力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25.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定期開展全省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和特級教師表彰、評選一批省級教學成果獎。培樹全省“最美教師”“師德楷模”,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國家榮譽證書頒發工作,縣(市、區)對鄉村學校從教1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各地要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表彰獎勵活動,並落實相關優待政策。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體現以人為本,突出教師主體地位,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推行中國特色大學章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師在高等學校辦學治校中的作用。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

  六、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全力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26.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要切實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準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堅持發展抓公平、改革抓機制、整體抓品質、安全抓責任、保證抓黨建,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裏、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細化分工,確定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責任人要切實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把準方向、敢於擔當,親力親為、抓實工作。各級黨委常委會每年要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各相關部門要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

  27.強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教師隊伍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公共財政經費保障水準,確保黨和國家關於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重點用於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方面的支出。加大師範教育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師範院校師範類學科建設、專業認證和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以及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幼兒園、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嚴格的經費監管制度,規範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28.強化督查督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列入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並將督查督導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