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吉林網9月22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丁雋 攝影 李煦):何為偽基站詐騙?何為“貓池”類詐騙?何為使用木馬病毒進行詐騙?何為WIFI詐騙……這些“技術高超”的詐騙手段,成年人都不甚了解,防不勝防,懵懂的青少年又怎會逃脫“魔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他們帶來網絡安全知識,就是為青少年撐起一把網絡安全保護傘!
9月22日,旅行抵達第五站。
這一站的名字是“青少年日”,由團省委牽頭組織開展青少年日活動,指導全省各地共青團組織青少年積極開展網絡安全科普教育活動。
長春東師中信實驗學校舉行綠色上網專題講座,學校邀請綠色童年網絡服務中心指導教師為少年隊員講解網絡安全知識、了解網絡使用基本常識。同學們對如何“綠色上網”進行了積極討論。
吉青家園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舉行“強化網絡安全意識 遠離網絡詐騙”專題講座,為青年學生講解網絡詐騙的特點、網絡詐騙的形式及網絡詐騙如何提示等內容。
“如今的學生人人都會上網,平日裏訂車票、買衣服、訂外賣,幾乎都是足不出戶,在網絡上完成。可是畢竟他們年齡較小,一旦受到誘惑便會上當。偽基站詐騙、‘貓池’類詐騙、銀行卡盜刷器類詐騙、使用木馬病毒進行詐騙、WIFI詐騙等,如今的騙術不斷更新,孩子們防不勝防。舉行這樣的專題講座,就是希望孩子們能掌握網絡安全知識,知道如何預防網絡詐騙。”吉青家園負責人張岩説。
看過短片、聽了講座,現場的學生都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今天聽過講座,以後不管是玩遊戲、還是購物,都一定要去正規的官方網站,要注意防範‘釣魚網站’。我平日喜歡在一些小網站玩遊戲,今後一定不會去這些網站了。因為在這些小網站,會給詐騙分子留下蛛絲馬跡,一旦我的電腦被駭客攻擊,類似于密碼之類的個人信息就會被洩露,將會發生難以預料的損失。”吉林建築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張啟明説:“同時,我們還要管好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能隨便告訴陌生人,特別是要保管好自己的電子郵箱、QQ等相關私人資料,儘量少在網吧或公用電腦上網。自己的賬號密碼要及時更換,不能嫌麻煩,最好是設置的繁瑣一些。年復一年使用一個密碼,很容易讓不法分子鑽空子。”
吉林建築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於洪波告訴記者:“對於女生來講,都比較喜歡網購。通過今天的了解,我以後網購一定儘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避免直接匯款給對方。在採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時,一旦發現對方是詐騙,我會立即通知支付平臺凍結貨款。即使採用貨到付款方式,也會約定先驗貨再付款,防止不法商家偷梁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