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促進後熟增産脫水提質 今年大田玉米要晚收
長春日報10月10日訊(記者趙猛佳):每年“十一”假期過後,長春市農作物基本收割完畢,可9日記者在農村走訪時發現,很多大田玉米還未開始收割。原來,針對今年春旱低溫的農業年景,長春市各地適時採取晚收措施促進豐收。
“今年春天播種期持續低溫乾旱,許多玉米地都採取了晚播、毀種的措施,整個節氣都延後了,現在到了秋收時節,我們建議農民晚收,‘十一’期間和本週都以晴好天氣為主,正是農作物後熟增重階段,要是現在收了,會減産10%。晚收十天,每公頃玉米可增産500公斤。”農安縣燒鍋鎮相關負責人説。
據市氣象局提供的數據,4月1日以來(4月1日~10月8日),長春市總的降水量正常,氣溫稍高。但季節分佈不均勻,尤其是春天的乾旱低溫、夏天的高溫對農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吉林農業大學相關專家也給出了專業解釋:玉米恰當晚收不僅能增加籽粒中的澱粉含量,其它營養物質也隨之增長。另外,適期收穫的玉米籽粒豐滿充實、大小均勻,小粒、秕粒明顯減少,籽粒含水量較低,便於脫粒和儲放。
長春市農委副主任孫長佔也建議,針對今年氣象條件,大田玉米適時晚收是促進豐收的辦法。對發生輕霜危害的玉米、大豆和其它經濟作物,本著“不下酷霜不開鐮”的原則,可引導農民不急於收割,適時晚收,促進後熟,脫水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