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2018-10-26 14:17:55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吉林縣域百變樣本⑨梨樹:大棚裏的“聚寶盆”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中國吉林網10月3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小野文/攝):62歲的劉連忠,家住梨樹縣喇嘛甸鎮王家園子村,是村裏的“老會計”。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圍著自家兩棟蔬菜大棚轉,刷著“朋友圈”,賣菜!

  現在,他家的茄子開始出貨啦!

  8月12日,就有菜販子看到朋友圈裏的信息,頂著大雨來他家的大棚拉走了400斤茄子。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就在他的大棚裏,伴著雨打大棚的劈裏啪啦聲,劉連忠與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講起了他的大棚。

  他種植大棚算晚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

  “剛包産到戶時,我們村就有搞大棚的。”劉連忠説,當時,大棚是新鮮物,建一個就要一兩萬元,鋪的底子比較大,不敢整啊。

  “那個時候,一家一年的純收入也就幾千塊錢,建大棚那是要掏家底的。”有了這個計較,劉連忠就這樣看著別人幹,他還種著大苞米。

  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坐不住了。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到了旺季,看人家天天賣菜,那真是天天數錢。”劉連忠咬了咬牙,拿出家裏的存摺,建了大棚。

  那個大棚,花了他2萬多元。

  “説實話,就是看人家掙到錢了,眼紅了。輪到自己幹了,心是一直懸著的。”劉連忠説,畢竟不是小錢,用農村話講“那得多少苞米能堆出這2萬多塊啊!”

  當時,種的是九月青豆角。

  他天天盤算著:這得賣多少豆角能回本?

  這個賬,沒用他算多長時間,結果就出來了。他的豆角摘了三輪,就賣了七八千塊錢。

  當年,投入的本錢就回來了。

  他算了筆賬:同樣的土地,種大棚的效益是種大苞米的15倍。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得乾大棚!

  他的大棚,也由一棟變成了兩棟。

  由於家裏人少,他家始終是這兩棟大棚,沒有擴大。

  一直幹到2015年,上了歲數,身子骨也熬不住大棚的辛苦,在兒女的勸説下,劉連忠“退休”了。

  他把大棚轉給了妻弟。

  這樣的退休生活,在一次外出考察後結束了,劉連忠再一次出山。

  2016年,村裏組織了一次到遼寧考察棚膜經濟。在遼寧,他們見識到了一種“土堆式”溫室大棚技術。

  與傳統大棚相比,它並不是完全棚膜覆蓋,而是將一面變成土墻;在地面上,布有一套灌溉系統;在大棚頂端的通風口,可智慧調節。

  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産越冬蔬菜。

  咱們能不能幹?

  村裏很多人持懷疑態度。

  這一次,劉連忠沒遲疑,吃了“螃蟹”,貸款5萬元,建了一棟“土堆式”溫室大棚。2016年7月份,他的這棟大棚建成投産了,總投入16萬元。

  “政府很支持,我們的大棚都有政策補貼,每畝地是補2.5萬元。”劉連忠説,他的這棟棚補了6萬多元,自己也就投入10萬多元。

  他粗略算了一下,到現在,他的這個大棚成本已經回來了。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今年7月份,他在這棟“土堆式”溫室大棚裏種了4100多株茄子。這次,劉連忠再一次吃了“螃蟹”。

  這茄子是從外地引進來的,通過技術栽培、嫁接,産收期非常長,能摘到明年7月中旬。

  “我現在做全程監測。”劉連忠説,到明年7月中旬,就能知道這一棚的茄子産量多少,收益多少。

  如果可行,那就要在村子裏推廣的。

  這一棚預計能産多少?

  “我預計最低能産10萬斤。”劉連忠説,他的這個茄子剛上市時,賣0.5元/斤;到現在,達到1元/斤;價格還在逐步的往上漲,天氣冷後,尤其進入11月份以後,能達到2元/斤,就按1元來算,也能收入10萬元。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市場咋樣?

  “坐在家裏,發個‘朋友圈’,就等著菜販子上門了,不愁賣。”劉連忠晃了晃手裏的手機。

  翻開他的手機,都是他拍的蔬菜照片和小視頻;微信裏,更多的是他與菜販子們的交流。他的茄子銷往省內外,省內有長春、吉林、遼源等地;省外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大慶等地。

  “小轎車,在我們村裏就是個平常物。”劉連忠自豪地説,這都是大棚帶來的,只要肯幹,都能富起來。

  棚膜經濟,已成為梨樹農民增收的“聚寶盆”。據統計,梨樹棚室瓜菜播種面積達到8萬多畝,産值12億元,主要銷往長春、哈爾濱、大慶、北京、上海等地。

  “小豆角賣出豬肉價”“反季生産冬季果菜”“南壽光北梨樹,瓜菜生産之都”正在梨樹大地奏響富民曲。

  記者手記:梨樹棚膜經濟的“小目標”

  在梨樹的三天採訪,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聽到了很多通過大棚致富的故事。

  可以説,梨樹的棚膜經濟,始於農民的自發行為,是對富裕生活的追求。

  用劉連忠的話説,一包産到戶,村裏就有人搞起了大棚。改革開放吹響了梨樹人通過大棚致富的號角。

  那個時候的大棚很簡易,柞木桿做立柱,竹條子做支架,扣上塑膠布,起早貪黑忙碌其內。蔬菜上市了,趕著車,拉著菜,蹲市場或走街串戶的叫賣,很是辛苦。

  “天天數錢!”這就是大棚對種大苞米最為有力的衝擊。

四平市梨樹縣:大棚裏的“聚寶盆”

  白色的大棚,在梨樹很多村屯紮根而起。

  站在梨樹縣高家村四樓觀景臺上,你能感受到“白色海洋,綠色銀行”這八個字所帶來的震撼。

  以高家村為例,全村的大棚主要分佈在兩條沿線:一是梨喇沿線,二是梨鄭沿線(至四棵樹),其餘都分佈在屯裏。

  不僅如此,在高家村的輻射帶動下,梨樹縣周邊多個鄉(鎮)陸續發展起了棚膜經濟,現已形成了以高家村為核心的超大型棚膜核心區,在全省首屈一指。

  高家村甚至在2011年還成立了人力資源市場。用工需求最忙時節,每天到高家村的務工人員多達1200人次,全年務工人員可達11萬人次,務工收入高達1100萬元。

  這,還只是棚膜經濟在梨樹發展的一個縮影。

  對於棚膜經濟,梨樹有個小目標:“南有壽光,北有梨樹”。目前,正積極籌建梨樹蔬菜交易批發市場和農産品物流中心,逐步使梨樹成為東北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