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2018-11-06 15:37:50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縣域·在改革開放中成長】吉林縣域百變樣本⑰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中國吉林網10月11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曉東):在通化縣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花海村子——赤柏松村小南溝屯。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

  過去的赤柏松村小南溝屯和現在的赤柏松村小南溝屯都很“聞名”,但今昔卻有本質的區別,以前是因落後而聞名,現在卻因花香四溢而聞名。赤柏松村小南溝屯在十幾年時間裏,實現了由落後變先進、由先進向前進的華麗“蝶變”,讓村民過上了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好日子。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赤柏松村小南溝屯以前的村貌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引進康養谷項目之後赤柏松村小南溝屯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今天的花海赤柏松小南溝屯已經成為通化縣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産生活良性循環轉變的典範,走出了一條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個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靠天吃飯的窮山村,是如何變成如今城裏人爭相前往的美麗鄉村?

  “蝶變”從何而來?讓我們走進赤柏松村小南溝屯尋找答案。

   村民擔心土地遭到破壞反對土地流轉企業  村書記幾經與村民波折終將吉林康養谷落戶赤柏松村

  通化聚鑫經濟開發區下轄7個自然村,通化縣快大茂鎮赤柏松村是其中之一。石寶林是通化縣快大茂鎮赤柏松村村書記,初次來到赤柏松村小南溝屯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當地村民只能種糧靠天,出行無路,信息不通,無特色産業,無集體收入,無發展項目,即使是村部也是低矮的房屋,每逢雨季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赤柏松村小南溝屯未招商引資之前的村貌

  為了改變赤柏松村小南溝屯的現狀,一次偶然的機會,石寶林隨同通化聚鑫經濟開發區領導去通化市的金江花海景區參觀,了解了當地經營金江花海老闆的經營理念之後,想到赤柏松村小南溝屯的地勢非常好而且有層次感,如果能夠種植花海一定能夠非常好看,而且還能夠帶動當地村民再就業的同時也能夠改善當地環境。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當時赤柏松村小南溝屯住戶家院墻的全是用瓦片堆積而成

  懷揣著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願望,石寶林把這個想法與當地的村民進行了兩次的會談均未取得成功,因為他們覺得怕招過來的企業未必能夠給他們帶來希望,甚至還會將他們的土地弄的不成樣子無法再繼續耕種。於是,石寶林帶領村民代表來到了一個以雪帶動旅遊發展的民宿村莊雪村進行參觀。“看到當地並沒有什麼資源和可供觀賞的景觀,但是當地卻保留著原始的面貌,每當下雪的時候,當地的村民家家戶戶都會挂上大紅燈籠,吸引了非常多的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拍照,這樣一來就帶動了當地民宿的快速崛起。”石寶林回憶説:“當時的村民看到這個村莊主要以攝影為主就招攬非常多的遊客,住宿是一天150元,一天兩頓飯就可以,村民代表心裏有了活氣,回到赤柏松村之後村民代表們做了一些工作就把土地都流轉給了康養谷,簽十年的合同但是是兩年一付錢,這樣如果説達不到預想的效果他們就會收回土地。”

  荒山變花海,改變的不僅僅是環境更是村民的生活水準

  現年57歲的趙桂海就是地地道道的赤柏松村村民,現在在吉林康養谷項目負責魔毯項目,他告訴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説:“從去年冬天滑雪我就是服務這個行業,幹服務這個行業必須手急眼快,在魔毯這塊要服務到家,人家怎麼説你,你也不能跟人家還嘴,服務這塊做好,一定要讓人家玩的開心,人家走了小孩兒都跟咱招招手,叫我做這個行業我就必須得做好。”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當時農戶家的大門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現在農戶家的大門和房屋

  回想起當年的情景,趙桂海依然歷歷在目。趙桂海説:“以前我們的地就是前後都是山,種的全是大苞米,我們每年都指著賣了糧了才能有收入,能收入多少我們一年到頭能打到一萬斤糧能賣7000塊錢,除去費用我們也就緊夠年用。以前苞米全是我們人工扒,沒有機械化,我們這機械化適應不了,都是山地全指人工,陡的地方都得背,就這麼累。當時的路全是泥道,每家每戶像樣的磚啥的都沒有。”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當時赤柏松村小南溝屯的村路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現如今赤柏松村小南溝屯的村路

  而在談及流轉土地的時候,趙桂海説:“當時康養谷來租我們的地,俺們也挺害怕,一旦我們説的要求他們做不到了,你包一年二年把地造的不像樣然後跑了,我們老百姓不就慘了嗎?雖然我們這十年合同沒跟他們一下簽清,我們就是兩年一給兩年一給,我們老百姓怎麼想的呢,就是這兩年你給我們了,我們就讓你幹,如果你這個款給不上我們的地錢,我們老百姓就不讓你幹了,當時我們心裏也是特別擔心。”

通化縣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花海裏的“蝶變”

現如今赤柏松村小南溝屯的墻體文化

  經過幾年的發展,吉林康養谷的發展帶動了全村的經濟騰飛,也打消了村民的疑慮。村民們在康養谷項目裏打工也是非常開心。“我現在在康養谷的公司裏頭做工作人員,我就感覺我這個歲數挺適應這一塊的,心裏也算是一足吧。我們老百姓都能借到康養谷開發旅遊的光,給俺們也解決工作了,也提高了俺們的收入。”趙桂海看著眼前的一切興奮地説道:“孩子也都有家了,孩子的樓我也給張羅到了,我在抓緊時間這幾年趁著現在歲數還挺硬實的,看人家上這旅遊心裏也是挺那啥的,咱也走一走。現在我們這每家每戶都脫貧了。我就在這十年中蓋的房子,該換的換了,該整的整了,現在的家不像再早的時候很亂,一般家用電器啥的該換的都換了,這不是因為有錢兒了嘛,咱這都是説實在的。”

   農民成功脫貧致富   這是一條可複製推廣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5年我們引進了吉林康養谷項目。三年來,該項目佔地1200畝,投資5000余萬元,冬季經營滑雪項目,夏季經營朝鮮族主題餐廳、婚紗攝影、戶外燒烤垂釣、滑草、蔬菜瓜果採摘、卡丁車等娛樂項目。該項目經營良好,2017年僅冬季滑雪項目收益500余萬元。通過項目建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加周邊農民收入:憑藉土地租賃,農民每畝土地每年可獲得租金580元,農民到康養谷打工每天收入100元,發展民宿3處,通過項目帶動小南溝屯每年人均收入可達1.8萬元。

  通過項目建設帶動了小南溝屯環境整體提升。小南溝共有43戶農戶,常駐人口85人。2015年以來,累計投資1400萬元對小南溝屯進行了整體改造,攤鋪了柏油路,進行了圍墻一體化建設,對43戶民房進行了整體改造,更換了塑鋼門窗、硫璃瓦,進行外墻保溫和塗料粉飾等,改造41戶室內水衝廁所和2戶旱廁,新建了停車場、活動廣場和觀景臺。環境改善的同時推動了農戶生活理念的改變,以前是“出門垃圾隨地倒”的臟亂差現象,現在是“哪兒有垃圾自覺掃”的清潔理念,農民的文明程度得到極大提升。

  行走在赤柏松村小南溝屯,不時看到村民,或忙碌于農家樂,或在“花海農莊”從事除草、栽植、澆水、衛生保潔、治安……或忙於經營特色小吃攤,幾乎每家每戶都參與到“花海”建設中,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全村戶戶翻新房、家家有營生,僅大小車輛就有幾十輛,逢年過節,村民還自發組織文藝表演……如今,村裏沒閒人,都攢著勁加油幹;鄉親們生活好了,精神也足了,村裏的單身漢娶上了媳婦;在這個多民族聚居的村子裏,大家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共同發展。

  昔日“貧困山村”,今日“鮮花爛漫”。細枝末節的採訪中,我們也找到了赤柏松村小南溝屯“蝶變”動力,那就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造集生態觀光、徒步康養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樣板,帶動周邊發展全域旅遊,努力打造綠色發展的樣板,過上像花兒一樣的幸福生活。

  幾年的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赤柏松村小南溝屯加快推進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步伐,持續改善旅遊環境和形象,走出了一條可複製推廣的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由通化縣委宣傳部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