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11月4日訊(記者 閆虹瑾):金秋時節,伴隨著陣陣轟鳴,一台臺水稻聯合收割機正在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農業示範區裏忙碌地“工作”著。
東遼縣作為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示範縣之一,在保護東遼河水源地同時,完善農業生産體系、培育農業産業體系、推進農業經營體系,全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追尋綠色有機産業夢。
水源保護 助推發展
東遼河作為遼源、四平區域生活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是國家重點水源地保護區域。近三年來,為有效治理遼河源頭污染,市縣級政府制定了《遼源市楊木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實施河道綠化工程140公里,人工濕地保護工程100萬平方米,劃定楊木水庫禁養區,關閉禁養區內8戶養殖場及1家工業企業。
要想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水源,光靠將工業拒之門外還遠遠不夠。在國家倡導有機綠色農業的大趨勢下,東遼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出一條保護與發展並舉之路。2016年,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開始規劃建設,其中6.4萬畝耕地作為示範區的核心區全部進行流轉,將源頭附近的13.4萬畝耕地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引進日本田間管理技術、以色列滴灌技術、德國有機種植等技術,徹底施行綠色有機種植。
“以前這水稻田就像蜘蛛網似的,凈是些小池子,雜亂無章,現在都變成機械化統一管理,溜平的像足球場。自從把土地流轉給示範區,土地流轉後的收益比原先自己種地時還多,節約出來的時間還能打些零工。”面對著現在廣袤無垠、滿目金黃的稻田,土生土長的東遼縣遼河源鎮遼河村村民王寶福回憶從前感慨道。
據統計,遼河源鎮現有耕地22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4萬畝,鎮內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已超過80%。
優質環境 引鳳築巢
隨著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投入建設,科研院校落戶合作,外地客商紛至遝來。
示範區建設伊始,中科院東遼農業生態研究與示範基地落戶遼河源鎮,種植3000畝試驗作物,旨在實現載體共建、科技成果集中轉化,形成新的産業模式,帶動和促進“綠色經濟”快速發展。“我們在做的數字、精準農業,真正能做到每一粒肥料、種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馮獻忠向記者介紹,目前,他們已實現了有機種植過程中的零污染和零排放,並成功試種了高品質藜麥、大豆、山野菜等有機綠色高産高效作物。
從東遼河源頭寒蔥頂依山順水而建,佔地5600畝的翠京元有機谷,是翠京元集團30余家有機農場中規模最大的,農場採用有機方式種植20余種農作物品種。針對東遼河源頭環境保護,栽種多年生梨樹100余棵,有機種植20余畝油葵以及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果木,在保護水源環境的同時又創造經濟效益,同時還帶動周邊農民就業300余人。“我把從美國所學的土壤改良技術搬回國內使用,結闔家鄉優質水土資源,選用水稻種子統一種植管理,人工除草,施有機肥,生産有機谷。”在美國工作和生活多年的東遼人翠京元集團總經理張朝暉自豪地跟記者説。
記者手記:
兩年多來,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企業發展模式與農民利益有機融合,既方便了企業統一大規模機械化規範種植,也使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實現收入翻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示範區變成現實,東遼縣遼河源鎮38個村42427人脫貧致富。水源地保護助推經濟發展,綠水青山正轉化為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