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吉林報道(劉蘇):他們是人高馬大的男子漢,卻做著特殊的“針線活兒”。比頭髮粗一點兒的光纖在他們手中“穿針引線”。他們説:“最難熬的就是冬季,接光纖不能帶手套,熔接機也經常會因低溫出現故障。”他們就是吉視傳媒長春分公司的光纜維護員,常年從事著男子漢的“針線活兒”。
徐洪雷爬上工程梯檢查光纜。吉視傳媒長春分公司 供圖
“電視沒信號了,你們快過來看看。”12月12日7時許,吉視傳媒長春分公司運行維護部接到來自長春市樂東小區用戶的報修電話。運行維護部班長徐洪雷火速趕往現場,確定故障原因是一根48芯光纜被過往的大車刮斷了。
徐洪雷説,這次事故給附近200多戶居民家造成影響,導致有線電視和寬頻網絡信號中斷,“從現場情況來看,多家運營商的光纜都被刮斷了,要確定吉視傳媒的光纜,必須得挨根測試。”
徐洪雷戴著棉質安全帽爬上工程梯,將身上的安全繩固定好,然後拿出檢測儀器,對光纜斷頭進行測試。
室外的天氣格外冷,徐洪雷卻一直站在梯子上,忍著寒冷,一根根光纜測試著。
徐洪雷熔接光纜。吉視傳媒長春分公司 供圖
“光纜已確定,準備熔接。”此時20分鐘已經過去了,徐洪雷緩緩走下來,跺了跺早已凍木的雙腳,從車裏取出熔接設備和備用光纜。
“光纜內有4束塑管,每束塑管裏又有12芯石英製成的光纖,熔接時候必須一芯一芯進行。”徐洪雷説,由於光纜纖芯的顏色不一樣,按照顏色藍桔綠棕灰白紅黑黃紫粉青的順序進行熔接,熔接時必須目不轉睛地“死盯”著,精準地分辨顏色,由於光纖特別細,操作時還不能戴手套。
熔接開始。徐洪雷打開工具箱,把“嬌氣”的熔接機放在平臺上,摘下手套開始了特殊的“針線活兒”。
徐洪雷先用轉刀小心翼翼地剝掉光纜外皮,再把一束管裏的12芯光纖全都剝好,用酒精棉仔細擦拭,除掉光纖的表層油。接著,徐洪雷把這些光纖穿進直徑只有幾毫米的塑膠套管。兩隻粗壯的大手,捏著像棉線一樣細的纖芯,做著比十字繡還要精細的工作,“無論多冷,手都不可以抖,否則光纖就會斷。”徐洪雷説。
37歲的徐洪雷已經在吉視傳媒光纜維護員的崗位上工作了18年,在這樣的寒冬中進行室外工作,徐洪雷早就習慣了。
徐洪雷説:“我們沒有節假日,可以説是全天候待命,遇到故障就會立即行動。”
據了解,吉視傳媒長春分公司共有305名網絡維護人員,日夜堅守在萬里幹線及分配網上,為推進數字長春、文明城市的建設發揮著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