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啥是幽門螺旋桿菌? 詢問27人僅4人知道 它是引發胃癌的“潛伏者”
長春晚報10月18日訊(記者 于慧):胃癌是消化道腫瘤中最為常見一種,但它也因為“早”能實現可防可治。為提高早期胃癌防治水準,擴大早期胃癌防治的影響力,17日9時,長春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就舉辦了“防治胃癌,從篩查開始”的大型胃癌防治義診宣教活動。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病因 在義診現場,記者調查了27名義診市民,僅有4人舉手錶示知道幽門螺旋桿菌。長春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溫曉曄提醒,胃癌在中國癌症死亡最常見原因中位居第二位,但由於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水準、多階段的發展過程。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卻容易被忽視。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導致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最終發生胃癌。數據表明,一級預防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與二級預防利用內鏡篩查和隨訪的聯合策略,能預防或限制胃癌發生的進程。 記者了解到,胃癌已被認為是一種感染所致的疾病。其中,幽門螺旋桿菌就是其重要的病因。如果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是陽性,且合併有慢性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將來患上胃癌的風險較高,應及時清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也可以使胃癌發生風險減低39%,但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大家對幽門螺旋桿菌認識低。
用藥物規範治療幽門螺桿菌可以根除 記者了解到,一旦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規範治療很重要,接受規範治療,幽門螺旋桿菌能根除,但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會復發,如果第一次發現沒有規範治療,再次復發後容易産生耐藥,給治療增加難度。 雖然隨著幽門螺旋桿菌耐藥率的上升,根除難度在不斷增加,但到目前為止,幽門螺旋桿菌仍可用藥物進行有效根除。目前主要推薦四聯療法,可以分成鉍劑四聯療法(鉍劑+質子泵抑製劑+2種抗菌藥物)和非鉍劑四聯療法(質子泵抑製劑+3種抗菌藥物)根除率很高。
控制病菌感染 飲食衛生要重視 採訪中,長春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溫曉曄介紹,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唾液傳播,控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除檢測和治療外,預防也不容忽視。因此,外出就餐的時候,她也提倡大家使用公共筷子夾菜。同時,個人也要注意衛生,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清淡飲食。 其次,有長期吸煙、飲酒,特別愛吃燙食、腌制和燒烤食物、高鹽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對胃造成較嚴重的損傷,應及時調整。對於有胃潰瘍、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更要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發展,並定期去醫院復查。特別是有胃潰瘍患者,因為它與胃癌有明確相關,會加大患癌風險,因此長期、嚴重的慢性胃炎患者,如果出現萎縮性改變、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必須嚴密觀察。
抽血也能確診胃癌 採訪中,記者在長春市中心醫院內鏡科看到,很多前來就診的患者為了查明自己胃部不適的原因,胃鏡檢查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項。可面對胃鏡檢查,從年老患者到年輕患者,大家還沒做檢查,臉上的表情就已經痛苦不堪。“放輕鬆些,現在的胃鏡檢查進步了,不再那麼痛苦,讓你們無痛就能進行檢查。”溫曉曄介紹,現在的胃鏡檢查借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通過底部鏡子一樣的探頭,醫生能直視胃部,將胃看得一清二楚,不放過一點細微變化。雖然胃癌的早期表現非常隱秘,可能跟我們手上長了一個小斑塊一樣,只是胃黏膜的顏色發生了一點變化也能被清楚看到。 另外,抽血檢查也能對胃癌進行初步篩查。記者了解到,抽血即通過血清學檢查可以對胃癌風險進行初步篩查,如果抽血結果屬於中高風險人群,就需要進一步通過內鏡檢查明確診斷。目前,抽血檢查的指標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血清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另外,還可以通過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只要空腹吃一粒膠囊,通過患者吹出的二氧化碳,在10至20分鐘就能利用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出結果。”溫曉曄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