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吉林篇)之三十九: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

2018-12-21 16:18:38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杜偉   |  責編:劉徵宇

  編者按: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吉林省作為重要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吉林人勇於創新、勤於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在科技、文化、工業、教育等方面獲得了多項全國“第一”。為此,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推出“40個全國第一 見證吉林巨變”——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

01【吉林】【原創】【CRI看吉林(標題)】【圖説吉林】【教育科技(圖)】【關東黑土(長春)】【移動版(圖)】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吉林篇)之三十九: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

李玉在講解雲芝。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供圖

  國際在線吉林消息(劉蘇):李玉是國際著名的菌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吉林農業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李玉是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也是我國第一個對黏菌屬、科、目級進行系統分類的學者,被譽為“黏菌之父”。

  近日,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了李玉,了解了李玉研究菌類的歷程。

01【吉林】【原創】【CRI看吉林(標題)】【圖説吉林】【教育科技(圖)】【關東黑土(長春)】【移動版(圖)】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吉林篇)之三十九: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

李玉在野外採集菌物標本。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供圖

  李玉在科學研究的探索過程中,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菌類作物學科,第一個食用菌本科專業,建成國內唯一的從食用菌專科、本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菌物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菌物藥、菌物反應器、黏菌學等學術新名詞;率先提出並引領了“食用菌全株高值化利用”“食用菌主食化”“木腐菌草腐化”“南菇北移”“東木西草”“北耳南擴”“建設百公里蘑菇長廊”等食用菌産業戰略發展方向和路徑,為吉林省及至我國食用菌産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01【吉林】【原創】【CRI看吉林(標題)】【圖説吉林】【教育科技(圖)】【關東黑土(長春)】【移動版(圖)】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吉林篇)之三十九: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

李玉(左二)在給學生示範接種實驗。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供圖

  1978年,李玉成為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後第一批考入吉林農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黏菌學研究的鼻祖——周宗璜教授,攻讀真菌方向。

  李玉回憶:“在研究生即將畢業時,周宗璜先生病逝。導師臨終前專門囑託我,希望把黏菌研究繼續下去,我嚮導師保證,一定在這個領域做出成果。”

  為了完成導師的重托,30年多來,李玉一直在對黏菌進行研究。在與黏菌打交道的30多年中,李玉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行程達30萬公里。

  黏菌是菌物的一種,是既像動物又像植物的生物。如果黏菌大量滋生會給人類造成危害,而當人類降服黏菌之後,黏菌又是極好的生物實驗材料。黏菌學是菌物學下屬的學科,目前世界上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科學家不足百人,李玉是黏菌學研究領域的領軍者。

  李玉蒐集並保存的菌株和憑證標本多達1.2萬份,所蒐集的黏菌種數400余種,超過世界已知黏菌數的三分之二,國際菌物學權威雜誌收錄了29個李玉定名的黏菌新種。過去都是國外學者給黏菌新種定名,李玉是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

  在我國,李玉率先對黏菌綱目中所有的重要科、屬、種進行了超微結構、個體發育、化學成分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系統學觀點,奠定了真黏菌為異源多係類群的全新系統理論基礎,開創了我國黏菌分子學研究的新領域。李玉4次作為黏菌分子學研究領域的代表在國際菌物學術年會上做主題報告。2014年,李玉作為大會主席在中國長春主持了第八屆國際黏菌系統學與生態學會議,這是國際黏菌系統學與生態學會議第一次在亞洲召開。

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_fororder_2-盔蓋團網菌-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供圖

李玉定名的盔蓋團網菌。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供圖

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_fororder_鹿角高杯菌-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供圖

李玉定名的鹿角高杯菌。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供圖

01【吉林】【原創】【CRI看吉林(標題)】【圖説吉林】【教育科技(圖)】【關東黑土(長春)】【移動版(圖)】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吉林篇)之三十九: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

燈籠菌。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供圖

  李玉對我國食用菌方面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李玉説:“食用菌具有‘五不爭’的特點,就是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爭資源,食用菌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推進了循環經濟發展。”

  針對食用菌的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李玉提出高值化利用的概念。“食用菌深加工空間廣闊,可以做成菇脯、脆片、鹹菜等休閒食品,可以萃取美白因子做成護膚化粧品,即便是萃取後的殘渣也可以做成減肥産品,此外還有菌類藥物等,未來可拓展的範圍還很大。”李玉説。

01【吉林】【原創】【CRI看吉林(標題)】【圖説吉林】【教育科技(圖)】【關東黑土(長春)】【移動版(圖)】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吉林篇)之三十九:世界上第一個為黏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李玉

李玉(右)在指導農民種植黑木耳。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供圖

  李玉馴化選育了適宜東北地區氣候的白阿魏菇、雪茸、榆耳、姬松茸等45個珍稀食用菌品種,改進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項關鍵技術,改變了傳統栽培模式。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李玉首次提出了“一區一館五庫”菌物資源保育技術體系,並在中朝、中俄邊境,四川雅江,甘肅祁連山,安徽大別山等地建立菌物資源保育區,完整地發展了“生態菌業”理論體系,成功地推動了我國的生態菌業的健康發展。

  李玉説,食用菌投資少、見效快,經濟價值突出,食用菌産業成為中國諸多地方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在推動富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玉表示,中國在世界上是食用菌的大國,但不是食用菌的強國,目前是發展食用菌的好時機,“食用菌是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支撐國家食物安全的生力軍。在新時代,一定要把食用菌産業做起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