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省大力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走筆 鄉村振興正當時

2018-10-08 09:23:39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鄉村振興正當時——吉林省大力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走筆

吉林省大力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走筆 鄉村振興正當時

金塔集團機械采收辣椒。(資料圖片)

  吉林日報10月3日訊(記者翟勁濤 陳沫 閆虹瑾):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夯實根基,不竭動力汩汩來

  金秋,沉甸甸的收穫,田野一派生機。廣袤的黑土地上,正締造著新的奇跡。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三年來,吉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組織領導,突出規劃引領,加快推進“三大體系”和美麗鄉村建設,一幅壯麗的鄉村振興宏大願景徐徐升騰。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吉林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抓手,多措並舉,有序推進,碩果滿枝,汩汩而來的不竭動力激發新動能,助力鄉村振興,譜寫了一串串華彩的樂章:

  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生産體系加速完善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整合投資140多億元,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900多萬畝。

  繼續加強農機裝備建設。全程機械化整省試點穩步推進,累計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55.5億元,建設糧食主産縣全程機械化示範區30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86%,位於全國第一梯隊,比2015年提高3.5個百分點。

  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每年培育推廣主導品種70個以上,主推技術30項左右。今年重點示範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統防統治航化作業、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等5項技術和設施園藝、土地託管、新農村建設村企共建等5種模式。

  穩步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吉林省制定實施方案,重點開展生産標準化、品質安全監測等8項行動。在9個市(州)開展蔬菜、水果和食用菌例行監測,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8.5%、97.5%和99.5%。創建省級綠色安全優質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基地縣10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27個。

  目前全省“三品一標”環境監測面積達1214萬畝,有效使用“三品一標”的産品總量就達1758個……

  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插上農業科技創新的翅膀。吉林省先後組建了玉米、水稻等14個創新團隊,培育選定88個主導品種、研發31項主推技術,“專家+農技人員+基地+科技示範戶”高效科技成果推廣模式走向成熟。

  為了推進綠色生産方式持續革新,吉林省頒佈施行了我國第一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法規——《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黑土地保護試點區域不斷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實現糧食主産區全覆蓋、手機信息化服務全覆蓋,保護性耕作等綠色生産技術廣泛普及。

  “五區三園”正在崛起,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漸入佳境。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劃定工作今年全部啟動。舒蘭市、通化縣被評定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區,撫松人參、汪清黑木耳被評定為國家特色農産品優勢區,集安人參被評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三産融合,積蓄髮展新動能

  10月,莊稼熟了。金浪翻滾,稻香流溢。

  在永吉縣九月豐家庭農場的稻田地裏,一大片稻田地的稻穗微微泛黑,不遠處的木牌上標明瞭種植的品種名稱。“黑米是農場第二年種植,第一年的種植非常成功,口感與産量都俱佳。”農場負責人肖建波説,這是目前市場上最好的黑米品種,發展潛力很大,價格能賣到40元一斤。

  放眼全省,一條穩産能、提效益的種植結構調整航程清晰可見、穩健前行——種植結構調整“一增多減”,累計調減籽粒玉米560萬畝,推廣玉米大豆輪作為主的“一主四輔”種植模式200多萬畝,全省糧食産量連續5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的階段水準。

  糧豐則農穩。一條條豐收曲線的背後,還有著更多令人欣喜地成長與收穫——

  畜牧業全産業鏈建設不斷加強,一大批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産業躍上前臺,一大批農業産業化項目落地生“金”,正呈現出從量的提升邁向質的飛躍的喜人態勢。免疫無口蹄疫區通過國家評審,新增養殖和屠宰加工能力近10萬頭,規模養殖比重達89%。

  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吉林的園藝特産正加速向園區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更大的利好是,吉林省出臺了加快發展棚膜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補貼力度之大、實施效果之好前所未有。預計,今年可新建棚室33萬畝,全省棚室總規模可達到175萬畝。

  農業的“接二連三”,為農業産業體系不斷培育出發展新動能。農産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勢頭強勁,人參、葡萄酒、鹿産品等特産加工蓬勃發展。2017年,農産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5600億元。

  “春觀花”“夏納涼”“秋採摘”“冬農趣”……一家家休閒農莊、農家樂、漁家樂,讓農業産業體系從單純的種養單向鏈條延展向一二三産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促成農業産業的立體式成長轉變。全省已培育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1個、全國最美休閒鄉村20個。今年休閒農業營業收入預期目標是93億元,計劃比2015年翻一番。新思路、新方向、新業態,以提質增效為目標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廣袤的黑土地帶來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強勢點燃了吉林省農業“由有向優、由優向強”的發展引擎!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創新突破,闊步邁向新境界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近三年來,吉林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創新發展,捷報頻傳——

  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為抓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率先實現經營體系創新突破,規模經營穩步擴大。土地託管、股份合作等成為主導模式,土地流轉面積2366萬畝,佔家庭承包面積的37.6%,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建設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881個,基本實現縣鄉覆蓋。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更加緊密。啟動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示範家庭農場高品質發展創建行動。農民合作社發展到8.7萬個,成員119.4萬人,家庭農場2.5萬個,分別比2015年增長35%和84%。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521戶,聯結種養農戶186萬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實施農民培訓“1231”工程,每年至少組織國外培訓100人,省外培訓2000人,省內培訓3萬人和冬春農業科技培訓100萬人。

  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整省推進全面啟動,第一階段清産核資任務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覆蓋39個縣(市、區),五大糧油作物政策性保險參保總面積達到4380萬畝。

  農産品品牌建設持續強化。重點培育打造吉林大米、長白山人參等6大“吉字號”公共品牌,著力打造雙陽梅花鹿、松遼黑豬、延邊黃牛等一批地域特色品牌。研究制定農業品牌建設指導意見和“吉林雜糧雜豆”“吉林玉米”品牌建設規劃。協調組建吉林雜糧雜豆品牌聯盟。籌劃在北京、天津、杭州等重點地區舉辦專場宣傳推介活動和“最受消費者喜愛的十大農産品品牌評選活動”,籌劃建設域外吉林省優質特色農産品專營店。

  啟動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前時段廣告、長吉高速公路廣告、專業演藝公司專場推介等10個項目。舉辦首屆“長白山人參”文化節。組織開展農業合作對接交流活動,分別與京、浙、蘇、粵等地簽署農業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非洲開展農業合作與開發的企業50多家,海外投資18億元。

  戰鼓敲響,足音鏗鏘。走在新時代的新征程,吉林省將持續抓重點、補短板、抓弱項,堅持效益優先,創新經營體系,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水準。大力實施“三鄉”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就業創業工程,吸引培育更多返鄉下鄉創業帶頭人。

  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猛崛起,依託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等帶動小農戶專業化生産;設施園藝發展勢頭強勁,一批反季節蔬果供應基地應運而生,生金流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廣袤的田野,壯闊的願景,嶄新的航程……在白山松水間,在吉林大地上,正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華彩樂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