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國務院將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在2018年“扶貧日”到來之際,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走近駐村“第一書記”,深入了解他們在農村扶貧第一線令人感動的事跡,展示他們在扶貧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報道(姜彥艷):平坦的柏油路、整齊的太陽能路燈、寬敞的老年門球場……自駐村“第一書記”洪溟到延邊州延吉市依蘭鎮臺岩村之後,臺岩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洪溟察看村民溫室大棚蔬菜長勢。延吉市委宣傳部 供圖
洪溟在延邊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2016年3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到依蘭鎮臺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臺岩村是一個山村,有9個村民小組,有73戶貧困戶,122名貧困人員。”洪溟説,怎樣讓貧困人員脫貧致富,自己一時犯了難。
為了儘快掌握情況,洪溟挨個貧困戶走訪。經過調查,洪溟了解到臺岩村貧困戶多為老弱病殘人員,基本沒有勞動能力。讓貧困人員脫貧,只有壯大村裏的集體經濟才能從根本上拔掉“窮根”,但村裏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一切只能從零開始。洪溟多方聯繫為村裏爭取資金,興建項目。
2016年,洪溟爭取到延吉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少數民族發展資金50萬元,在村裏實施了黃牛養殖項目,使17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2017年,洪溟又爭取到延邊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扶貧資金20萬元及延吉市相關部門的扶貧資金14.9萬元,在臺岩村建成溫室大棚1個、普通大棚1個,總面積1400平方米。大棚按租賃的經營模式,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8萬元。
“今年,我們又爭取各級扶貧資金133萬元,正在擴建4座溫室大棚;爭取到延吉市扶貧資金200萬元,正在建設600平方米的貯藏庫,預計每年收租金12萬元;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300萬元,用於發展臺岩村人參項目……”談到扶貧産業項目,洪溟如數家珍。一個個扶貧産業的興起和發展,讓臺岩村村民脫貧有了底氣。
洪溟察看溫室大棚建設情況。延吉市委宣傳部 供圖
“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光讓他們兜裏有錢還不行,還要讓他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洪溟説。
從2016年開始,洪溟先後爭取資金對臺岩村衛生院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對村裏的3處危橋進行了重建、新修4公里柏油路、新建一個700平方米的現代化草坪式門球場、安裝了260盞太陽能路燈……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洪溟還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
3年過去了,如今的臺岩村面貌煥然一新,寬闊平坦的柏油路,明亮挺拔的路燈,整齊乾淨的庭院在綠水青山的映襯下格外美麗。
臺岩村修建了寬闊平坦的柏油路,安上明亮挺拔的路燈。 延吉市委宣傳部 供圖
洪溟説,雖然扶貧攻堅的道路並不平坦,堅信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各包保單位的大力支持,臺岩村的脫貧攻堅戰一定能夠實現最終的既定目標,讓百姓真正摘掉“窮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